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甘肃 > 正文

砥砺五载 筑梦临洮——甘肃临洮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这是奋进的五年,这是辉煌的五年。

回眸临洮“十三五”,硕果满枝的喜悦让人暖心: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80.1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48倍和“十一五”末的2.86倍;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7.7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15倍和“十一五”末的3.36倍;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8.2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28倍和“十一五”末的2.47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386元、9511元,分别较“十二五”末和“十一五”末提高9183元、3404元和17791元、6609元……

“十三五”期间,临洮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统揽,深入实施“六县”战略,精心建设“一点一河两岸三区五大板块”,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十三五”,是临洮县经济规模迅速壮大、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改变最大的五年,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程度提高最快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最多的五年。

尽锐出战  交出高质量脱贫答卷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五年来,临洮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严格落实“六个精准”和“四个不摘”要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扎实开展精细精微精确的“绣花”式扶贫,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十三五”期间,临洮县累计退出贫困村187个,减少贫困人口6.43万人,占全县减贫总人口的57%,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019年底的0.7%,2019年顺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

五年前,临洮县上营乡包家山村村民申韦娟因丈夫患病,上有老下有小,家庭一度陷入困顿。五年后的今天,通过精准扶贫各项政策帮扶,申韦娟不但在2018年顺利实现脱贫,还带动全村300多户群众种植百合2000多亩,实现销售总额1000多万元,帮助74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申韦娟的事迹登上了央视精准扶贫纪录片《中国力量·百合女人》。2018年申韦娟入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2018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申韦娟的致富之路,是临洮县脱贫攻坚成效的缩影。临洮县组建了8个脱贫攻坚专班和12个专责工作组,实施了“一户一策”精准脱贫、“3+1+2”冲刺清零、“5+1”巩固提升、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高质量脱贫摘帽专题调研等行动,打响了劳务培训输转、产业扶贫等八大战役,培育形成了马铃薯、蔬菜、中药村、百合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得到巩固。

五年来,该县共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财政涉农资金等各类扶贫资金19.84亿元,其中安排各类到户产业扶持项目资金67873.42万元,扶持120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富民增收产业,为脱贫攻坚提供了资金保障。

在此基础上,该县探索推进了农村产业发展“三位一体”改革、“六位一体”产业扶贫、光伏扶贫、微改革助脱贫等多种精准扶贫模式,建立了“三单五步”工作法、红黄旗管理考评、挂牌作战、“暗访督查+巡察”等工作机制,全县贫困地区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人人住安全房、户户吃安全水、社社通动力电、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全面实现。

攻坚举措是有力的,脱贫成效是显著的。全国危房改造现场会、全国教育扶贫现场会、全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农村改厕现场会、全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现场会等一大批全国全省性重要会议在临洮召开,特别是农村C级危房改造模式被国家住建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三位一体”改革工作被中国民生发展论坛组委会评为“2019年民生示范工程”。

优化结构  点燃接续奋斗引擎

在海拔2600米的峡口镇普济寺村,发展高原夏菜和畜牧养殖产业给群众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康登安介绍,2019年一亩高原夏菜收入在8000元左右,群众收入非常可观。

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既是该县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的有力举措,也是实施“产业富县”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文章”的主旨所在。

五年来,临洮县以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为目标,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县三产比由2015年底的24.1:28.35:47.55调整为2019年的17.37:20.61:62.02,“倒金字塔”形的产业结构更加稳定。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临洮县立足全县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形成了560万头(只)畜禽、60万亩马铃薯、27万亩蔬菜、8万亩中药材、10万亩花木、6万亩百合生产基地。

产业发展水平继续提升。成功创建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超大智慧农场3个6050亩,培育发展安贝源乳业等产业化龙头企业44家,建成蔬菜保鲜库31万立方米,培育合作社2302家,建成马铃薯贮藏窖4.93万座,果蔬保鲜库129座,完成“三品一标”认证100万亩以上,以“生产+加工+科技+营销”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特别是探索推行了“政府+银行+合作社+企业+农户+保险”的“六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开发、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三赢”的新路子。

强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是临洮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战略。“十三五”期间,临洮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进“一区三园”建设,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88亿元,中铺工业园入驻企业达到58家,推动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9%,已成为全省重要的装配式建筑新材料研发和加工的聚集地。

五年来,该县工业经济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总量达到28家,工业总产值突破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预计达到7.22亿元,增量位居全市第一。

同时,临洮县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区域首位产业来培育,着力推进南屏山、岳麓山、马啣山、洮河国家湿地公园、马家窑洮砚特色小镇、红旗苏木沟大峡谷等六大核心景区建设。精心打造了马家窑洮砚特色小镇为龙头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平台,洮河国家湿地公园为龙头的生态旅游发展平台,组建了县文化旅游投资公司等金融资本运作平台,洮河国家湿地公园荣获“中国森林氧吧”殊荣,国家甘肃临洮体育训练基地成为全省首个、西北地区第二个国家级综合性体育训练基地,马家窑洮砚小镇列入全省创建的18个重点特色小镇之一。引进建设了甘肃(南部)商品交易集散中心、隆晟商贸物流城等重大商贸物流项目,全县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达到32家,商贸物流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态势。

夯实基础 城乡面貌焕发新气象

洮河之滨,阳光明媚。徜徉在临洮城乡大地,所见所闻令人欣喜:一条条纵横山乡的柏油路蜿蜒伸展,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延伸到山村深处;一幢幢整齐划一、典雅漂亮的二层小楼坐落在国道旁、田野里;覆盖全县的电网骨架,如一个个跃动的音符,谱写着临洮经济腾飞、和谐发展的序曲……

“十三五”时期,是临洮县基础设施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改变最大的五年。在城乡建设中,临洮县始终坚持打造宜居城、生态城,按照“显山、露水、彰文”的城市建设思路,深入实施城市建设“十大工程”,扎实推进市政道路、公共设施、城市景观、绿化亮化等城市建设,努力实现城市园林化、农村城市化。

五年来,临洮县累计完成城建工作量97.69亿元,高标准完成了东大街、西大街、椒山西路等城市主干道路和电厂渠中医院段、岳麓山景观改造提升工程,新建阳光水岸、金地花园等高品质住宅小区14个,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7平方公里,洮河斜拉桥建成通行,城区集中供热二期工程有序推进,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形象品位明显提升。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成了城区给水厂扩建、取水输水工程和东部农村引洮供水、中铺水厂水源替换等跨乡镇农村集中供水工程,4·15地震灾后重建全面完成,新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5个、搬迁群众8036人,维修改造农村危房8735户;扎实推进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完成农村改厕38249户。

大力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将城区和18个乡镇的144个行政村城乡环境卫生外包北控城市服务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11座,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一体化和长效化。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民绿化行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5%。扎实推进洮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将洮河全河段划定为禁采区,治理水域面积2.4平方公里,解决了多年来洮河滥采乱挖问题。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建成了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程、县级煤供中心和86个煤炭二级配送点,创建清洁村庄110个,全县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特别是谋划实施了马啣山贫困片区生态修复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全省重要的高原生态旅游示范点。

同时,坚持把谋划实施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作为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建成了临渭高速和定临、临康二级公路及普银公路,完成了国道212线兰州至临洮段改造,实施了定临高速、临渭二级公路建设项目,谋划的临康广高速、临洮至临夏一级公路、永靖至广河高速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内通外联的道路骨架已经成型。

聚焦十大生态产业发展,引进了“一带一路”·润泽(临洮)智惠产业创新城、奇正藏药医药产业基地、光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重大产业项目,洮河国家湿地公园荣获“中国森林氧吧”殊荣,国家甘肃临洮体育训练基地成为全省首个、西北地区第二个国家级综合性体育训练基地,马家窑洮砚小镇列入全省创建的18个重点特色小镇之一,甘肃雪榕食用菌精准扶贫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成为西北最大的杏鲍菇生产基地。

百年大计 教育惠民谱新篇

2020年,是临洮县教育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年:全县高考应届生文化课二本上线率由2015年的28.9%提高到2020年的86.68%,连续三年保持全市第一。全县高考600分以上考生55人,有5人进入全省前100名,有3名考生被清华、北大录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三五”期间,临洮县按照“三年上台阶、五年争上游、十年创名县”的目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配置,加强教育管理,推进教育改革,完善学生资助,开展“控辍保学”,加强教育扶贫,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使临洮教育逐步走上了振兴之路。

临洮县依托“全面改薄”等项目,积极推进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形成了城区“一大学三高三初十三小十三园”和乡镇“一初一小一幼儿园多教学点”的办学格局,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208所学校全部创建为标准化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实现了500人以上有需求的贫困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特别是随着全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吸引周边县区到临洮借读学生达到6300多名。

为持续增强乡村教师的“动能”,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近年来,临洮县以城区教育联盟总校为基础,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组建了12个区域学科教研中心,确定139名市县骨干教师任组长,吸纳574名优秀学科教师为组员,共同开展学科教学理论、实践研究,定期举行联盟校长论坛、管理团队研讨、专家报告讲座、送教下乡、网络教学等活动,促进了乡村学校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大幅提升,农村学生享受到了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

同时,该县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2012年被评为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2016年,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全市率先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成功承办了全国“全面改薄”现场推进会。投资4.8亿元的甘肃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建成使用,正在申报甘肃农业应用技术大学,建成后将为全县乃至全市、全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十年创名县”的教育目标取得显著成效。

民生保障  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十三五”期间,临洮县坚持走以民生为先、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和谐发展之路,努力做到在促进发展中关注民生,给人民群众以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45岁的邓小兰是洮阳镇王家咀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直在家务农照顾孩子。一年前,甘肃榕发服装智造公司落户临洮,邓小兰主动报了名,成了一名车间工人。现在不用外出打工一个月就能挣三千八九,孩子学费生活费都不用愁,还能照顾家庭,可谓两全其美。

就业是民生之本。临洮县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不断健全完善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劳务输转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加大创业贷款、减税降费等扶持力度,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等重点群体灵活就业。

临洮县统筹推进卫生、养老、供暖、供气等各项社会事业,近十年来投入民生事业资金占财政支出的“半壁江山”。招商引进了福建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了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老年人养护院、9所乡镇中心敬老院和104个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全县养老机构床位数达2324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26张,在全省率先探索走出了居家养老、社会养老、虚拟养老“三合一”的养老新模式。

投资5.48亿元,新建热源厂1座,在城区敷设供热双回路管网39.36公里,新建换热站47座,供热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启动实施了城区集中供热二期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城区集中供热全覆盖及恒温供暖;引进了昆仑、金地燃气企业2家,投资3亿元,埋设兰州至临洮长输管线80公里、低压管线91.13公里,安装用气户5.18万户,年供气能力可达2700万立方米。

全面发展卫生事业,全面落实药品零差率销售、分级诊疗、“先治疗后付费”等改革措施,建成了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科、眼科等重点专科,投入资金2.55亿元,实施县医院外科大楼、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奇正藏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等项目238个,全县每千人病床数增加到5.26张,实现了所有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

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充分落实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等各项政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农合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实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

深化改革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动力

改革创新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是争先有为的内在推动力。“十三五”期间,临洮县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统筹推进中央和省市各项改革,积极推进微改革,探索总结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临洮经验”。

峡口镇普济寺是位于该县干旱山区的典型贫困村,全村有耕地面积5624亩,但由于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劳动力减少,大量耕地被撂荒。针对这一问题,普济寺村班子致富能人陈得军组建了全县第一家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面向周边群众开展农机耕种作业服务,并将农户闲置农机具及其劳动力作为股份加入到合作社,让农户成为合作社的股东,有效的拓展了群众增收渠道。

像这样围绕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制约发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而开展的改革,在临洮被称为“微改革”。所谓“微改革”,就是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解决阻碍发展的问题。如今,“微改革”在临洮以从最初的20多项发展到105多项,每一项都是以“小切口”倒逼解决“大问题”,而每一“大问题”的解决,都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群众获得感满满。该县微改革破解大难题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先后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发,产生了明显带动效应。

为解决村“两委”班子服务“三农”缺抓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减贫带富能力弱及农户农产品销售难、农资购买难、农民融资贷款难等问题,临洮县探索推行了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合作金融“三位一体”的农村产业发展综合改革,有效破解了产业发展、农户增收、乡村治理等难题,走出了一条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该工作被评为全国“2019年民生示范工程”。

除此之外,该县在其他领域的改革举措也没有丝毫停顿。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等国家和省级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中小城市综合改革按期完成任务,临洮县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首批61个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之一;积极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探索推行了土地股份合作、资产股份合作、资金股份合作等多种股份合作模式;扎实开展农村“三变”改革,积极引导资源资金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带动6.6万名农民变为股东,实现分红1800多万元。

回顾“十三五”,临洮儿女用自己的智慧书写精彩,凝聚力量,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图画。展望“十四五”,临洮儿女将继续奋斗的征程,永不停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开创美好明天、书写壮丽新篇!(漆勇 王亚海 穆军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