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厨房 > 正文

湖南邵东新建扶贫车间177个 覆盖全市所有乡镇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李永华)截至10月12日,湖南邵东市建在贫困群众家门口的扶贫车间遍地开花,新建扶贫车间177个,实现26个乡镇(街道、场)全覆盖,吸纳农村劳动力7869人,包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2519人,贫困户足不出村,就近就业,人年均增收2万元左右,走出一条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新路子。

为吸引企业进入乡村,2019年,邵东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就业扶贫车间建设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实施方案》(邵人社发〔2019〕17号)文件,对符合条件的扶贫车间由财政安排资金在场地租赁、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奖补,对吸纳劳动力就业10人以上的,给予一次性补助2-10万元;对购买加工箱包的电动缝纫机每台补助1500元,新购其他加工设备按购置价的30%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就业扶贫车间,根据就业人数,每月每车间给予2000元至4000元不等培训补贴。诸多激励措施下,箱包、五金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参与到邵东乡镇村新建扶贫车间。

不光是面向企业,邵东市同样注重发挥村集体经济的脱贫力量,在不增加村集体经济负担的情况下,鼓励采取租赁民房、村部闲置房屋等方式开办扶贫车间。同时,对扶贫车间的税收实行优惠政策,50%奖励给村集体,50%奖励给扶贫车间,实现企业办厂,村集体增收的双赢局面。如,邵东市斫曹乡采用“企业+扶贫车间+村集体+贫困户”模式,引进湖南省隆源集团凯特伦皮具有限公司,推进“1+X”箱包加工扶贫车间项目。“1”即一个总部设长流村,建设标准化厂房800平方米,村集体占股5%;“X”即加工点分厂,厂房采租用闲置房屋的方式,村集体占股3%,形成以长流村为中心辐射其他村的箱包生产产业链。

此外,为了让贫困群众能做事、愿做事,邵东市注重加强订单式技能培训和励志教育,每年定期组织开展电工、面点、化妆等技能培训,持续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能力,做到就业脱贫。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