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聚焦新基建新经济高峰论坛

如何做好“新基建”?中央进行了哪些重大部署

9月23日,新基建新经济高峰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此次论坛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华为公司联合主办、上海市发改委协办。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研究机构、企业等嘉宾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建言献策。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宋杰| 上海报道

9月23日,新基建新经济高峰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此次论坛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华为公司联合主办、上海市发改委协办。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研究机构、企业等嘉宾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建言献策。

“新基建”,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鲁春丛在现场透露了一组数据:新基建的融合应用覆盖30多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8%。

新基建、新经济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新基建也正炙手可热,成为当下最大的风口。风口之下的新基建如何避免过热带来的负效应?应该如何更好发展?

30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

31 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秘书长乔永清

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秘书长乔永清

专家:发展新基建要坚持科学规划,避免一哄而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在论坛现场发起的“发展新基建,您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投票中,有78.88%的观众都选择了“顶层规划”。而现场的嘉宾中也有不少关注“顶层规划”,建议发展新基建要坚持科学规划,避免出现一哄而上的问题。

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秘书长乔永清在论坛致辞中说:“新基建”覆盖了5G、工业互联网等诸多相互渗透的领域,与“旧基建”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只有看到这种“连接”本质,才能更好理解“新基建”在撬动新产业发展壮大,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中的强大动能。发力“新基建”,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统筹好“新基建”与传统基建、“新基建”与新产业、“新基建”各领域之间的关系,在包容发展中让“新基建”释放更大潜能。

“要深刻认识到‘新基建’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严格遵循市场规律、产业规律,把握好建设节奏和力度。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施策、量力而行,避免出现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产能闲置等问题。”乔永清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论坛上作主旨发言时提醒:“就像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信息高速公路也一样,构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数字社会,必须要有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但用不着每个地方搞一个大的数据中心,发展新基建要避免一哄而上。”

华为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认为:“建设数据中心要强化共享属性,综合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用电成本和用户距离、需求等因素,有效发挥其规模效益、集约效益。”

32

33-1论坛现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雨菲I摄

论坛现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雨菲I摄

推动新基建,科技部正在部署哪些重大科技工程?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梅建平在发言中表示,科技部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目前正在部署实施“超算网格”“智能一代”“百城亿芯”“数字兴业”等重大科技工程。

其中,“超算网格”科技工程用于实现国家级超算中心资源的高速互联和协同调度,打造全球领先的超算战略性信息基础设施,带动经济效益和就业人数大幅增长;“智能一代”科技工程将有效促进制造业产业优化升级,带动千家以上企业深化智能应用;“百城亿芯”科技工程将实现第三代半导体芯片制造规模化产业应用;“数字兴业”科技工程将打造一批数字经济自主创新示范城市、支持和引导地方布局建设信息技术创新中心与产业链集群。

梅建平表示,科技部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和项目部署上进一步加大了对“新基建”相关技术的支持力度,启动实施了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领域相关重点专项,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并在典型行业领域开展创新应用示范。

“后续,科技部将继续以提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强化核心技术供给、应用需求牵引、产学研用协同布局,为推进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和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梅建平说。

33 华为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

华为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

城市“实干家”们如何推动新基建?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鲁勇在论坛上提出,新基建实干是关键。

一批城市“实干家”早已先行,他们利用城市自身产业特色,打造 “城市新名片”。

例如:着力打造“智慧名城、智造重镇”的重庆,正是抓住自身传统产业智能升级的机遇,在智慧化转型的过程中重构了自身的“长板优势”,与之类似的还有深化基础创新的“硬科技之都”西安,发展数字内容产业的“中国V谷”湖南,以科技赋能产业的“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青岛,全面投入大数据产业的“中国数谷”贵州,“5G应用之城”上海,“中国光谷”武汉等等。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在论坛现场透露,上海正在进行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两个超级应用的实践。“应用为要,管用为王”,这是上海在全场景推进过程当中坚持的一种价值取向。围绕这8个字,上海建立了三级平台,以及支撑三级平台的五级应用。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表示,希望通过3年的努力把上海打造成为全球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标杆城市,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服务功能最强的大科学设施群,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大规模公共设施底座,共建全球一流的城市化智慧终端设施网络,从而推动上海新基建迈向全国领先、世界一流。

武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亚波介绍说: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加速集聚,以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长飞光纤光缆等企业为首的5G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康宁显示等企业集聚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华为、小米、科大讯飞、深兰科技、达梦数据等企业集聚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现阶段也凭借着独特的大数据优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贵安新区重点发展了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高科技产业,形成了以华为等为代表的大数据中心集聚区,大数据产业集聚效应初显,贵阳正在成为崛起中的“中国数谷” 。

大会发布的《新基建蓝皮书》提出,“新基建产业建设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依托顶层设计规划落实建设原则与建设路线,完善保障措施,构建产业发展及行业应用的基础。”

这也是与会者的共识。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18期)


2020年第1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0年第1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