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城会玩”,员工每日上楼种菜摸鱼

重庆市中心一高楼楼顶建农场

“重庆高楼楼顶建农场”登上了微博热搜,在热搜视频中,身着统一蓝色服装的员工在农场里收稻谷、摸鱼、摘茄子。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贺诗| 重庆报道

你能想象吗?城市中心地带,周边高楼环绕、小区密集、人流如织,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栋33米高的大楼楼顶,竟然建有2万平方米的“开心农场”,每天都有“农场主”在里面劳作耕种,忙得不亦乐乎。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重庆。近日,“重庆高楼楼顶建农场”登上了微博热搜,在热搜视频中,身着统一蓝色服装的员工在农场里收稻谷、摸鱼、摘茄子。

“在公司上班可以摸鱼,我酸了。”某网友的这条戏言,获得了数百点赞。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前往位于重庆市南岸区白鹤路的该集团公司,企划部的杨先生证实,热搜视频拍摄的是9月7日该公司组织的“白露丰收活动”,网上有多个版本,多为该公司员工所发。

111 重庆市中心一高楼楼顶的农场,员工每日上楼种菜摸鱼。

重庆市中心一高楼楼顶的农场,员工每日上楼种菜摸鱼。

农场内甚至有小型动物园和人工河

走进该集团公司,一楼是展示大厅,中间楼层为厂区和办公间,坐电梯到6楼,则来到了“网红农场”所在地——这栋大楼的楼顶。

“农场2012年就建成了,后来定名为开心农场。”杨先生向记者介绍说,农场是由该集团公司下属的物业公司负责管理,农场四周种有铁树、槟榔等观赏性植物,还建有一条长约1公里左右的人工河,“人走在农场里面,由于有植物遮挡视野,看不到大楼的边缘,也就没有自己正处于市中心高楼楼顶的感受。”

记者在现场看到,农场被分成了多个小块,每个小块前都立有标牌,上面写着“农场主”的名字。“刚举行了收割活动,现在地里的农作物比较少。”杨先生说。

记者发现,农场中间还有一个小型的动物园,内有孔雀、梅花鹿、山羊、鹅等动物。“鹅是员工养的,其他大多数的动物都是物业公司在喂养。”杨先生说,之所以公司倾力打造这个农场,一是为员工在繁忙的工作中增添乐趣,二是也为这个高楼林立的社区增添一道别样的风景。

位于该集团公司附近的某二手房中介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该公司的楼顶农场在附近社区很出名,“有客人买房时专门提出,要买能看到这个农场的房子。”

“这栋大楼修建前,公司就对在楼顶建农场就已经有了规划。”杨先生说,楼顶农场的高度为33米,相当于普通住宅11层楼高,11楼以上的居民,都可以在自己家里欣赏到农场的美景。

111-2

111-3

111-4

所有员工可认领土地,不用心耕作土地将被收回

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这里的“农场主”?

“无论职位高低,公司每一名员工都可以对农场的土地申请认领,提出申请后摇号成功,便可获得一块几平方米的土地。”杨先生说,管理农场的物业公司对“农场主”的耕作有考核,“如果员工一直不打理,物业公司会将土地收回。”

在该公司库房工作的任女士刚把自己的“责任田”打理完,推着小车准备离开。她向记者介绍,自从几年前申请到土地后,自己一直在农场种些蔬菜,基本每天都来打理,“我是农村出来的,小的时候,就帮父母种当季蔬菜,没想到来到城市后,还能找回以前的感觉。”

农场建在这么高的位置,各种物资如何搬运?杨先生介绍说,该大楼设计为所有楼层都可通车,“工程车、消防车、货车、轿车,都是可以直接开到楼顶,由于我们的厂房也位于中间楼层,在设计时我们就有这样的考虑。”

杨先生说,除了内部的趣味活动,公司还会不定时邀请学校等机构来参观,“现在城里的孩子都有点‘五谷不分’,来到这里,他们会了解到农作物生长的详细过程。”

“农场建好其实已经很多年了,这次突然成为‘网红’,外界更为关注,我们也在考虑向市民开放的事情。”杨先生介绍说,目前初步考虑免费开放参观,但因为农场位于公司内部,楼下又是厂区,外人贸然前来可能有安全隐患,“可能会采取预约的形式,在安保人员的带领下,免费参观体验。”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18期)


2020年第1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0年第1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