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广东 > 正文

英雄就在身边见证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的广州力量

1

广州一批医务工作者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图为广东省博物馆的众志成城——致敬抗疫者专题展览现场。 仇敏业 摄

2

许可慰在媒体见面会上发言。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中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的过程中,一个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或是主动请缨奋斗在抗“疫”最前线,或是坚守岗位成为“大后方”,或是褪去青涩快速成长。

在广州,也有一大批凡人中走出的英雄,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9月14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媒体见面会上,他们分享了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的见闻,展示了让他们坚守、让他们动容的重要瞬间。

南方日报记者 傅鹏 见习记者 钟晓宇

病人在哪里,战场就在哪里

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

“病人在哪里,我们的战场就在哪里!”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忠德说,这是他的座右铭,也是很多医护工作者的座右铭。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管向东看来,作为一个重症医生,疫情中哪里有生命面临危险,他就应该在哪里。这就像航船上要有水手、战场上要有士兵一样,是他的本职工作。在打赢新冠病毒这场硬仗中,每一位医护工作者都是一名战士。

“荣誉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属于集体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杨智聪表示,在他看来,广州疫情防控的经验是尊重科学、果断决策,关口前移,监测灵敏,多方联动、迅速处置,大数据、人工智能成为高能“神器”。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果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

医护工作者的挺身而出离不开家人的默默支持。见面会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教及学生管理办公室主任、主任医师陈祖辉分享说,他“有召必用,有召必回”的背后是对两位母亲的亏欠,其中一位是他孩子的母亲,妻子在他前往抗疫一线前不舍地拥抱了他很久;一个是他母亲,疫情期间母亲生病他没能陪伴身边。

舍小家是为大家。“愿这个生机勃勃的文明古国再次迈开大步,车水马龙,国泰民安。人们可以去想去的地方,看想看的风景,去感受繁华市井,去沐浴春意盎然。”管向东奋战一线的动力,是对平凡生活的向往。

战“疫”之后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桑岭看来,他只是重症病房里一位普通大夫,做着本职工作。驰援武汉期间,他最想干的是两件事,于私是希望吃上烧鹅和煲仔饭、能正常上下班,于公是获得荣誉之后一切从零重新开始。

“疫情还未结束,我们要继续努力,有信心、有能力取得最后的胜利。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覃铁和表示,抗疫取得的成果是大家共同获取的,防控体系的建设很重要,需要及时总结此前的经验,培训好医护人员,补齐短板,再接再厉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疫情中崛起的“后浪”

“非典的时候我年纪尚幼,你们保护了我们,现在我们只是学着你们的样子做了医生应该干的事情,仅此而已。”桑岭有感而发。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姚麟分享说,医疗队伍里最大的年龄是59岁,最小的21岁,90后占到了45%。年级最小的医护工作者或许不是生而无畏,但在关键时刻还是选择直面威胁,勇敢地站出来了。

在这次抗疫斗争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见面会现场,与会嘉宾也纷纷为年轻一代“点赞”。

张忠德表示,作为医疗队的“大家长”,他为90后、00后专业、担当、大爱和团结协助的精神感动。

“他们本是父母的心头宝、掌中珠,在国家人民需要的时候,转身就成为一名战场上冲锋的白衣战士。”张忠德说,一封封的请战书,一次次的疫情,一声声“我可以”“我愿意”,凝聚起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他们是给患者带来阳光和快乐的小太阳,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希望。

“危难当头没有人退缩,你说不怕吗?你说能退缩吗?不能!”广州海关所属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副关长杨杰表示,在空港口岸的90后关员再也不是“娇娇娃”,他们聚精会神地为旅客采样,贴心地跟旅客聊天、缓解紧张,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精锐。

坚守岗位的“大后方”

英雄不仅来自战“疫”最前线,也来自“大后方”。

“作为基层的防疫人员,虽然我们不站在抗疫的最前线,但我们站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广州市白云区黄石街道办事处组织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谢达贤表示,面对疫情,他们在短时间内组建了29支党员突击队,发动辖内64个党组织近千名党员积极投身于战“疫”中,还组建了一支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共73名外籍志愿者投入到疫情防控当中,让基层也发挥出大力量。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我身边就有这么一群挺身而出的凡人。”广东省公安厅情报指挥中心人员管控科科长陈刚说,8个多月的抗疫过程中,和同事们一起冲锋在前、连续奋战,一个个平凡人物用血肉之躯在疫情和人民群众之间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组成了光荣的广东警队。接下来,他还将和战友们一起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慎终如始、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国门有我,请您放心”,杨杰说,白云国际机场是全国最复杂的口岸之一,新年伊始新冠肺炎防控压力最大的时候,他们在白云口岸筑起了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坚强防线,为入境人员提供全心全意的服务。

作为粤港水路客运一线抗疫人员,广州番禺莲花山港客运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余权新表示,作为一名基层抗击疫情干部,只有一个目标,必须保证所有员工、所有旅客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绝不给国家增加一丝负担。守土有责,确保安全,是心中坚守的职责。

“我们有强烈的使命,还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记录医护人员不顾一切抢救生命的情景。”南方都市报珠中江新闻部内容总监刘军说,深入一线不退缩的媒体人用新闻作品记录下最美的抗“疫”英雄。

■聚焦

战“疫”最前线 有“无敌中山医”

“这次表彰并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个人,而是对医务工作者这个职业的认可,是对千千万万面对疫情勇敢逆行的医务工作者的肯定和激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许可慰介绍说,疫情当前,中山大学派出了512位医护人员,组成多支援鄂医疗队分别驰援武汉及荆州,全部入驻在收治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重症病区。

该校医疗队是最早进驻和最晚撤离武汉的援助医疗队之一,也收获了“无敌中山医”的赞誉。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媒体见面会上,许可慰回顾了过去8个多月的战“疫”历程,分享了“无敌中山医”是如何炼成的。

“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

“过去8个多月时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对于许可慰来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援助医疗队在湖北抗“疫”的日子还历历在目。

万事开头难,但该院医疗队一到武汉,就创下入驻武汉协和西院接管院区6天重症患者零死亡率的纪录。作为第二批医疗队的领队,许可慰表示这与他们“前后联动”战术息息相关。许可慰清晰地记得,2月7日,在前往武汉的飞机之上,他们迅速制定出工作思路,在万米高空上“排兵布阵”,迅速进入战时状态。

当时大家对于新冠疫情还不甚了解,医疗队立下军令状,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他们负责的病区在48小时内开区并收满病人,并根据病患病情的严重程度,合理分配相匹配的医护团队,多学科专家紧密协作,全力以赴抢救重症患者。

第一批援鄂的队员在接管武汉市汉口医院病区后,针对病区环境较差、人手不足、病区氧源不足的问题,一起改造隔离区、加强物品消毒。氧源供应有问题,他们就自己搬氧气瓶供危重患者进行面罩吸氧、无创呼吸机治疗。一周的时间里,他们就把超负荷、超透支的隔离病房快速重建了秩序,许多患者病情有了好转。

医疗队也敢于“啃”下“硬骨头”,最典型的就是“逸仙ICU病房”。许可慰回忆说,医疗队为“集中火力”加强对危重症患者的深度救治,将病区内最大的一间病房改造为具有4—6个床位的“逸仙ICU病房”,推行“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医生护士联合组队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康复,大大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治愈率。

除了对症下药外,病人的心理诉求成为医疗队关注的重点。医疗队员在病房工作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进食少、食欲差,不利于身体康复。在临时党总支组织下,队员们将医院寄给医疗队的营养品、食品捐赠给医疗队接管的两个病区,由护理人员安排给患者补充营养。医疗队员还从后方购置趣味乒乓球,鼓励患者适度锻炼来加速康复,力所能及地给予患者生活帮助和人文关怀。

在患者出院后,他们也继续追踪,建立了出院患者微信随访群,方便患者出院后依旧能得到随诊咨询,全流程保证病人的健康。

“这是医者的天职”

支援战“疫”最前线,前提是保护好自己。许可慰介绍,医疗队早早就制定了“四不”防护铁纪,即防护用品不达标准不入病房,防护培训考核不过关不入病房,防护穿戴不合格不入病房,下班后各自隔离不串门。例如,医疗队的防护物资都是“万国牌”,他们使用之前会严格检查是否符合医疗标准。很多队员此前也较少有机会穿戴防护服,为此队员们也两两检查确保穿戴合格。未雨绸缪下,医疗队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保持了“零感染”。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大后方也全力支援着武汉,本着“一切为了前线、前线就是一切”的理念,组建了专家团队与医疗队开展远程会诊,为疑难病例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该院也不断提供智力支持,该院江山平教授在全国率先提出抗疟老药“磷酸氯喹”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广东省内128例新冠肺炎患者纳入临床治疗研究,效果良好。副院长林天歆带头开发了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辅助影像诊断系统,通过序列分析网络对胸部CT图像序列分析鉴别各类肺炎。

驰援武汉的同时,广东疫情防控工作也能感受到“逸仙力量”。在广州,该院积极组织全院职工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积极投入复工复产工作。该院院长宋尔卫院士带队支援佛山、深圳、珠海、阳江、惠州等地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此外,该院还派遣了队员支持北京、香港的疫情检验工作,承担包机接回中国公民的医疗任务。

许可慰感叹,工作一线中,无论白班、夜班,队员们都是点到名字就上,从不喊累。队员们脚磨起了泡,脸上都是被口罩勒出的道道印痕,但他们绝不就此停步,而是持续不断地为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我们是一起熬过来的。”许可慰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投身于与疫魔的战斗,这是医者的天职。”

■对话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许可慰:

表彰是对勇敢逆行的医务工作者的肯定和激励

南方日报:参加上周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您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许可慰:经过这次疫情,我看到,14亿中国人民及广大海内外侨胞紧密团结在一起,谱写着一幕幕守望相助、共战疫情的感人场景。我看到,武汉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他们在按下“暂停键”的状态中度过了76天,这不仅是市民积极配合的原因,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集体行动力与合作精神的体现。我看到,千千万万的医务工作者为了人民健康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他们坚守岗位、不畏艰险,在春节万家团聚的夜晚喊着“逆行出征、白衣无悔”。这些都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在抗疫斗争中的生动体现,更展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国担当和非同寻常的行动力,展示了我们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所以,这次表彰并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对医务工作者这个职业的认可,是对千千万万面对疫情勇敢逆行的医务工作者的肯定和激励。因此,这份荣誉也不只代表我个人,更代表我背后的医疗队和医院,代表整个广东医疗界!

南方日报:此次疫情,将给未来的医疗带来哪些改变?

许可慰:战“疫”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是要做好长期的准备,特别是秋冬季即将来临,常态化疫情防控是必要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作为大型医院,在国家有需求和号召的时候挺身而出,做好应急机制、担当其重要角色。接下来,我们需要对应急机制常态化做一个思考,近来呼吸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需要加强相关的学科建设。

此次疫情极大地提升了医护工作者的美誉度,特别是此次高规格的表彰充分体现了对医务工作者的爱护和尊重,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这一行业。医疗界依旧亟需大量的优秀人才,这对于中国医疗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