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自贸区建设需要更大自主权

商务部近日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称,将继续推进高质量建设自贸区,推动赋予自贸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商务部近日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称,将继续推进高质量建设自贸区,推动赋予自贸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

自贸区建设承载重大战略使命,推动自贸区高质量建设,必须赋予其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而且这种更大的自主权,需要分别体现在由低到高三个层面:

首先,从自贸区单个视角来看,自2013年8月中央决定设立上海自贸区以来,自贸试验区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目前已有18个之多。这些分布在我国广大疆域的自贸区禀赋不同,特征各异,承载的独特使命也各有侧重,因此,只有在统一的顶层设计下,赋予各自贸区因地制宜大胆试、大胆创的自主权,才能最大限度贴近各地实际情况, 推动实现内生于各自比较优势的产业升级,为全国更广大区域提供更多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其次,从中国发展整体视角来看,自贸区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要在探索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方面,尽快形成一大批针对性强、实效性强、集成性强的制度创新成果,因此,这就决定了自贸区的建设进程不仅仅要坚决打破思维定式,破除路径依赖,更要能善于求新、求先、求特,实现“破”与“立”的辩证统一。

在既“破”且“立”的过程中,各自贸区虽然身处不同前沿阵地,但都面临一个共同的课题,那就是要在没有先例可遵循、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无人区”闯出一条新路。这就要求自贸区的建设不能靠等、不能靠被动式的放权,而是应从其设立之初,即从制度、政策等各个层面,千方百计保护、鼓励、激发其敢于探索、勇于任事的自主创新精神,否则,如果在意欲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自贸区,都只能小心翼翼、束手束脚,那还谈何由其引领,进行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改革与开放?

第三,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更大视角来看,中国的自贸区战略是应对国际形势复杂变化、谋求对人类社会更大贡献的主动作为,因此,中国的自贸区建设从其原点出发,就不能仅依赖于外力倒逼,而是应该通过内部的主动因应,与国际金融、贸易、投资等规则体系进行良性互动,要在积极适应、充分对接全球体系的基础上,承担起负责任的大国义务,密切关注、主动参与国际经贸新规则的构建,推动全球化继续向着合作共赢共同目标稳步迈进。

所以说,自贸区建设在各个层面上,都必然是一个自主能动的过程,因此也必然在各个层面上,都需要有充分的自主权进行适配。而在当前阶段,这种自主权的主要作用方向,应该是聚焦投资、贸易、资金、运输、人员、信息等重点领域,放开手脚更大胆地闯、更大胆地试、更自主地改;同时自贸区外的地区,也应该主动对标自贸区建设目标与要求,以加快形成以点带面的全域与全面改革开放新格局。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17期)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