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厨房 > 正文

江西全南:山水间追逐“绿富美”

中国经济周刊一经济网讯 美景如画游客如织,沃野千里田畴似锦,秀美乡村瓜果飘香……近年来,江西省全南县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抓环境美,更抓产业美,创造富足美,“美丽乡村”叠加“美丽经济”,处处尽显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日前,笔者探访该县,采撷几则乡村“绿富美”的故事。

该县南迳镇中切兰花专业合作社正在给贫困户发入股分红

该县南迳镇中切兰花专业合作社正在给贫困户发入股分红

千年雅溪“钱”景宽

节假日,对于贫困户陈昌飘来说是最忙碌的时候,住在该县龙源坝镇雅溪古村景区的他,开了家副食店,为迎接一拨拨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和周边县市区的游客,早上五点多他就要准备好当天的麻糍、磨斋、豆腐花等小吃。

过去十多年时间里,雅溪村守着古老的围屋,养在“深闺”无人识,陈昌飘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外出打工过着“穷日子”。

如何让千年雅溪焕发生机,是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017年,全南县把现代旅游作为首位产业,全力打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雅溪作为一个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土围和石围,更占得先机,全南引进广东客商投资2.5亿元,将雅溪打造成以养生休闲、文化旅游为主题的高标准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

雅溪古村景区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雅溪古村景区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为保留雅溪古村风貌,全南坚持在保护中开发,不拆房、不填塘、不砍树,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片石砖木都派上用场,化腐朽为神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砖泥房,经过风貌改造、内部修缮、新功能植入和景观环境布置后,成了一间间民宿、酒坊、茶吧。随行的雅溪村第一书记张凯介绍说:“我们在打造雅溪的时候,把旅游开发与决战脱贫攻坚、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相融互促,雅溪这个地方由外而内、立体系统发生脱胎换骨变化。2018年,雅溪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千年古村重焕新姿。”

雅溪开发成旅游景区,改变了陈昌飘的人生“轨迹”。随着景区的火爆,慕名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在越南经商十年的他敏锐嗅到了老家的旅游商机,在自家楼房一楼开起副食店,搭上了致富快车:“感谢党和政府,在我们村子里发展旅游,村子比我以前在越南打工的发达城市还要好!前年,我从越南回来家里开了店,去年一年收入有二三十万,我们家也光荣地脱了贫,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好风景带来好“钱景”。目前,雅溪村民在景区内开餐饮店的有24家、小吃店11家,带动就业500余人,其中,68个贫困村民平均每年增收2万元以上。

江禾田园“联”湾区

和雅溪一样,该县城厢镇镇仔村腊坑也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品质农业和观光旅游,建起了3000亩的江禾田园综合体。集中连片的蔬菜智能温控大棚里清凉舒适,村民们忙着采摘无土栽培的小黄瓜,打包好后运往广州江南果蔬批发市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农副产品直供基地。

游客正在参观该县江禾田园蔬菜智能中心

游客正在参观该县江禾田园蔬菜智能中心

谁也想不到,几年前,这个位于县郊的腊坑还曾是有名的贫困村,全村80%以上的田地是“望天丘”和“冷浆田”,“看天吃饭”是当地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农业生产效益差。

脱贫致富成为全村人最迫切的希望。随着“幸福宝典”《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实施,腊坑一天天改变,坑洼泥泞变坦途,破旧危房换新颜,路、网、电、气等配套设施正逐步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启动也让该村告别了浊井取水的历史。

改变传统零散的生产方式,才能彻底提高生产力。2016年,来自山东寿光的江禾田园公司瞄准全南的区位优势和昼夜温差大的山区独特小气候,瞅准智慧农业的广阔前景,在腊坑投资5亿元,兴建一个项目总规划面积3000亩,集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新农村建设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城乡统筹的田园综合体。

为提高蔬菜品质,全南在蔬菜种植环节,引进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通过管式立体种植模式和水肥一体、生物调节等智能装备,推动蔬菜专业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在蔬菜安全环节,开展蔬菜农药残留速测,并对生产的主体、品种、数量、销售渠道等进行登记,实现对蔬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在蔬菜运输环节,加快建设集产品交易、包装加工、冷冻保鲜、物流运输及配套工程为一体的冷链物流区,以蔬菜深加工、提升附加值为方向,推动蔬菜全产业链发展。

科技智能的种植,让村民从“看天吃饭”到“科技助力”,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目前,镇仔村腊坑的 43户村民中,有23户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参与到园区业态经营。采访当天,贫困户黄运生正在基地务工,他把自家5亩多土地流转给园区后,每月在园区务工收入有3000多元,加上土地租金等收入,一年下来全家可增收5万余元。

望着装满蔬菜的大货车,镇仔村党支部书记曾强充满了成就感,腊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香韵兰园“花”样多

一场新雨后,走进该县南迳镇中切村,千余亩的香韵兰花基地映入眼帘,阵阵兰香沁人心脾。

这个由广东翁源客商总投资3亿元的兰花基地,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免费为周边农户及贫困户提供种苗、技术、信息、市场等服务,吸纳180余户贫困户为合作社社员。同时,贫困户可通过“扶贫信贷通”贷款、自有资金或单位帮助贫困户出资等方式进行资金入股,直接享受分红,前两年获投入本金15%的分红,第三年获投入本金20%的分红,三年为一周期,三年后根据贫困户自身意愿再继续签订合同。

“在兰花基地务工加上每年分红,每年将近有三万块钱的收入呢。”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户李福连算起了

今年49岁的李福连是中切村的村民,因病致贫于2015年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在镇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她成功申请了5万元“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并将资金入股兰花基地,头两年每年可获得7500元稳定分红。

同村的低保户刘观苟也享受到了兰花红利。前些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申请了产业扶贫贷款,凑足4.3万元资金入股香韵兰花基地。去年是他入股的第三年,年近花甲的他拿到了第三笔分红8600元,老人的脸上喜笑颜开。“当了一辈子农民,从没想过自己还能成股东,一年有几千元分红,自己和乡亲们的“小康梦”一步步变成了现实!”望着长势喜人的兰花,刘观苟满脸幸福。 

“兰花基地带动贫困增收花样很多呢,贫困户还能通过‘流转土地得田租、基地务工得报酬、资金入股得分红、托管经营得实惠、带动种植得收益’五种方式增加收入。其中,‘流转土地得田租’的贫困户26户,每年租金累计2万元。”中切村党支部书记谭启军朗朗说道。

“兰花”成了中切村的“名片”,幽香的兰花吸引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前来观赏。“有时一天能接待五六批顾客。”香韵兰花基地负责人陈福花说。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