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从智慧工地到智能建造,碧桂园给中国建筑业带来什么改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永华

根据碧桂园披露的《2019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截至2019年12月31日,碧桂园已逐步在54个项目推行“智慧工地”。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杨国强建议,40多年过去了,建筑行业传统粗放式、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并没有根本性改变,施工安全风险大、生产效率低、建设成本高、科技含量少。在这种情况下,加快研发应用智能建造机器人,像生产汽车一样准确地建房子,不仅可以让建筑工地实现零伤亡、高标准、好效益,而且能从根本上解决房子的安全和质量问题。

近年来,碧桂园的这种理念正在快速推进,而且不仅是“机器人建房子”,碧桂园构建的是一整套完整的智能建造解决方案。

5G、AI、VR、大数据……当下最热门的科技与建筑施工工地结合之后,给传统的建筑业带来的是脱胎换骨的变化。 

1

智慧工地项目数据大屏

智慧工地:让传统建筑工地聪明起来

建筑施工,安全第一。

安全,一直是碧桂园关注的重点。

然而,众所周知,建筑工地正是安全事故高发地,事故总量已连续多年排在工矿商贸事故第一位。

碧桂园智慧工地的核心要义就是破解安全难题。

碧桂园凤凰湾项目安全员谭柱新拥有18年一线施工管理经验,从2017年至今在碧桂园凤凰湾凤雅苑项目担任安全员。

他介绍,引入智慧工地管理之后,碧桂园诸多项目已经成为安全施工的标杆,成为学习观摩的对象,最受关注的就是工地上无处不在的新技术。比如,工人的安全帽装有专门的定位芯片,可自动发送工人位置并监测工人是否戴了安全帽;塔吊上安装吊钩可视化系统、塔吊防碰撞系统,有危险时可自动报警并为塔吊司机直观显示部件位置。

今年6月,在广东顺德碧桂园容桂凤雅苑项目的一次现场测试中,一张纸被点燃后不到1分钟,安全管理人员的手机和大数据中心屏幕上就显示报警信息。项目负责人介绍,工地里的AI智能摄像头采用14种AI算法,自动识别工地内突发的火焰、烟雾、人员倒地、安全防护网缺失等危险情况,提醒管理人员第一时间到现场处理。

更重要的是,碧桂园力推智慧工地,也是在践行自身对工人健康与安全的承诺。碧桂园《2019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全集团进入施工工地人数约为50万人。“智慧工地”通过信息化手段,采集项目施工信息数据,实现工程可视化管理。对所有进场的工友,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汇总工友年龄、性别、工种、当天工作时长等关键信息,对劳动时间明显超长的工友发出提醒。 

2

AI智能算法自动识别的特定场景(示例)

建筑机器人大显身手,碧桂园发力智能建造

智慧工地只是第一步。在碧桂园的新业务中,更引人瞩目的是其自研的各类建筑机器人,把危险的事情交给机器人去干,是碧桂园执意推动建筑机器人的初心,而建筑机器人担纲主角的智能建造是碧桂园给未来描绘的前景。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杨国强建议,引导建筑机器人快速试点试用,协助推广经验证后的产品、技术及设备。鼓励建设一批建筑机器人产业基地和示范项目,为快速试点试用建筑机器人及相关智能化设备提供场景和条件。

这符合未来的方向。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探索具备人机协调、自然交互、自主学习功能的建筑机器人批量应用”,“加快部品部件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化装备和建筑机器人,实现少人甚至无人工厂”。

碧桂园已先行一步。2018年7月,碧桂园正式进军建筑机器人领域,组建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一路衔枚疾进。另一战略落点是湖南长沙的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预计总投资500 亿元,计划引进全球领先的机器人研发团队和企业,搭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创新产业研发、应用平台,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链。

短短两年后,据公开数据,碧桂园集团现有在研建筑机器人50余款,覆盖主要建筑工艺工序。其中,近40款投放工地测试应用,施工质量满足标准要求,安全性和工作效率较人工作业大大提高;自主研发的自升造楼平台、智能施工升降机作为配套设备,已投入工地试用。截至2020年7月底,博智林已累计递交专利申请2332项,已经获得授权577项,在关键领域拥有了一批自主核心技术。

3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总部

智能建造有望带来年均超万亿元的效率提升

智能建造将带来什么?

杨国强认为,像生产汽车一样准确地建房子,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房子的安全和质量问题,还可以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大量成本。

相对传统建筑工序耗时长、人工消耗大的特点,碧桂园先行先试的智慧工地已经展现出极大的效率提升空间。

强大的BIM系统(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结合VR,是碧桂园智慧工地提升效率的一大绝招。目前,碧桂园BIM团队通过与德国宝马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交流学习,以广州大学、碧桂园学校和嘉应大学为BIM应用校企合作示范点,共同研究BIM在工程建造阶段的深化应用。

碧桂园容桂凤雅苑项目BIM工作站提供的资料显示,通过BIM模型,目标是做到设计与施工方案零变更、构建安装零误差、施工材料零浪费。比如说,因为三模模型,对施工中所需的各项材料精确建模,就能够做到限额领料,实际施工要多少材料就领多少材料,再集中加工,从而达到材料零浪费。

碧桂园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这些,碧桂园在智慧工地上还在不断尝试各种新技术,希望以此打造样本,带动全国建筑行业提升效率。

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预计,到2030年,全国人口达到14.5亿人左右,城镇化率达70%,这意味着将有超过10亿人生活在城市,今后需要建造大规模的城市居住空间、运输系统、道路网,还将有大量的建筑施工工程。

据公开数据,全国建筑业企业2019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8445.77亿元,同比增长5.68%,另一项数据显示,2019年,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399656元/人,比上年增长7.09%。

如果全国建筑业能全面推行智能建造,无疑将大幅提升生产效率,若能够推动建筑产业整体效率年均提高5%,那就是一万亿元的产值,或者相当于节约一万亿元的成本。

碧桂园认为,今后要加速建筑机器人的市场化应用,保证建筑机器人在工地合规高效的使用,不断提升建造质量,实现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责编 | 邹松霖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