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原创 > 正文

“绕落巡”一次搞定,人类试了2次都没成,这次看“天问一号”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贺诗|北京报道

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升空,随着“天问一号”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中国历史上首次火星探测器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接下来,“天问一号”将在约7个月后飞抵火星附近,并实现“绕、着、巡(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目标。

“天问一号”的升天,也标志着中国迈出了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1

历史上还没有一次实现“绕、落、巡”三大目标的先例

火星堪称全球最热门的“行星旅行地”,但人类“探火”的历史进程并不顺利。

7月20日,阿联酋火星探测器“希望”号在日本发射升空,这次“天问一号”升天,则是人类历史上第46次火星探测活动。

除去最近的两次,在总共44次火星探测任务中,成功的只有23次,而这其中完全成功的更是只有19次。

在“探火”历史上,只有前苏联尝试过2次以“绕、落、巡”为目标的发射任务,均为1971年。结果这两次任务都只取得部分成功,未能完成全部三项目标。

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也指出,“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一次同时实现(这三个目标)。”

中国为“天问一号”制订的探测任务,正是“绕、落、巡”。即通过一次发射,就同时实现火星环绕、火星着陆和巡视探测。

为完成这样的艰巨任务,组成“天问一号”的轨道器、着陆器和火星车总重达到5吨左右,是我国迄今为止最重的探测器。在探火项目正式获批立项的2016年初,我国的火箭甚至还没有能力将如此重的探测器送入太空。直到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火箭首飞成功,中国才算有了“探火”的初步资格。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们丢失了2013年的窗口,失去了2015年的窗口,也不可能在2018年探测火星,绝对不能够再失去2020年的窗口。

叶培建所谓的“窗口”,指的是火星发射的最佳时间。因为火星相对地球距离遥远,最远时超过4亿公里,最近时也有5500万公里,考虑到风险、成本等因素,探测器到火星的最佳路线为1925年提出的“霍曼转移轨道”,采用这种轨道的航天器,从低轨道转移到高轨道过程中,途中只需两次发动机点火推进,相对而言更加节省燃料,被认为是目前效率最高的“探火”路径。

然而该轨道每26个月才能出现一次,所以每隔26个月左右才能遇到一次探测火星的窗口期。

2020年的7月到8月,正是科学家经过精密计算,得出的“探火”窗口期,这也是阿联酋和美国的火星探测计划均集中这个时间段的原因。

孙泽洲说,因为受限于窗口期,“天问一号”的研制工作称得上时间紧任务重,“在全体参研参试人员‘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工作下,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才得以顺利进行。”

接下来的7个月,“天问一号”要干什么?

目前,仍在工作的火星探测轨道器有6个、着陆巡视器2个。其中,轨道器为:美国的“火星奥德赛”“火星勘测轨道器”“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变”,欧洲的“火星快车”和“微量气体轨道器”,印度的“曼加里安”;着陆巡视器为美国的“好奇号火星车”和“洞察号着陆器”。

“天问一号”能否加入它们的行列,若要获取肯定的答案,至少需要等待7个月左右。

在接下来的7个月里,“天问一号”要闯过哪些难关?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新闻发言人、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探测器发射成功只是第一步,要圆满完成此次任务,“天问一号”还要经历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火星停泊、离轨着陆和科学探测等多个阶段。

地火转移和火星捕获,是指“天问一号”发射升空后,先在地球附近加速,进入此前所述的“霍曼转移轨道”惯性飞行,等到达火星附近时“刹车”减速,最终被火星捕获。目前,“天问一号”已经在切入“霍曼转移轨道”的路上。

“天问一号”一旦被火星成功捕获,探测器就会在环火轨道上运行,成为一颗绕火卫星。接着,探测器就开始进入火星停泊阶段。

所谓火星停泊,并不是指停在火星轨道上不动,而是在固定轨道上绕火飞行。这个阶段要持续几个月,“天问一号”将在此期间使用地面控制环绕器上的高分相机对首选着陆区进行详细勘察,并拍照成像。

一旦该阶段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中的“绕”即宣告完成。接下来,则是更为激动人心的离轨着陆阶段。

虽然火星大气非常稀薄,但由于“天问一号”着陆器下降时的速度高达每小时18000公里,与大气摩擦依然会产生上千度的高温。

另外,与月球着陆不同,火星软着陆动力下降过程时间很短,而地面测控时延十几分钟,因此要求控制系统具有更高自主性和实时性。届时,“天问一号”的火星车将开启全自动驾驶模式,自主完成减速、悬停,避开火星表面复杂地形后,缓缓降落至火星表面。

这一过程难度极大,此前一些国家的火星探测计划,就是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折戟”失利。

随后,“天问一号”将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的最后一步——巡。刘彤杰总结说,探测工作主要包括照相(传回火星图像)、测物质(探测火星表面物质构成)、测环境(探测火星磁场环境等情况)、看内部(探测火星浅层地质结构)、看气象(测风、测温、测气压、测声音)等。

资料来源: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官微

责编 | 吕江涛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