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甘肃 > 正文

金川公司积石山扶贫记|宁家村的变迁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地处甘肃临夏的积石山县属于中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由金川集团公司帮扶的宁家村位于积石山县关家川乡西南部,属于寒冷阴湿气候区,主要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和油菜。宁家村共辖12个社356户1691人,其中少数民族1470人,占总人口的87%。全村耕地2135亩,人均耕地1.26亩。

大山深处的宁家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山深处的宁家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积石山下的宁家村真正赶上了扶贫发展的好时机。而这个西北边远山村的巨大变迁,也正是新世纪中国扶贫伟业带给贫困山乡巨大变化、巨大发展和巨大前进的一个缩影。

马奴勒的殷实日子

马奴勒的家在宁家村阳洼社,家里有7口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从初中毕业就离家出走。

对村民马奴勒来说,产业带动致富,养牛改变命运。

对村民马奴勒来说,产业带动致富,养牛改变命运。

产业带动致富,养牛改变命运。5月下旬,走进位于半坡上的马奴勒的牛舍,十来头养的欢实的牛正在槽里吃草。主人马奴勒刚从地里割草回来,精神抖擞,充满干劲。

一开始,马奴勒在家里养了两只羊,到2016年发展到40只羊。后来,由于羊要放养,出于生态的考虑,2017年马奴勒把羊卖掉转行养牛了。

核定青储玉米种植面积

核定青储玉米种植面积

驻村干部张晓峰问马奴勒:“现在家里多少头牛?”马奴勒说,“去年养了10头,今年产了5头牛犊。前几天4头牛卖了5万元,又抓回了3头小牛,现在圈里满满当当14头牛!”

驻村干部马显科对马奴勒说:“现在牛价这么好,到哪儿都不愁卖。李家山的肉牛屠宰加工扶贫车间需要大量的牛,如果还有卖的我们给你联系。”

教育扶贫动员招生

教育扶贫动员招生

马奴勒高兴地说:“我也听说了,以后哪儿价钱高我就往哪儿卖。”

驻村干部韩彦龙问马奴勒,“你的牛养的好,个个膘肥体壮的,给吃的什么饲料?”

金川公司集团驻积石山县帮扶总队队长马虎中检查肉牛屠宰加工扶贫车间工作

金川集团公司驻积石山县帮扶总队队长马虎中调研肉牛屠宰加工扶贫车间。

“主要是青贮饲草玉米和其他的草料配比的精饲料,金川公司让群众种的青贮饲草玉米养牛育肥效果太好,我把儿子打的青贮饲草玉米包全部买来了,只要包裹不破不烂,保质期好几年,牛能吃到新草下来。”马奴勒高兴地说。

人逢喜事精神爽。5月初,马奴勒的小儿子离家出走10年后归来。

5月21日开始,宁家村举办关家川乡省级劳务品牌技能培训班,全村有88人参加,马奴勒的小儿子也报了名。

为了逃学荒废10年青春,他现在想实实在在学习牛肉拉面,掌握一门技术挣钱成家立业,好好孝敬父母亲,弥补这么多年对二老的亏欠。

马奴勒既养牛,又种青贮饲草玉米,养大的牛又不愁销路。村与村之间建立起来了产业链,马奴勒就“富”在了产业链上。

马奴勒的发展是实实在在的,他的日子越过越殷实,如今,坡上的老院子旁边是牛舍,老院子作为危房计划加固翻修成牛棚。

宁家村“一肩挑”选举大会。

宁家村“一肩挑”选举大会

坡下公路边上,新盖的敞亮整洁的新农村院子已经成为马奴勒一家人温馨的住所。

王学良的两大喜事

从马奴勒家出来,走过一道山湾,门前长着一棵高大的核桃树的院子,就是村民王学良的家,他家是金川集团公司在宁家村帮扶的8户建档立卡户之一。

宁家村村民办起了绿色生态养鸡场。

宁家村村民办起了绿色生态养鸡场。

王学良因三个孩子上学负担比较重,2013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退出贫困行列。2019年,王学良家在金川集团公司帮扶队的帮扶下,迎来了两大喜事。

一大喜事是王学良的儿子考取了金昌技师学院。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宁家村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宁家村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2019年6月份,王学良的儿子王泽雄没有考上大学,王学良和媳妇都很发愁孩子的出路。金川公司帮扶队成员一合计,如果他儿子能学成一门技术,就能拔掉他家的穷根,改变一家人的命运。

经过帮扶队积极协调,王泽雄顺利报考了金昌技师学院,8月份被录取,上学期间享受贫困地区学生减免学费和住宿费的优惠政策,如果学习优秀还可被金川集团公司择优录取,在金川集团公司工作。

另一大喜事是王学良家的青贮饲草玉米喜获丰收。

青贮饲草玉米素有“饲料中的软黄金”之称,从2018年开始,帮扶队在宁家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推广培育种植产业青贮饲草玉米。2019年开春全村有53户贫困户报名种植了青贮饲草玉米,王学良就是其中之一。

王学良的儿子考取金昌技师学院

王学良的儿子考取金昌技师学院

王学良家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地里的活儿就靠他一个人。青贮饲草玉米收割期只有短短的20天时间,宁家村大多数地形无法进行机械化收割,割杆子和倒运杆子只有靠人力完成,在规定时间内要每家每户完成青贮饲草收割难度非常大。揉丝打包,一家最少需要5个人。王学良就面临着这些困难和问题。

驻村干部张晓峰说,王学良是金川集团公司帮扶户中种植青贮饲草玉米最多的农户,是他们重点关注和帮扶的对象。

在帮扶队的大力协助下,王学良种的8亩青贮饲草玉米,3亩地完成揉丝打包,5亩地以全株杆子方式出售给附近牛场,他高兴的合不拢嘴。经过测算,他2019年种植的青贮饲草玉米除了可享受金川集团公司给种植户每亩400元的奖补资金之外,与往年的一般玉米相比每亩可增收700元。  

2019年年底,王学良家8亩青贮饲草玉米奖补的3200元钱已经打在一折通账户上。据介绍,2019年金川集团公司为宁家村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的249亩青贮饲草玉米共发放种植奖励补贴9.884万元。

引导农户进行青贮饲草玉米种植并取得成功。

引导农户进行青贮饲草玉米种植并取得成功。

金川集团公司驻积石山县帮扶总队队长马虎中表示,虽然宁家村存在自然条件严酷、交通不便、农业基础脆弱以及劳动力缺专业技能等主客观因素,但是帮扶队把企业管理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运用在农业生产当中,引导村民种植青贮饲草玉米成功。青贮饲草玉米的推广种植优化了种植结构,提高了玉米的产出价值,激发了农民的内生动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马文德带领村民外出务工

2020年3月12日,帮扶队干部和全体村干部都在宁家广场集合,一同乘车去参加乡政府为马文德书记举行的务工输转欢送仪式。马文德带领本村村民40人去平安县务工。平安县属于青海省,距离积石山县只有三小时的车程,对因疫情影响暂时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马文德是个憨厚的东乡族汉子,从小父母双亡,是在宁家村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他时时刻刻记着乡亲们对他的恩惠,他一直把群众装在心里。为了让大家发家致富,他在宁家村组建了第一个劳务队,先后带领村民去青海淘金子,去西藏修铁路,到新疆包工程,在新疆包工程一次就赚了100多万元。

马文德劳务输出

宁家村党支部书记马文德带领本村村民外出务工。

驻村干部马显科说,从开展驻村工作以来,帮扶队一直坚持“劳务输转一人、脱贫致富一家”的工作理念,把劳务输转为帮扶的一项重点工作推进,采取多宣传、多动员、多协调、多举措的工作方法,积极加强与用工单位的沟通协调,不断拓宽劳务输转渠道。大力宣传劳务输转奖补政策,鼓励村民走出去,引导有务工意愿的村民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实现由普工向技工、由苦力向技术、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

截止目前,宁家村前往省内以及新疆、青海、福建的务工人员已达500多人。宁家村在马文德书记的带动下,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劳务输转为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村民们通过务工闯世界,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増长了见识,有的还学到了一定的技术,宁家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宁家村的变迁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宁家村紧紧围绕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对全村198户建档立卡户逐户制定了帮扶计划和措施,大力发展产业培育,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就业,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据介绍,宁家村积极对接县上相关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养殖方面,户均落实8000元资金扶持133户养殖户、户奖补资金2万元扶持33户养殖、户奖补资金5000元扶持46户,村上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县上给每个合作社补助50万元,按照6:3:1的分红比例进行分红,增加贫困户收入。

驻村帮扶队员帮助村民青储饲料打包。

驻村帮扶队员帮助村民青储饲料打包。

驻村帮扶,给宁家村带来了一件件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甘肃省国安办、金川公司、积石山县委编办帮扶宁家村,帮扶队从环境整治、基础设施、亮化工程、教育事业等方面给村里予以扶持;

金川公司积极宣传教育扶贫助学政策,共动员3名适龄“两后生”前往金昌技师学院委培班就读;

金川公司为宁家村集体经济注资50万元,作为宁家村村入股关家川乡产业合作联社(肉牛屠宰加工扶贫车间项目)股金,把建档立卡户纳入其中,同时把宁家村金川集团公司帮扶的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到安家湾村饲草玉米合作联社成为社员,合作社通过“集体入股、合作社运营、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的模式进行保底分红,确保贫困户年收入持续增长;

金川公司结合临夏州“粮改饲”产业政策,引导农户进行青贮饲草玉米种植并取得成功;

甘肃省委国安办协调修改了帮扶户马牙古实际年龄比户籍年龄小,解决其无法享受养老的问题……

如今,大山深处的宁家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致富路上越来越有奔头。

回头看看近八年来的变化:2013年底,这个村子的贫困发生率为57%;截止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2%。累计减贫197户1018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320元增加到4250元。(李开南)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