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河南 > 正文

河南孟津脱贫攻坚写真:老郭的幸福生活

1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七月的孟津大地,桃甜瓜红梨飘香,脱贫群众奔小康。

走进白鹤镇桐乐村,村庄整洁,村道宽敞,鸡鸭鹅牛悠闲地呈现在这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画卷中。

见到老郭,他正收起扫把,结束今晨的清扫工作。

“走!来家吧,进屋坐坐!”老郭家的院子,干净宽敞,两棵黄桃果树绿意盎然、繁茂盛大,衬的院子里格外有生机。

昔日破烂房,现在新院新墙新门窗。以前破烂衫,如今工装穿。说到生活新变化,老郭走进屋里去,似乎还有什么“新证据”。

2

“来,给你们看看我这张照片!”老郭从屋里拿出来一张和县委书记的合影。“杨书记来俺家走访四五回,帮俺和儿子找了工作,修整房子,置办家具,现在变化太大了!所以我写了九个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真是这!”说罢,老郭和老伴爽朗的笑声响满院子。

老郭叫郭遂仁,今年64岁。原来在村里当会计,字写的很漂亮。可好景没几年,妻子患了病,把他折腾的不轻。一对儿女该成家未成家,家里收入仅靠一头牛,老郭那些年的日子可谓是贫困又煎熬。

“成天澡也不洗,头发也不理,白天放牛,晚上跟牛作伴睡……”回忆那些年,老郭说,出门不说话、不抬头,一天就是放牛。

脱贫攻坚战鼓擂起,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扶贫问疾昼夜不息。一场扶贫“及时雨”,让这片贫瘠的大地久旱逢甘霖。

2019年4月21日,县委书记杨劭春第四次来老郭家,鼓励他要消除惰性,克服思想上“等靠要”、观念上因循守旧、致富上本领不足的问题。同时叮嘱县镇帮扶人员,要将“物质帮扶”和“精神帮扶”并重,“志智双扶”拔穷根。走访结束时,杨劭春还跟他们夫妻俩合了张影,这时照片上的老郭,精神十足、信心满满。

“考虑我年龄大,把我安排在村里当环卫工,一个月600元。儿子年轻,去附近大工程上干活,工资不少拿!”老郭口中的“大工程”,是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离他家很近,儿子中午回家吃饭,一个月工资4000元左右。

3

父子俩都上了班,老郭感觉日子越来越红火!

今年,老郭还卖了一头牛,收入一万六。脱贫不脱政策,他每年享受光伏发电、肉猪代养等产业扶贫收益,加之8亩地租和3亩流转土地的费用……这一算不打紧,老郭的日子已然小康起来!

中午时分,老伴打开冰箱,一冰箱的鸡蛋和菜,“你们吃蒸肉不?我可会做,吃了我现在就去弄!”老伴热情大方得很。

“原来日子难,油都没钱买,整天都是煮菜!现在你看看冰箱里面啥都有,啥时候都吃新鲜!”老伴说,自己以前不出门,不愿意见人,现在有事没事,和老郭结伴出去走走转转,晚上在村委广场上看个电影,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老郭说,脱了贫还要好好干,国家政策,党员干部帮扶好,自己也要把日子过好!

我们从老郭的生活变化和精神变化中,不难看出,广大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真心实意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当中,持之以恒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县委书记杨劭春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目标在前、使命催征,锚定“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要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工作,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好落实,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脚下这方土地,不负眼前这些村民。(郭振华 董洁 王西晓)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