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精选 > 正文

人造小酥肉、麻小来了!国产人造肉企业创新本土化食材,你会买单吗?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贾璇

人造肉又来了!

赶着618大促,国产植物肉公司“珍肉”在去年推出人造肉月饼赚足眼球后,再次推出创新产品——“植物小酥肉”和“植物小龙虾尾”。与市面上已有的植物肉产品不同,这两款产品更像为国人餐桌量身打造,期望用更加符合中国人饮食场景的创新产品,企图撬开国人挑剔的嘴巴。同时,也打响和外资企业抢夺中国植物肉市场的又一战。

微信图片_20200623142024

珍肉打造的植物肉小龙虾

概念火爆资本看好,消费者却买单寥寥

去年开始,人造肉概念可谓火遍全球。2019年5月,“人造肉”第一股美国公司Beyond Meat 在纳斯达克上市,当天股价暴涨163%,创下2000年以来最高IPO首日涨幅纪录。其投资阵容可谓华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前通用电器CEO 杰克·韦尔奇、好莱坞巨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均在投资人之列。

根据美国市场调查咨询公司Markets andMarkets预测,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市场规模约为121亿美元,预计以每年约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279亿美元。

《中国植物肉市场洞察》Data100发布,预计10年后“替代肉类”的市场占比将从目前的不到1%提升到10%,超过万亿元人民币。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开始瞄准这个万亿级市场。

在资本青睐下,外资巨头争先布局中国市场。星巴克推出“人造肉意面”,肯德基推出“人造炸鸡块”等,但商家吆喝得卖力,消费者买单却甚少。业内统计显示,我国超90%的消费者听说过人造肉,但有正确认知得却不足40%,真正购买并食用的人更少,消费行为停留在“尝鲜”、“体验”阶段。

“有肉不吃,为啥要吃人造肉?况且我也不太爱吃汉堡意面,价格还那么贵”,消费者艾莎(化名)对记者表示。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秘书长薛岩分析认为“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消费肉片、肉块、肉丝,并非肉糜,因而更在乎植物肉的口感质构,如何开发出适合中国人口味的植物肉产品,在传统菜肴、辅食中得以应用,是关乎能否在中国普及发展的关键。”有业内人士认为,现阶段,如何拉近植物肉和中国消费者的距离,让消费场景更加亲民,把价格差距缩小,是接下来行业面临的考验。

微信图片_20200623142032

珍肉推出的植物小酥肉

食品溯源、价格PK,植物肉打出多张招牌

作为一种科技新食材,人造肉产品如何突破“鸿沟理论”走入主流市场?行业何时能达到真正拐点?

面对目前的行业困境,珍肉创始人吕中茗表示“任何新生事物想要从尝鲜阶段走入主流市场都要回到产品本身,回到每一个消费者的体验本身。”

人造肉核心技术的壁垒来源于对于植物蛋白质构和风味物质组合。替代蛋白研究院质构首席科学家张波博士表示,“国外人造肉从营养成分的模拟切入,选择了质构比较容易模仿的肉馅类产品进行开发,符合国外消费者的饮食习惯,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国内植物肉研制要取得成功,需要在肉块产品的模拟,特别是肉块产品质构的模拟上要有所突破。这对植物蛋白质构调控技术的要求更高、更精准”。

近期,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的发生,让人再次思考,动物肉和植物肉的食品安全和溯源问题。

“我觉得植物肉食品在食品安全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吕中茗说。他拿新品人造小龙虾举例解释,很多食客很担忧小龙虾的生长环境,实际上,植物小龙虾的成分相对可控。据介绍,其原材料加起来不超过10种,均来自植物性原料。同时,选择业内资深企业合作,也让食品溯源更加方便管理。

另外,对于消费者最关心的价格问题,吕中茗表示,两款植物肉产品的价格讲和市场上动物肉食材价格相当,未来将会低于动物肉,甚至大幅降低售价。“国内非转基因大豆蛋白的生产和豌豆蛋白,包括很多其他天然的植物蛋白在生产层面上,在国际上都是非常有优势的。我们的体量大,产业上下游更丰富,我预计在未来1-2年内,一些中式植物的产品可以做到目前市场上动物产品的价格的一半以下”。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