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精选 > 正文

这座城市的夜晚,从排队吃饭开始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罗赟│广州报道

城市的白天都相似,当夜幕降临,烟火升腾,才变得生动、独特。让我们从下班后的广州开始,看看“生猛鲜活”的城市长得什么模样?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夜经济”也不断升温。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夜间经济”发展一直居全国前列。据《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显示,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均位居淘宝夜间消费最活跃城市的TOP10。

日前,广东省商务厅印发《广东省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政策措施》提出多项措施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千年商都广州则推出了充满“烟火气”的羊城夜市计划,以琶醍、北京路、天河路商圈等为重点,打造一批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区。

夜晚,从排队吃饭开始。

目前,广州有14万余家餐饮企业,“叹茶”文化下,本土茶餐厅和港式茶餐厅占据了重要位置。 

11

天河路商圈一家港式茶餐厅外,有顾客正在取号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罗赟

22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罗赟

广州市第100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上透露,“五一”小长假前4天,全市餐饮总营业额超10亿元,恢复至去年同期近6成水平,与4月份日均营业额相比提升超3成,消费市场正在加速回暖。

粤菜之外,川湘菜也是广州人爱吃的菜系之一,早在2018年,美团外卖发布的趣味数据就显示,川湘菜在广州以1100多万的订单量占据年度最受欢迎菜品中的第4位。 

33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罗赟

在广州工作的李先生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自己上周和朋友一起吃了“谭鸭血”,前几天又去吃了“小龙坎”,结果这周公司部门聚餐又去“谭鸭血”排队了。

从大型商场出来,经过夹层通道就是人气旺盛的地下商场,这里价格实惠、选择多样的美食专区吸引着众多在周边工作、居住的人们。 

44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罗赟 

55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罗赟

晚上8点半,吃串串的铺子里满满当当都是出来小聚的青年们。 

66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罗赟

“麻辣烫”和“串串”可以说是夜消费不可或缺的主角,天眼查数据显示,广州有超过1100家麻辣烫相关企业,除了传统麻辣烫,还有各种串串火锅。

记者在地下商场内的美食区发现,人气最旺的就是麻辣烫门店。 

77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罗赟

晚上9点之后,已经到了补充小吃和茶饮的时间,不过,这个时候,还是有人没能吃上晚饭。在“饥肠辘辘”的等候队伍里,还能听到人们对加班的抱怨。 

88

天河南一家拉面店外,等候叫号的人们还很多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罗赟 

99

“酸菜鱼”门口,整齐的坐着两排等候叫号的顾客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罗赟

基于羊城夜市计划,广州天河区商务和金融工作局向媒体表示,天河路商圈的夜间消费行动6月正式启动,为期3个月。据初步计划,有商场将举办潮流文化夜市,也有商场将延长餐饮商户营业时间,最晚开业至凌晨2点。

入夜后的广州天河路商圈,人群熙攘,而6月的珠江琶醍,有一群人正在赴一场属于童年的市集。 

1010

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中心广场正在举办“慢慢长大·童年”主题市集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罗赟

说到市集,早在1984年,西湖路灯光夜市开市,成为全国第一个灯光夜市,吸引大批市民甚至国外游客,后来,基于城市发展需要,灯光夜市“功成身退”。

如今,广州正式印发《关于提振消费促进市场繁荣的若干措施》中提出的“鼓励夜间延时服务,开展夜间特定街区外摆试点”,或许会让灯光夜市重现。

相比起市集中的燥热喧闹,“不打烊书店”里却有另一种宁静风景。 

1111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罗赟

2014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的刘二囍在广州体育东路开办了广州第一家“不打烊书店”1200bookshop,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后来陆续开设了其他门店。

刘二囍曾表示,他不会要求每一间新开的书店都是“不打烊”,体育东这间书店的沙发客房间和深夜故事沙龙,他还会坚持运营下去,“总不能让不喜欢KTV、大排档的人夜晚无处可去。”

而书店读书区的设置,也让很多人的“奋斗”有了栖息之地。记者在书店内看到了认真复习功课的学生、安静看书的青年、一起加班的朋友以及偶然走进这里的旅人。

1212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罗赟

听着指尖滑动书页的声音,一抬头,觉得这句话写得真好。 

1313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罗赟

10点以后,白天卖着小蛋糕的铺子亮起了“炒粉”的灯,一位大叔站在门口熟练地抓起一把豆芽放进热气腾腾的锅里。 

1414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罗赟 

过来买夜宵的姑娘问老板一个人会不会吃不完,老板自信地回答说:“我炒的,你肯定吃得完!”

1515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罗赟  

住在附近的市民佩佩对记者说,她有一次凌晨两点从机场回到广州市区,空旷的街道让她感觉心慌,正好有几家炒粉铺子还在营业,看着从锅里冒出的热气才感觉自己回到了家。

责编 | 孙冰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