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精选 > 正文

热点话题 | 减税费、降成本、助融资,多方齐发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这些受疫情所困的中小微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纾困中小微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贺诗 陈一良 ︱全国两会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10期)

疫情影响下的小微企业生存问题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话题之一。

与往年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字数大幅减少,只有1万字左右。在这样一份简洁的报告中,屡次提及中小微企业。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中小企业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报告》统计,2018年全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总量超过7000万家,在全国企业总数中占比超97%,其中大部分为民营企业,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这些受疫情所困的中小微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放水养鱼”,5年减税降费规模将超7.76万亿元

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到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

近年来,我国连年出台减税降费措施,规模逐年增加。财政部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实现减税降费6000多亿元,2017年全年实现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2018年全年实现减税降费1.3万亿元,2019年实现减税降费2.36万亿元。再加上政府工作报告所提,2020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以此计算的话,2016—2020年,5年来的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7.76万亿元。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累计实现减税降费7428亿元。其中,新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减税降费3182亿元,去年政策实施形成的减税降费4246亿元。

“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专门提及政策落实的问题,这也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

“当前部分企业对于减税降费的获得感不强,其重要原因在于增值税是流转税,处于供应链弱势环节的中小企业由于依赖大企业,并未完全享受到减税后的那部分政策成果。”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广东远光投资集团董事长蔡仲光建议,实行一次性普惠性降低企业所得税制度,能直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企业获得感,也有利于增加中小企业的投资发展信心,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表示,从企业在第一线的感受来看,减税降费的政策支持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他建议,将贷款利息列入增值税进项抵扣范围,逐年降低增值税税率,或将13%、9%、6%三档简并降低为两档。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敖东董事长李秀林在其提交的议案中表示,由于疫情对企业的影响仍然存在,且影响时间长短存在不确定性,建议放宽退税条件,由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改为期末有留抵即可退税,让企业能够降低成本,渡过难关。尤其是针对一些地处偏远地区的中小企业应给予更多减税降费的政策支持,出台鼓励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考核激励制度,并明确规定企业因减税降费所节省资金的使用范围,把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

他建议,国家相关部委今年下半年继续出台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做到应减尽减、应退尽退、应免尽免,以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施文泼提醒说,减税降费的主要政策基本已经出台,接下来,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在减税降费的同时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维护社会稳定。地方财政要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避免资金浪费或用途错配。

p95

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企业会获得实实在在好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并予政策支持。坚决整治涉企违规收费。

对于电费、房租、宽带等资费减免,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礼进说,这些费用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可能占其成本的比例较小,但对于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而言,占其生产经营成本的比重很大,“减税降费等举措,对其帮助很大。这些政策将进一步减少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会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蔡仲光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近年来,国务院及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出台的系列扶持政策收效明显,但仍有企业感觉负担过重。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将有利于中小企业完善管理体系、提升竞争力、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感到负担过重的企业,蔡仲光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安全、环保、职业病的预防方面,地方政府各主管部门只负责监管,监管的主要方法是委托有资质的民间机构进行审核,最终由政府部门发放证书或换证。”蔡仲光说,这类审核一般采取“一年一审核、三年一换证”,收费不低,频率较高。这极大增加了中小企业的人力成本和经济负担。

以职业病预防为例,一方面,企业一年要进行一次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要进行一次现状评价,三年下来的费用约10万元。另一方面,企业每次进行年审或换证时,还需要投入人力去收集大量文字材料作为评审依据,并派出人员配合现场审核,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果按政府的要求通过所有项目的审核,平均一个企业每年大约要花费60万元。

蔡仲光说,基于以上原因,部分中小企业不愿主动高标准完成安全、环境、职业健康等防治工作。

他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通过认证的中小企业按认证所产生费用的50%进行奖补,以促使企业由低标准被动监管向高要求自查自管转变。

“我建议取消‘一年一审核、三年一换证’的传统审核方式,各类认证在首次审批备案后,无需再进行审批,可参考信用积分的方式,为已经通过审核备案的企业建立积分档案卡,如一年内未发生事故则加分,反之根据情节轻重扣分。”蔡仲光说,减少认证年审和换证所产生的费用,可以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持续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p96

“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

“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个世界性难题,具有长期性和必然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这既有市场经济存在产能过剩,大多数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处于产业链末端,生产经营困难的宏观方面原因,也有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生命周期普遍较短,抗风险能力弱,银企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贷款风险溢价较高等微观方面的原因。”

除了融资难、融资贵,民企与国企在融资待遇上的巨大差异也饱受市场诟病。

5月23日,长三角某大型上市公司投资业务负责人王平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自2019年,公司实际控制人由当地某民营企业变更为当地国资委后,公司融资成本大幅下降,融资难度也大大降低。

“前两年我们的融资成本大约在年化6%至8%之间,和五六年前比起来已经有所下降了,但是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市国资委后,我们的融资成本大幅下降到年化3%至4%,而且金融机构还找上门来要为我们提供融资服务,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王平告诉记者,由于融资成本降低,2020年公司财务成本可减少1000万元左右。

因为疫情,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备受关注。

“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连用两个“明显”,强调“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

政府工作报告划定了多条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工作重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

今年以来,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已经出台了多项金融政策,引导更多资金以较为优惠的利率流向小微企业。央行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有所缓解。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1%,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末分别高1.5个和2个百分点,今年前4个月所有金融机构已支持中小微企业超过2800万户。

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目前已呈下降之势。

陈雨露介绍,今年疫情发生以来,金融系统迅速行动,3次降准释放1.75万亿元长期流动性,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增加1.5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改善民营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同时,民营企业融资状况也有所改善。2020年4月末,非国有企业贷款余额49.2万亿元,较年初新增3.1万亿元,同比多增1.6万亿元,余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1.5%,增速比去年同期高5.2个百分点。2020年1至4月,民营企业发债约2665亿元,净融资规模达到1020亿元,发行量和融资规模均创三年来单季度新高。

对于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宝春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建议,由中央纪委和国家监委统筹,地方各级纪委监委为主体,成立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专项巡视检查组,系统巡视检查各类金融机构及各地方政府的政策性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流向,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纠偏。巡视组有权全面巡查各类中小微企业扶持基金的资金用途,推动产业扶持基金切实流向中小微企业,并依据巡视发现,对金融系统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其他问题督促整改。

着眼长远发展,代表委员各抒己见

当然,除了解决眼前的问题,民营企业还希望获得长足的发展支持。

蔡仲光在其议案中建议,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

蔡仲光认为,作为主力军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制造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或创新改造的当口,要具备参与市场竞争、国际竞争的能力,必须要有持续的造血功能,短期的融资只能解决流动资金的短缺,解决不了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要想持续发展,急需中长期资金支持。

蔡仲光建议参照国际先进标准,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实际现状,加大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在借款总额中的占比及单项贷款的杠杆比例。同时,根据不同项目为中小企业设定合理的中长贷款期限(如3至5年、5至10年)。在资产评估和抵押物方面,建议抵押物的抵押率由一般的50%提升至80%,甚至100%。适度放宽及增加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额度,满足中小企业刻不容缓的中长期资金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董事局主席傅军提交了推进对民营企业优惠政策落地的提案。

2019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从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等7个方面,提出了破除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傅军认为,把中央的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惠及企业的具体行动,还需进一步推进。

在他看来,目前民营企业的发展仍面临几大问题:一是市场准入仍不平等,如在政府项目招投标中,把项目给民企有较大的顾虑,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差别对待民企的现象;二是民企融资仍然很难,民营企业当前依然面临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短贷长投”问题十分突出,每年“倒贷”成了民营企业最头痛的事;三是减税负仍有空间,近些年,政府一直在为企业减税减负,但由于税负结构性问题、企业业务差异以及用工成本、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等问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企业损失巨大,民企仍然普遍感到压力较大。

傅军建议,在《意见》指导下,相关政策和细则能及时出台、加快落地,并完善联动机制,出台执行细则,强化监督问责。


 

2020年第10期 《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0年第10期 《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