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精选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张凡华:抓紧解决社会资本投资抽水蓄能电站的政策落地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陈一良|全国两会报道

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是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通过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应用,促进新能源发展,推进能源供给革命是能源行业关注的重要话题。

“在各类储能技术中,抽水蓄能是目前应用最成熟、规模最大且较为经济的储能技术,但抽蓄电站效用的商业价值未能充分实现,投资运营主体主要为电网企业,其他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较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凡华表示,要抓紧解决社会资本投资抽蓄电站的政策落地问题,探索市场化、产业化建设方式,提高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加快实现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凡华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凡华

发展抽水蓄能对于调整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张凡华表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具体实践,是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能源领域供给侧改革,以风能、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大规模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能源转型,但是风能、太阳能具有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特点,而作为转化媒介和开发利用中枢的电能,从传统意义上看,又具有生产、输送和消费一次性完成以及实时动态平衡等特性,故此必然出现新能源消纳瓶颈。

针对新能源消纳问题,国内外研究机构一致认为,“新能源+储能”是重要的解决方案,通过应用大规模储能技术,促进新能源发展,推进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在各类储能技术中,抽水蓄能是目前应用最成熟、规模最大且较为经济的储能技术。

张凡华分析,发展抽水蓄能对于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和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张凡华提出:“我国能源资源与电力需求市场逆向分布,全国电网以火电为主,不同区域电源构成差异很大,西南水电丰富,‘三北’地区风能资源较好,东南沿海核电配置较多。抽水蓄能可以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与特高压输电配合,能够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输送和消纳,有效缓解弃风、弃光,服务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同时,可通过增加风电、太阳能、核电等利用率以及改善火电、核电的运行条件,节约化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抽水蓄能装机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19年底,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占比仅为1.5%,低于日本的8%,也低于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英国、韩国的3%至6%。‘十四五’是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应该把发展抽水蓄能作为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能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幅提高抽水蓄能占比,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张凡华说。

提高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

张凡华指出,我国抽水蓄能政策曾经支持了抽蓄电站顺利发展,有力保障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升了新能源消纳水平,但随着电力市场化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在项目建设、电价机制、配套政策等方面已不适应改革变化,不利于抽水蓄能持续健康发展。

张凡华认为,具体来看存在三方面问题。首先是市场需求和站点资源分布不匹配。抽蓄电站对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要求较高,各区域间资源分布不均,同一区域不同省(市)间资源分布不均,如华东区域浙江、安徽资源相对丰富,两省抽水蓄能规模占华东四省一市总规模的73%,江苏、上海用电总量大,市场需求较大,但两省(市)抽蓄规模比重仅为10%。

“这就需要扩大资源优化配置范围,合理规划站点布置、建设规模、建设时序和服务范围,加快建设距离负荷中心近、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抽蓄电站。抽蓄电站的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需要政策、机制支持。”张凡华说。

其次是电价机制未理顺影响正常运营。全面放开发用电计划后,市场化用户执行市场协商价格,但输配电价未包含抽蓄电站容量电费,导致过去已经疏导的存量抽蓄电站容量电费无法回收。同时,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市场化回收机制,导致抽水蓄能项目暂不能作为独立市场主体进入电力市场,在建、新建项目缺乏明确可执行的电价机制。抽水蓄能电价机制面临“老机制失效、新机制缺位”的困境,影响抽蓄电站收益实现,不利于行业发展。

第三是配套政策不到位影响健康发展。目前,我国抽蓄电站提供的调频、备用、黑启动等辅助服务效益没有相应体现,辅助服务市场不健全,无法准确衡量抽蓄电站的辅助服务效益,抽蓄电站效用的商业价值未能充分实现。

“因此,尽管国家政策早已开放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抽蓄电站,但截至目前,抽水蓄能投资运营主体主要为电网企业,其他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较低。”张凡华表示。

据统计,2019年底全国在运抽蓄电站31座,容量2999万千瓦,其中电网企业26座,容量2704万千瓦,容量占比超过90%,投资主体单一。从运营形势看,在运抽蓄电站已经面临或即将面临运营成本无法回收问题,如果沿续现行政策,电网企业也将无力继续投资。

张凡华建议,发展抽水蓄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产业政策、电价机制、配套政策等多方面,需要统筹研究、系统推进。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促进科学发展。结合国家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契机,将发展抽水蓄能作为“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各区域电源结构、负荷状况以及电网需求,统一规划,统一布点,提升“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水平,促进抽水蓄能产业科学发展。

二是明确电价机制,保障投资回收。按照“准许收入、政府监审、费用共担、适度竞争”的思路,建立抽水蓄能电价机制,存量电站由政府依据成本监审结论核定容量电价,在建、新建电站采用政府招标、市场竞价等方式确定抽水蓄能业主和容量电价。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借鉴公共产品收费方式,设立“系统服务费”,向所有市场用户疏导容量电费,这样既是保障投资合理回收的需要,也是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在消费侧的合理体现、必然体现。

三是完善配套政策,推动健康发展。结合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建立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积极推动抽蓄电站全面参与市场化运营。抓紧解决社会资本投资抽蓄电站的政策落地问题,探索市场化、产业化建设方式,提高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服务新能源发展,推进能源供给革命,加快实现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