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精选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猪肉相对短缺和价格高的格局还会存在

中国经济周刊-金台资本组 记者 侯隽

今年以来,随着产能恢复,猪肉价格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新希望作为生猪养殖供应龙头企业,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今年的两会上提交《关于双疫情影响下加速恢复生猪产能,实施综合性提振复产措施的提案》。

刘永好

刘永好

刘永好指出,受非洲猪瘟影响,2019年我国生猪存栏同比下跌27.5%,而今年全球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叠加非洲猪瘟疫情的常态化则进一步影响了全球生猪产业,生猪供给可能较长时间处于偏紧状态,猪价处于持续高位的时间比以往的各轮周期要长。

如何让生猪养殖提振复产呢?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国家层面设立生猪产业发展母基金或发行特殊国债;支持养猪用地聚零为整,适当推广聚落化养殖模式;鼓励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加大养猪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跨区域协调,适应产能恢复期的跨区域生产布局需要。”刘永好表示。

近期,对于网易、万科等越来越多互联网、地产巨头跨界养猪,刘永好认为:“众人拾柴火焰高,养猪业的能力水准会进一步提高,这是好事。”但他预计,尽管行业内外养猪形成了新的高度和热度,但今年猪肉价格高位还会持续。他表示,这是一个长周期行业,一代代繁育需要好几年,是一个专业技术的活儿,并且需要大资金投入。

刘永好说,希望加强跨区域协调,适应产能恢复期的跨区域生产布局需要。他表示,当前生猪产业仍处于产能恢复期,单一区域与省份内种猪产能与仔猪供给,尚不能实现自我平衡。大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需要跨区域、跨省份调配种猪与仔猪,实现全国生产布局。建议在当前的产能恢复期,国家在严格落实非洲猪瘟防控的前提下,创新政策安排,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内部和企业之间跨省、跨区域调配种猪、仔猪,优化全国生猪生产秩序。

对于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高位猪价问题,刘永好分析,今年猪肉相对短缺和价格高的格局还会存在,但猪肉不会过剩。

“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对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新希望每年生产2000万吨饲料,和上千万头猪、10亿只鸡鸭打交道,生产300万吨肉食品,供应到成千上万的商超、餐厅、消费者手中。这个巨大的产业链上,一个细微环节的技术改进就能极大提升效率,更精准、高效,创造巨大的价值。比如养猪场把这些技术应用好了,就能实现精准饲喂、精准防控、机器人作业、在线监测等降本增效的成果。”刘永好如是表示。

责编 | 谢    玮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