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精选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苟兴龙:建议 “专升本”对口本科院校及专业设置遴选办法,符合条件才能接收“专升本”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庭阳|全国两会报道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22日上午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这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机遇。

目前,我国有专科层次的普通高职院校1430多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达到了一定规模。“双高计划”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水平发展。

不过,高等职业教育 “同质化现象严重,办学特色不足;‘双师型’教师占比太低;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不高;专升本衔接不畅,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教缺少活力。”全国人大代表、西华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化学化工学院教授苟兴龙在有关建议中指出了上述问题。

苟兴龙

苟兴龙

他认为,与《中国制造2025》《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相比,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教育强国相比,我国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

为此,苟兴龙建议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对接产业需求,强化特色发展。高职院校要有明晰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避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质化、不同地区的高职院校办学同质化。专业设置须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重点面向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凸显区域和行业特色。不要盲目追求专业数量,要根据办学条件和产业发展建立动态专业调整机制,对照专业质量标准和职业标准,对接“双高计划”,建强建优创特色。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我国职业院校有专职教师132万人,很多高职院校生师比严重超标,更重要的是缺少“双师型”教师(现有45万人,仅占专任教师的34%)。一些教师的人才培养观念陈旧,对产业行业发展态势不了解,严重制约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这就需要多措并举,建强“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基于产出导向、就业导向,不断更新育人理念。

四、完善实训实习平台,构建校企协作共同体。持续增加经费投入,不断更新实训设备,完善实训条件,建立专业群实训平台。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新模式,构建校企共同体,形成多元协同育人机制。但是,要杜绝企业或学校向学生另收费用,加重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五、健全专业质量标准,严把职业技能鉴定关。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要求,制定专业建设标准、课程标准及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同时,要加强督导落实,实施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在一定范围公示。

六、专科本科硕士融通培养,畅通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相对于高职专科来说,本科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小,且这三个层次的融通培养衔接不畅。以“专升本”为例,高职专科学校与对口本科院校自发结对,没有相应的对接标准和遴选办法,高职专科的专业不一定与对口本科院校的专业“对口”,有的甚至差异较大,学生学习困难。而且,近年来本科院校(特别是师范院校)正在迎接专业认证,自身的生师比偏高,出于认证压力,不愿意接收更多的“专升本”学生。但是,今年“专升本”扩招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艰巨任务,高职专科学校和本科学校的压力都非常大。而且,本科学校多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高职专科阶段脱节,有的专业接收的“专升本”人数不多,没有单独编班,“专升本”学生与原来的本科学生执行相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专升本”学生吃不消,多次补考,甚至不能按期毕业。所以,建议对“专升本”对口本科院校及专业设置遴选办法,符合条件的院校及专业才能接收“专升本”,而且要为“专升本”学生定制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合适的毕业要求。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