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董明珠回应雷军:赌只是互相激励 否则他要赔我10亿

新的态势下,格力怎样应对?董明珠不仅回应了雷军的新赌约,也坦诚地谈到格力电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业绩表现,更多地则释放出对格力电器未来发展的信心。

p29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 摄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 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永华  罗赟 | 珠海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9期)

4月29日上午,珠海,格力电器总部,董明珠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

两天前,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隔空喊话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我们共同加油,看看这5年董大姐跟我的打赌是不是还要继续?”

2013年,雷军曾与董明珠打赌,称5年内小米销售额超过格力,但2018年小米输掉赌约。这一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收入1981.2亿元,净利润262.02亿元;小米集团营收1749亿元,净利润86亿元。

不过,2019年,小米集团营收略有反超,全年营收2058.4亿元,而格力电器营收为1981.53亿元;尽管如此,小米集团的净利润为115.3亿元,仍不足格力电器246.97亿元净利润的一半。

新的态势下,格力怎样应对?董明珠不仅回应了雷军的新赌约,也坦诚地谈到格力电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业绩表现,更多地则释放出对格力电器未来发展的信心。

p30 董明珠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  陈遐异 | 摄

董明珠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 陈遐异 | 摄

我希望这是有价值的赌约

《中国经济周刊》:对雷军的新赌约,您要不要做一个正式的回应呢?您怎么看这个赌约和它的意义?

董明珠:这个赌约本身它是没有什么法律约束的,如果有法律约束,他现在要赔偿我10个亿。这个赌约更多的是一种互相的激励。在市场当中,竞争是一定是要有的,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但一定是有益的竞争,这点非常重要。

雷军现在又来说这个赌约5年,我可以去应他,没有什么问题。最关键的我是希望这个竞争是有益的,能够触动企业发展,是有价值的赌约,如果不是这个,我觉得它就没有什么意义。

《中国经济周刊》:外界认为,雷军与您的对赌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赌约,但是,也有人认为,小米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不再是虚拟经济的代表,而是转向实体经济,您怎么看这个转变?

董明珠:他也没转,就是找人代工而已,他的产品经营得可能更宽泛了,别的企业帮他代工,贴上小米的牌子,就是小米的空调。

我更加注重品质,比较能带来安全感,带来品质生活的健康是真正做制造业的企业与他们的不同。

格力新提法:

根据健康需求来研发产品

据格力电器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当期实现营收203.95亿元,同比减少49.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8亿元,同比减少72.53%。

《中国经济周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冲击,格力一季度业绩不太理想。您此前曾透露,2月份格力基本没有销售。格力至今为止受到的冲击究竟有多大?

董明珠:疫情影响不只是格力,所有的企业都要去面对,这是天灾。但是,我们应该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看待疫情,既然是不可避免的,那就一定要做好抗击疫情的准备工作。

我们希望在后面的时间里通过技术创新,不仅带来新的市场,也给企业带来新的收入。比如说,我们在春节后研究了近两个月时间,针对现在新的病毒特征,开发出冠状病毒净化器,目前是唯一属于消毒器械的净化器,除了杀灭冠状病毒外,其他的(病毒)像流感病毒、手足口病,都特别有用,投放市场一个月都不到,很多学校、医院、办公、会议场所等都有应用。目前,我们又在开发电梯的冠状病毒净化器,给电梯带来了全新的公共环境。

《中国经济周刊》:一季度没有什么收入,二季度的情况又会如何呢?

董明珠:二季度依然是个爬坡阶段,就这几个月,生活习惯已经改变了很多,还要再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中国经济周刊》:据您预估,这个影响还会持续多久?格力会有哪些应对措施以及在战略上会有哪些调整?

董明珠:我们要根据整个市场情况的变化来预估。仅仅依靠医生没有办法能够控制(疫情),关键是我们国家从中央到地方整体行动,以举国之力来克服疫情,收效非常好。现在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说外来人员、隐形的携带者,病的源头没有找着,所以防范更加重要。

《中国经济周刊》: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格力大力发展自主核心技术都是公众所关注的,在今年特殊的市场环境下,格力研发投入和安排会不会有所调整?

董明珠:一是根据提高生活品质需求来决定产品开发;二是新提出的一个概念,根据健康需求来开发产品,比如说冠状病毒净化器,用技术来解决病毒。随着这个突破,我们就在思考围绕健康还有哪些可以去做的?我希望格力以后开发的产品都对人的健康长寿有益,加大力度研发。

《中国经济周刊》:格力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做了哪些准备和打算来应对呢?

董明珠:首先要呵护你的员工,我们承诺不裁员。其次就是看国家需要。格力在疫情期间做了那么多的事,不是因为找了一个转型的机会,我不是这样思考的,而是国家需要,我们就要去做。

《中国经济周刊》:格力在海外市场的份额并不高,目前尚不足20%,今年又是特殊时期,对此,格力是否会加大海外的产业布局?

董明珠:不是说想不想拓展(海外)市场,我们不会为了市场份额盲目去做,更多的时候还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新技术真正提高人的品质生活水平,比如冠状病毒净化器,很多国家有需求,来购买我们的产品。

《中国经济周刊》:从公开信息看,格力近期在湖南、江西都可能有大动作。您在湖南、江西这样的内陆地区投资布局是基于什么考虑?

董明珠:我们一般选地方,第一是要扶贫。比如说在重庆建工厂就是为了扶贫。当然,第二是随着当地的市场需求来决定是否设立工厂,当地老百姓非常喜欢格力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就应该在那里建工厂。就近制造能为消费者提供更贴近的服务。

格力卖口罩,“董小姐”做直播

据公开信息,格力2月21日正式投资2000万元成立医疗科技公司,生产防疫急需的医疗物资,包括医用口罩、体温计、护目镜、杀病毒空气净化器等。2020年3月9日,格力口罩正式上线接受预约,第一次公开对外销售口罩,其销售的KN95口罩价格远低于当时的市场行情。据董明珠透露的数据,格力当前每天能生产60万只口罩。

《中国经济周刊》:格力也在做防疫物资,布局生产线,做这些的话是想在疫情期间作为一个自救的手段,还是说之后有其他的战略安排?

董明珠:最初是政府需要。我们有装备公司,(政府)希望格力能开发口罩设备。这是国家需要,我们就去做了。口罩设备做完以后,发现口罩也有需求、非常短缺,我们就自己生产。格力所有疫情期间的产品,不是因为这是一个新的产业,可以发大财,可以赚钱,没有。曾经,我们把KN95口罩投放市场,市场上卖的价格非常高,我们给出的价格低到他们想象不到。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更加要尊重人,不管是做什么,应该有一个良知在支撑你的行为。


2020年第9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0年第9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