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坚持“五互”理念 高质量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要在全力助推受援地区降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更要立足长远,坚持“五互”(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理念,在促进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共同发展,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持续用力。

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张庆恩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8期)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要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化区域合作,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共同发展”。这一重要论述为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指明了方向,是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党中央从全局高度制定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天津市委、市政府强化担当、勇担使命、尽锐出战,高质量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全面升级加力,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对口帮扶地区显著加快了脱贫攻坚进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天津之为、书写了天津担当。截至2019年底,累计助力甘肃、河北承德、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黄南等地32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47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平均下降23个百分点。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要在全力助推受援地区降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更要立足长远,坚持“五互”(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理念,在促进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共同发展,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持续用力。

产业合作:

更加注重“输血”向“造血”转变,推动产业互补、双利双赢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通过产业合作促进受援地区产业兴旺,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完成“输血”向“造血”转变,不断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提质增效。

突出特色产业扶持。安排50%以上援助资金用于产业帮扶项目,立足受援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挥天津优势,围绕特色林果、畜牧养殖、乡村旅游、民族手工、科技大棚等特色产业,帮助受援县(市、区)至少打造一个重点扶持产业、一个特色产品。大力推广天津食品集团“五统一”肉羊全产业链帮扶经验和“致富蜜”“领头羊”“摇钱树”等产业帮扶模式,通过共建产业园区、扶贫车间、生态管护等方式,建立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有机衔接,促进稳定增收。仅2019年,受益贫困人口达41万余人。

突出龙头企业引育。以平台引,会同受援地区编制《天津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战略合作产业目录和项目库》,围绕受援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对接天津市城市发展需求,明确了与受援地区开展产业合作的重点产业和扶贫项目,为企业投资提供可行性分析和政策支持,共同搭建投资服务平台。以活动引,通过组织“津企陇上行”“民营企业南疆行”等一系列活动,引导企业向西部梯度转移,推动“陇电进津”、合作建设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等重点项目,推动产业互补、双利双赢。以政策育,制定产业帮扶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引导企业到受援地区投资产业项目。仅2019年,引导企业到受援地区落户227家,投资额17.7亿元,带贫10万余人。

突出产销联动。通过政府采购模式,组织动员全市财政预算单位采购扶贫产品,积极参与消费扶贫行动。通过举办“津城献爱心、精准助脱贫”消费扶贫大型展销会,利用“津洽会”“民洽会”等经贸活动和百家农超扶贫爱心专柜等,推进贫困地区农牧畜产品进商超、进食堂、进校园、进社区,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以及各大电商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积极推动消费扶贫智能柜等创新模式,扩大消费扶贫产品销售渠道。通过依托市场推介受援地文化旅游资源,开通旅游专列、旅游航班等,积极开展旅游消费。仅2019年,实现消费扶贫15.87亿元,同比增长5.8倍,带动15.48万余贫困人口增收。

智力支援:

更加注重扶智扶志相结合,推动人员互动、技术互学

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是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治本之策。坚持扶智扶志相结合,通过加强干部人才互派和培训交流,深入实施教育、医疗人才培养培训等帮扶措施,给受援地区带来了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促进了基层治理理念和基础教育、医疗水平的提升,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基础。

加强干部人才交流互动。增加面向受援地区选派党政干部数量,充实结对帮扶县(市、区)党政干部力量,为每个结对县(市、区)选派3名以上干部挂职。建立健全受援地区干部人才来津挂职培养机制,年接收受援地区挂职干部近百人。每年选派800多名教师、中小学校长和职业教育教学管理骨干,以及600名大学生面向幼儿园、小学、中学到高等职业教育开展“全链条”式教育帮扶,每年选派医务人员1000多人次开展“组团式”医疗帮扶,形成了良好的干部人才互动氛围。

加强平台载体共用共享。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积极推进与受援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网络对接,与甘肃甘南、河北承德、青海黄南、新疆和田多所学校实现了同步教学、成果同享、学术研讨。组织全市10多家医院与受援地区市(地区、州)医院和县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带教、远程培训,年会诊病人近千人次,相互间培训医务人员2000多人次,有力促进了相互交流。搭建“津科帮扶”微信公众平台,推广“互联网+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组织全市200多名农业科技工作者通过远程诊断、在线咨询、电话预约等方式方法,为受援地区广大农民提供线上农业技术咨询,为进一步构建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

加强培训培养技能提升。坚持“鱼渔兼授、智志双扶”,“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每年为受援地区专题培训党政干部、基层党支部书记、专业技术人才、致富带头人等3万多人次。实施中西部师资培训,每年为受援地区培训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600多人。在全市近20所学校和职业院校开设受援地区内高班、中职班,已累计毕业1.3万多人。通过“院包科”“师带徒”和开展健康扶贫交流、选派专业骨干赴受援地协助开展乡镇、村医疗服务人才培训等,每年帮助受援地区培训医务人员3万多人次,助力受援地区全面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组织技工院校面向受援地区定向招生,每年从全市承办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中,为受援地区预留部分培训名额。

结对帮扶:

更加注重促进自我发展,推动观念互通、作风互鉴

结对帮扶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主要形式。目前,天津市16个区与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黄南、甘肃、河北承德等地50个贫困县开展结对帮扶,全市286个乡镇与受援地303个乡镇、227个村(社区)与受援地234个贫困村结为帮扶对子,全市1800多家企业70多个社会组织与受援地2500多个贫困村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实现甘肃、河北承德1462个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在工作实践中,坚持着眼实现自我发展,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多领域交流交往,促进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实现携手并进、共同发展。

党政干部结亲促脱贫攻坚。积极推动党政干部与贫困户“结对认亲”活动,动员鼓励广大党员干部真心诚意与帮扶对象交朋友、结亲戚,通过开展话家常、帮思想、解难题、增感情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知党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大力推广“1+1+N”模式,推动“结对认亲”向激发内生动力、促进自我发展聚焦,向加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感情发力,向扶志励志、助业解困转变,巩固拓展了“结对认亲”成果,帮助结亲户如期实现脱贫。目前,全市已有3800多名党政干部与贫困户“结对认亲”。

多领域交流交往促观念融合。深入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推动区县(市、区)间、乡镇(街道)间、村(社区)间结对帮扶通过联产业增后劲、联人才增内力、联企业促增收、联农户解困难等帮扶模式,持续深化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和民生领域扶贫成效。通过与受援地区共同开展文化旅游合作,共同打造特色文旅精品,实现互利双赢。通过组织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科研院校、社会组织、民主党派组织等相互间调研对接、访学交流、培训合作,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推动形成全社会参与互动的良好局面。

党建引领促作风提升。在推进乡镇间、村村间、村企间结对帮扶和党政干部“结对认亲”中,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开展党委、支部互联互建、互促互学,促进了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高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天津食品集团等企业开展与受援地乡镇党委、支部共建,通过组织特色主题党日、共建党员示范田和与结亲户“同下地、共锄田”等活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席世明、甘肃省甘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张小娟等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广为传颂,他们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和事迹,成为每一名扶贫干部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


2020年第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20年第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