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精选 > 正文

恒大战略转型:2022年销售破万亿 负债大降4500亿

中国经济周刊-金台资本组 记者 周琦

来源:恒大供图

来源:中国恒大官网

3月31日,中国恒大(3333.HK)发布2019年度业绩报告。年报显示,2019年恒大销售额突破6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9.0%,资产负债率77.9%,现金余额2287.7亿元。

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恒大的目标是保持销售高速增长,实现销售8000亿元,到2022年要实现销售1万亿元。

许家印称,从2020年开始,恒大将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实施“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的发展战略,“要用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力度,一定要把负债降下来。”

“企业在某些特定时期或环境下的风险偏好是不同的,从防控风险的角度,降负债是稳健房企更长久、更稳重的经验之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2年目标销售额欲破万亿

恒大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收4775.6亿元,同比增长2.4%;合约销售额6010.6亿元,同比增长9.0%;净利润335.4亿元,净利润率7.0%;核心业务利润408.2亿元,利润率8.5%;现金余额2287.7亿元,同比增长12%。

上市11年以来,恒大业绩增长迅速,不过公司负债仍处于行业偏高水平。在3月31日的业绩发布会上,恒大启动了战略转型,提出在保持业绩增长的同时,努力实现降负债目标。

2015年,恒大实施的是“三高一低”战略,即“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低成本”。2015年、2016年、2017年,恒大的销售额从2000亿元增长到5000亿元。

“我认为,当时的战略制定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是非常正确的,实现了公司跨越式的发展。2017年,为了使公司的管理能够跟得上企业的发展,进一步稳增长,所以提出从‘三高一低’向‘三低一高’( 低负债、低杠杆、低成本、高周转)转变。”许家印在发布会上表示。

2020年,恒大新的发展战略在延续“三低一高”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变为“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

在“房住不炒”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大背景下,2020年,诸多房企的目标从快速增长变为了稳定发展,但恒大依旧坚持“高增长”的目标。

此前,恒大曾发布公告,称2020年合约销售目标为6500亿元。3月31日,许家印透露,实际上,恒大内部制定的目标,是今年合约销售额达到8000亿元。这一数据,比2019年增长了33.33%。同时,许家印还提出,到2022年,恒大的目标是合约销售额突破一万亿元。

盘和林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疫情让传统的住房销售陷入停滞,多数房企第一季度都将面临严重的业绩下滑。不过,大环境的下行并不代表没有保持高增长的机会。

“一季度恒大销售额1465亿元,增长23%;销售回款1133亿元,增长55%,名列行业第一,甚至创下恒大有史以来一季度销售最高纪录。现今房地产业内部竞争逐渐白热化,善于随机应变、不循规蹈矩,积极尝试创新探索新的销售模式,正是取得高增长的方式之一。”盘和林说。

三年降负债4500亿

除了“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也是恒大未来的核心目标。

业绩报告显示,2019年,恒大负债总额1.85万亿元,其中借款7998.95亿元;资产负债率77.9%,同比增长4.2个百分点;净负债率159.3%,同比增长7.4个百分点。

“只有实现销售额大增,才有更充足的回款,才有更加充足的现金流,才能大幅降低负债率。” 许家印在业绩会上介绍,通过2018年、2019年两年降负债、去杠杆,恒大从早期430%的净资产负债率降到2018年约150%的净资产负债率,并在2019年保持基本稳定。

2018—2019年,恒大销售回款每年维持在4500亿元左右。

“如果今年实现销售8000亿元,回款按7000亿元计算,就会增加2500亿元的销售回款。同时,恒大今年减少土地储备3000万平方米,就等于减少600亿元的支出。这样一增一减,就一定能实现今年有息负债下降1500亿元的目标。”许家印说,恒大的目标是,2020—2022年,每年平均有息负债下降1500亿元,公司的总负债规模降到4000亿元以下,负债率降到同行业中低下的水平。

“控规模和降负债,可以都看作是‘瘦身’方案的两个措施,但是这个‘瘦身’并不意味着‘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而是提质增效,是为了更加稳健的增长。” 盘和林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高负债很长时间是房地产行业的一个最重要特点,也为恒大此前的高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整个房地产行业高杠杆勉强支撑的扩张策略已经步履维艰,只有降低资金成本,增加现金回款,才能实现企业的高质量稳健增长。

降负债可以说是绝大部分房地产企业的目标,但受限于企业发展现状,诸多房企在降负债上“心有余而力不足”。恒大一方面收缩土地储备,一方面扩大销售规模,能否保持长久发展并降低杠杆?

恒大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夏海钧透露,恒大拥有2.93亿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其中60%~70%分布在一二线城市,而成本仅为1800元/平方米,加上3800元/平方米的建安成本(精装修等),总成本约6100元/平方米。即使按照2019年全部清尾打折的价格(8100元/平方米),毛利率也可达30%,净利润维持在10%左右。

“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这20年里,储备了中国房地产企业中最大的土地储备。如果土地储备不够规模,没有能力实现房地产销售的大幅增长,我们也不能、也不敢提出这种战略。” 夏海钧说。

恒大新能源汽车要一次性推出14款新车

房地产之外,恒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也备受外界关注。

3月30日,恒大新能源汽车的上级公司恒大健康(0708.HK)公布的2019年度财报显示,恒大健康2019年营收56.36亿元,增长79%。

其中,公司主业健康业务营收49.75亿元,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6.6亿元,汽车业务中,锂电销售收入5.88亿元(编者注:恒大健康控股卡耐电池),技术服务收入6579.6万元,汽车部件销售692万元。

不过,恒大健康2019年净亏损49.47亿元,其中,33.1亿元净亏损来自新能源汽车业务。

恒大首席财务官潘大荣认为,这种亏损是阶段性、暂时性的。他介绍,恒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累计投入了147亿元,主要用于企业收购。预计2021年和2022年,相关投资合计将达200亿元左右,“汽车业本来回报周期就比较长,纵观全球,绝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在初始阶段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亏损,特斯拉上市10年至今未实现年度盈利。恒大目前处于投入阶段,资金主要投往股权收购、基地建设、研发、设备。随着全产业链布局完成,以及2021年恒驰的量产,之后的财务数据和指标肯定会大幅度改善。”

作为房地产企业,恒大进军汽车领域,困难重重。“第一不懂,第二没有经验,第三要人没人,要基地没基地,什么都没有,一无所有。”许家印说,跟世界几十年或者是一百多年的汽车企业相比,恒大弯道超车是不可能的,只能走一条换车超车的道路,即把研发、供应、制造等龙头企业联合起来的路子。

“核心技术方面,我们能买的都买了,能合作的都合作了。上了14款车,在世界上,一次性推出这么多款新车还是没有的。研发完到量产,14款车总共才用了14亿欧元,基本上是国内电动企业研发费用的1/10。这14款车,我不敢说全部爆款,但是有8到10款车爆款,我还是非常有信心的。”许家印说。

据了解,恒大第一款车“恒驰1”将在2020年正式亮相,恒驰全系列14款产品也将从2021年起陆续实现全面量产。

此前,恒大曾多次强调,公司是以民生地产为基础,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为两翼,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产业格局。“我们5年内不再进入任何新的产业,所以恒大做事要么不做,要做一定就要做成功,一定要做最好。”许家印在谈及对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时说道。

责编 | 李慧敏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