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金融 > 正文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你的投资行为发生改变了吗?

3月是传统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月,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消费者行为已悄然发生改变。根据腾讯理财通联合腾讯财经、中国基金报对国内的10000名基金投资者进行的《基民投资行为大调查》,疫情期间,国内基金投资者反而比平时更加关注理财投资方面的资讯。受访者中,有68%的人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理财投资相关资讯内容,有27%的人在接收投资理财资讯方面和平时相比没有太大变化。

在关注的产品类型上,调查结果显示,疫情期间,股票及混合基金是最受国内基金投资者关注的产品类型,有60%的受访者表示,疫情期间重点关注该类产品类型。此外,指数型基金位居最受关注产品类型第二位,但其占比仅为15%;保险产品、银行结构性存款等稳健型产品排在第三位,占比为9.88%。

有意思的是,有59%的基金投资者在疫情期间增加了投资理财的操作次数,有32.26%的人和平时的操作次数相比没有太大变化。在疫情期间减少投资理财操作次数的人则为8.84%。

此外,在2020年最看好的主题基金类型方面,科技类、医疗健康类以及5G类主题基金产品最受国内的基金投资者们看好,其中看好科技类的占比为30.67%,看好医疗健康类的占比为27.53%,看好5G类的有25.13%。

实际上,不仅是疫情期间,近年来,我国金融消费者的投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投资者教育也成为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称,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影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些突出问题已经初步得到了解决,加强了对消费者信息安全权、自主选择权以及知情权这三大权力的保护。他提醒,对金融消费者来说,金融消费者八大权益都是依法要受到保障的权益,应该更全面地认识这些权益,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的权益。

“近期的行情波动,希望用户能加深对产品风险的了解,以及清楚自身对于投资期限、资产流动性等安排。对产品、市场和自身需求的认知越多,就越能理解和承受风险,就更加有助于买到适合自己的产品。”腾讯金融科技智库首席投资专家刘明军表示,疫情之下,专业机构的服务显得更有价值。比如,根据监管要求,在根据用户的不同风险承受能力及投资需求做好用户适当性管理方面,腾讯理财通也加强了管控。

在此前理财通发起的战“疫”理财故事征集活动中,就有一位工薪族理财用户这样写道,“因为刚买了房子,个人是高负债状态,虽然疫情发生以来公司的工资照常发放,但是不禁思考:如果年前如我心愿裸辞了,或者疫情中如果我患病了怎么办?类似黑天鹅事件的风险天然存在,怎么理财能规避未来的部分风险呢?”

对于该用户提出的问题,理财通的理财师的建议是,“有稳定收入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定投基金来提高收益预期,疫情期间好好修炼内功,不要轻易辞职,尝试开源节流,可能目前现金流还没有困难,但一定要未雨绸缪,打好经济基础,合理规划收入支出和理财。为提高投资收益的预期,除了将日常开支放于货币基金中,可以尝试将一部分资金投于固定收益产品来获取稳健增值。同时,建议另一部分资金以定投的方式参与到偏股型基金产品,以换取中长期更高收益。”理财师还建议,因为可能面临还房贷等有可预期性的资金需求,可以根据现金流匹配,选择短期的封闭式固定收益产品,建议使用工资理财。

不过,要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除了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还需要金融机构加强内控。“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刚过,中国银保监会就连开三张行政罚单,剑指银行保险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此次通报提及一家险企、两家银行,均涉及机构在保险业务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包括不实宣传、虚假代理、欺骗投保人、可回溯制度执行不到位等严重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行为。据统计,三家机构共被罚款618万元,其中人保寿险罚款额最高,为338万元。

业内专家强调,在金融消费多元化发展的形势下,近年来新型金融连环诈骗、移花接木等组合骗术层出不穷,金融安全、反欺诈形势依然复杂。金融机构要意识到,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既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也有助于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多赢。(来源:经济日报)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