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精选 > 正文

生物经济决定中国未来

文显堂

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基础的、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综合经济形态,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之后,人类正在经历的第四次新经济浪潮。

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凡是一个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类经济生产与生活方式必将发生深刻变革,生物经济时代的来临也同样如此,它为农业、健康医疗、能源、环境等产业的绿色革命,创造了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景。人类社会的前三次经济浪潮侧重于对外部世界的改变,而生物技术则侧重于对生命自身的认识和改变,涵盖生物质相关众多领域,包括食品与营养、生物制药与健康、生物炼制、生物酶、生物化学品、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环保与生态服务等众多领域。由此不难看出,生物经济是带着人类的梦想而来。

生物经济是带着清除衰老基因的梦想而来。用生物技术来改良人的基因、调节营养含量和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可用基因诊断技术,给每一名新生婴儿制作一张其本人独有的“基因身份证”,详细记录其优秀和不良基因的位置,以此预测潜在疾病,调整其成长的最佳环境。也可借助基因治疗技术治疗乙肝、血友病、白血病,甚至癌症等以传统技术攻克难度较大的疾病,通过移植长寿基因,清除衰老基因等基因改良技术。实现人们渴望的健康长寿的梦想。

生物经济是带着以食代疗的梦想而来。人们常说,病从口入。伴随着生物经济的发展,通过非转基因非插毒的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作物和食品生产,大大缩短作物生长周期,最大限度地减少生长过程中,虫、毒及极端环境的影响,并经过品质改良调节作物营养含量,“设计”出具有特定功效的食物,实现以食代疗的功效。同时,还可以根据人的生命健康的科学需求,通过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和制造中的应用,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从当下生物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实现以食代疗的目标并不遥远。

生物经济是带着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梦想而来。发展生物经济,通过应用生物技术开发新的清洁而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就能克服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逐步走向枯竭的困境,同时还能解决日益严重的工业三废问题,使保护和优化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可能。现在已有的生物质气化发电是生物质转化的最新技术之一,是在一定的热力学条件下,将组成生物质的碳氢化合物转化为含一氧化碳和氢气等可燃气体的过程。如今,人类社会的气化发电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与人类的梦想越来越近。

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发展生物经济尤为重要,决定着中国的未来。随着人口的增加、不可再生资源的减少,以及人们对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提升,特别是对生活品质及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经济社会正面临着与食品、营养、健康、资源、环境等相关的全球性问题,发展生物经济则有利于解决这些重大问题。但在生物技术应用的有害与无害还具有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必须慎之又慎,不能有丝毫的闪失。进入21世纪以来的20年间,先后暴发了两次重大疫情,恐怕与生物经济发展的乱象有关。

乱猎乱吃。由于我国生物经济不发达,人们不知道为什么野味不能吃的科学知识,因而在不少地方,一些不法之徒胡乱猎取野生动物,投放市场,使野生动物成为生物经济的重要资源,买卖异常兴旺。据有关方面披露,仅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投放的野生动物,就达几十种之多,其中就包括穿山甲、蝙蝠、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价格也高得惊人。仅以穿山甲为例,每公斤的销售价突破2000多元。在一些地方,乱食野生动物,成为一种讲排场、讲面子的陋习。招待客人的档次高不高,就看餐桌上有没有野味,因而有人把能吃上野味作为一种地位的象征来显摆。当然,也有的人因为无知,因为好奇,胆子比较大,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洞里钻的,水里游的,没有不敢吃的。

乱转乱种。发展生物经济,就要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类生物的基因输入到其它生物体内,从而培育出具有新性状的生物,这作为科学研究,无可厚非。但必须强调,涉及食用的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必须以食用安全为前提,绝不能以盈利为前提。

我国资源稀缺与人口众多的尖锐矛盾将长期存在,特别是随着当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作物的需求不断扩大。

第一,要加快生物经济的立法。任何新经济形态的产生,必须有严格的法律来加以保证,才能健康发展。2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提出,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同时,他还强调,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实际上,我国已于2019年正式启动生物安全法的立法进程,当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生物安全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有助于引导和规范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应用走上正确之路,促进生物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防止和减少可能出现的危害。

第二,要加强生物经济的研究。生物科学和技术是生物经济的核心,没有生物科学和技术,也就没有生物经济。因此,要发展生物经济,就必须加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安全全方位的研究与开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不仅在生物科学理论上起步相对较晚,在生物技术研发、生物防御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同样相对落后,在技术、产品和防御上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生物及生物安全原创技术和优秀成果都很少。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同时,发展生物经济,还要研究相应的市场机制,保证生物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包括研究生物经济的市场运行模式,研究建立全新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防御的体系。

第三,要加强生物经济的监管与教育。

一是要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为了生物经济的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健康,凡是生物产品进入市场之前,必须要由市场监管部门依据与转基因无任何利益关系的权威机构无害检验报告进行审检,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供人们消费。

二是要建立常态化的监管机制。据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副司长王维胜向媒体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截至2月26日,全国各地林草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866000多人次,出动车辆97800多次,清理整治市场餐馆饭店等经营场所35万多处,检查人工繁育场所153000多处,办理野生动物违法案件690起,收缴非法工具2919件,收缴野生动物39000多只,收缴封存的野生动物制品1080多公斤。成绩虽然巨大,但也不难看出日常监管的薄弱。因此,是否具有常态化的严格监管,决定生物经济是造福还是祸害民众生命的关键所在。北京市政府市场监管部门每天都在农产品市场开业之前,对所有农产品上的农药浓度进行检测,并每天对外公布检测结果,公布负责检测人员的名单。这种常态化的监管方式值得推广。

三是要加强对生物经济知识的普及教育。要让民众知道野生动物为什么不能吃。除了现在已经知道的带有各种病毒之外,还因为野生动物是为维系整个生态平衡而存在。当下非洲发生的蝗虫灾害,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食虫鸟越来越少,导致蝗虫没有了天敌。其它野生动物也是如此,一旦绝迹,自然生态必然会失去平衡,发生灾害是迟早的事情。其次加强生物安全监管,普及生物经济知识教育,给予消费者以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生物经济的健康发展。

责编:陈栋栋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