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精选 > 正文

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我们需要“平时不佛系,关键时刻不崩溃”的医疗防控体系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上海报道

截至3月3日,上海共确诊新冠肺炎病例338例。自2月10日复工后新增确诊病例逐日下降,其中2月18日至3月3日,全市新增病例5例,治愈率超85%。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未经历想象中“返程复工”大潮带来的二次疫情高峰。 

3月3日,上海地铁十号线上场景。(宋杰摄影)

3月3日,上海地铁十号线上场景。(《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摄)

3月3日上海多云,出门买菜的上海市民把雨披当作防护服。(宋杰摄影)

3月3日上海多云,出门买菜的上海市民把雨披当作防护服。(《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摄)

上海新冠肺炎阻击战背后是这座城市中防疫相关人员在每个环节的配合,他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集结,且分工明确。

被网友称为“魔都男神”的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通过华山医院微信公众号“华山感染”撰文指出,疫情防控不仅是医药卫生问题,更是全上海各部门有效配合的“总战斗”。道口查控、社区防控、交通防疫、公共场所防疫、错峰上下班、有序复工等有效举措多管齐下,确保上海疫情逐渐进入平稳。

复工后,上海商住小区加强防控管理,志愿者在业委会主任带领下每天早上为务工人员测温。(宋杰摄影)

复工后,上海商住小区加强防控管理,志愿者在业委会主任带领下每天早上为务工人员测温。(《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摄)

进入上海地铁站需测体温 (宋杰摄影)

进入上海地铁站需测体温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摄)

在张文宏看来,“未来,我们更需要的,就是平时不佛系,关键时刻不崩溃的医疗防控体系。”

12小时追踪伊朗输入病例  集中隔离63人

从大年初二起,每天下午的上海市疾控中心2号楼会议室内,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连开至今。(宋杰摄影)

从大年初二起,每天下午的上海市疾控中心2号楼会议室内,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连开至今。(《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摄)

2月26日下午,上海市疾控中心值班室收到了一份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疾控中心的协查函,请求协助开展宁夏中卫1例境外输入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包括旅客及工作人员在内的密切接触者信息协查。

上海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郑锦介绍,当天,上海市疾控中心立即与海关、交通等部门合作,排查、追踪密切接触者,同时启动落实相关管理措施和相关场所的消毒工作。

在接到上海市卫生健康委通报后,上海海关第一时间对该旅客的入境检疫过程进行追溯发现,该旅客 2 月 20 日晚搭乘 SU206 航班自俄罗斯飞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该航班检疫无异常。该旅客入境时健康申明卡申报无异常,入境测温未发热。同时,上海海关也连夜排查航班上密切接触者信息,并及时通报市卫生健康委,协助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

上海疾控中心应急处的志愿者们则成立了临时追踪办,24名成员,分3组,24小时与密切接触者进行联络。 由于这次协查涉及的人数、场所较多,各工作组分头与海关、交通等部门联系获取同航班人员信息,会同浦东和静安疾控复盘病例在沪活动路径,据此判定密切接触者范围,请公安部门提供密切接触者人员信息,联系并协调属地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上海市疾控中心应急处黄晓燕接受媒体采访时回顾道:“一个患者确诊,后台马上就可以知道行动轨迹,比如在哪里付了钱,电话打给了谁等。拿到信息后,我们的流调小组要打电话求证,做好追踪。最多的一天,一个组打了超过1000个电话。”

上海市疾控中心2号楼外景(宋杰摄影)

上海市疾控中心2号楼外景(《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摄)

上海市疾控中心2号楼 (宋杰摄影)

上海市疾控中心2号楼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摄)

历经12小时,确诊病例在沪活动轨迹得到核实,所涉及场所均落实消毒工作,该病例在沪的 63 名密切接触者均已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大年初五,张文宏做了一个决定

位于上海金山区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的定点医院。1月20日,上海首例患者确诊后被负压救护车运送至中心全封闭的负压病房,由上海市卫健委组建的临床医疗救治专家组也同步入驻中心。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文宏在接受采访时的一番讲述,使他成为了上海市民心中的“男神”。

疫情发生以来,张文宏因一系列通俗且极具个性的表达频频登上热搜,成为现象级话题。例如,“一线(医护)岗位全换党员上,没有讨价还价”“你在家里不是隔离,是在战斗啊!再闷2周把病毒闷死”“要防火,防盗,防同事”等都出自张文宏。

1月29日是大年初五,张文宏做了一个决定:把所有春节前夕至今奋战在第一线的医生都换了下来。“第一批都是了不起的医生,他们在对感染率、致病率、死亡率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把自己暴露在病毒前面。咱不能欺负听话的人!” 张文宏说:“第二批换上去的医生,全部都是共产党员。”

“我去查房的主要原因,其实只有一点,要消除我们医生的恐惧。如果主任老是在后面指手画脚,不敢进去跟病人接触,老是让医生在危险的第一线,医生们怎么可以接受呢?所以,我每个星期都要进去查房1-2次,为了给医护人员信心。”张文宏说。

“医疗救治其实在整个‘一盘棋’中能实现的非常有限。如果从防控角度来看,上海可以打‘优秀’,从疾控、道口到社区,除了媒体朋友还在跑来跑去,普通市民都尽量待在家里,上班复工也有序节制。我们医疗组的一帮兄弟,整个救治成绩对得起上海市民。”张文宏接受采访时说。

张文宏表示,相较而言,上海救治成功率很高,病死率也较低,这是感染、呼吸、重症、中医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大城市如何阻止新传染病指数级增长?

位于上海市政府旁的这座大型商场,进入商场者需佩戴口罩并测温。(宋杰摄影)

位于上海市政府旁的这座大型商场,进入商场者需佩戴口罩并测温。(《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摄)

疫情爆发后,上海多家商场营业时间缩短。(...

疫情爆发后,上海多家商场营业时间缩短。(《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摄)

2月24日,张文宏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一起,代表上海市临床救治专家组中英文联合发文,介绍抗击新冠肺炎的上海探索。论文提到,在这次疫情爆发期间,上海出台了一系列严格措施来降低传播率,包括关闭所有大型娱乐场所,减少客流,以及社会宣教。因此,上海模式是否对疫情动态和疾病控制产生了影响?影响有多大?这对世界其他大都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据张文宏回顾,1月22日上海公布了110家设置了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覆盖了全市16个区,包括了三级、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小时接诊。各医院门急诊预检进行严格培训,做到对所有患者的科学分检。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隔离和迅速诊断,确诊病例转运至定点医院及时救治。另一方面,媒体、社区、网络反复对上海市民进行教育、科普,为民众自我安全保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1月23日上午10点,武汉宣布封城。而截至当天的24时,上海累计确诊病例已上升至20例,同期,全国累计确诊病例已达830例。1月24日,上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

“大城市采取严格的疾病传播控制措施,可以迅速将新传染病的传播减少到极低水平,并阻止其指数级增长。控制本地聚集性病例的关键是防止由输入性病例造成的暴发,”前述论文总结道。

3月1日,包括张文宏、胡必杰、卢洪洲等30位业内专家联合署名的《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在网上发布,来源为《中华传染病杂志》。对于全国一直在关注的出院患者管理问题,该文提出了6条标准,必须同时符合才可出院:

体温恢复正常大于3天;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后,粪便病原核酸检测也阴性;总病程超过2周。

专家们还提醒,需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每周2次皮下注射胸腺肽,对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阻止病情重症化、缩短排毒时间有一定效果;轻型患儿仅需对症口服给药治疗,普通型患儿除对症口服给药治疗外,可考虑辨证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能提高协同疗效。

“武汉是个英雄的城市,它的牺牲为全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窗口期。而中国的努力,也已给世界了解这个病毒,了解这个疾病的传播特点和临床特点争取了时间。”张文宏在“华山传染”公众号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接下去,世界各国各自的防控体系是否能够有效遏制新冠疫情将会成为新的关键,欧洲的联防,东亚的强控,也都将基于各自的国情迅速开展。”而我们也期待,春暖花开时,地球村将远离病毒,共展欢颜。”

责编:陈栋栋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