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精选 > 正文

比亚迪、广汽等纷纷加入战“疫”做口罩|口罩指数11天上涨超五成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 企业战“疫”】

中国经济周刊-金台资本组记者 周琦

1

插图:《中国经济周刊》美编 刘屹钫

继中国石化(600028.SH)、富士康、上汽通用五菱、爹地宝贝等企业开始跨界做口罩之后,比亚迪(002594.SZ)、华纺股份(600448.SH)、中顺洁柔(002511.SZ)等企业也纷纷“入局”。

2月8日,比亚迪宣布,其援产的口罩和消毒液预计将在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口罩产能本月底可达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5万瓶/天)。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汽车、鞋服、纸尿裤等多个行业的上市公司宣布“跨界”生产口罩。

不过,由于医用资质、原材料供应、生产设备供应、生产周期等问题,可防范新冠病毒的口罩短期内仍存在缺口。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预测,随着新产线的投产,到本月底,口罩生产每日有望达到2亿只。

受相关影响,与口罩有关的上市企业,股价也迎来大幅上涨。Wind数据显示,口罩指数(8841287.WI)从1月17日的1174.61点,至2月11日已上涨至1779.98点,涨幅达51.54%。其中,2月7日口罩指数一度达2020.64点,较1月17日上涨72.03%。

超3000家企业新增口罩等业务

此前中国经济周刊-金台资本组报道,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集团旗下工业富联(601138.SH)、中国石化、爹地宝贝等均纷纷跨界生产口罩。

其中,通用五菱日生产量预计达到170万只以上,工业富联预计在2月底可达到日产200万只。

中国石化手握口罩的关键原材料熔喷布,曾在官微发文急寻口罩生产设备。中国经济周刊-金台资本组记者获悉,截至2月7日中午,中国石化已与合作伙伴对接完成11条口罩生产线,即将进入设备安装程序。据初步估算,到2月29日,实现新增产能至60万片/日;3月10日,实现新增产能至100万片/日以上。

此外,中国石化还联系到3家口罩生产企业,为它们提供熔喷布原料和协调生产设备。三家企业可累计日产口罩23.5万片以上。

“跨界”生产口罩的企业,远不止于此。

2月8日,比亚迪宣布调配资源,着手防护物资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援产口罩和消毒液,以满足当前对防护物资的迫切需求。比亚迪所生产的口罩和消毒液预计将在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直至疫情缓解和消除。其中,口罩产能本月底可达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5万瓶/天。

2月9日,广汽集团(601238.SH)第一台口罩生产线样机制造完毕,通过一条高速的口罩自动生产线,成卷的无纺布被自动切割成口罩的外形,叠压后自动焊接耳带,经过消毒等程序包装成品,2月10日调试完毕后即可生产。

2月9日,造纸企业中顺洁柔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称,子公司云浮中顺已于近日完成增加工商变更手续,并将获得相关许可;同时已采购了5条医用外科口罩生产线,生产能力约为35万片/日。

纺织印染企业华纺股份也表示,拟在华纺工业园区内建设无菌车间生产医用口罩及防护服,生产车间面积1500平方米,自筹资金1000万元用于投资建设,建设周期3个月。

天眼查数据显示,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前口罩供应存在一定的缺口,不少口罩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价迎来大幅上涨。Wind数据显示,1月11日至2月11日的口罩指数中,泰达股份(000652.SZ)涨幅高达142.36%,奥美医疗(002950.SZ)上涨103.19%,道恩股份(002838.SZ)上涨94.18%。口罩指数30个成分股中,1月11日至2月11日股价上涨的25家,下跌的只有5家,平均收益率高达49.82%,远超大盘同期水平。

对于近期口罩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此前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金台资本组记者采访时说,从目前来看,转产对整个公司业绩提振是有限的,“首先这不是公司主营业务,产能占比不会很大;其次,口罩是比较传统的行业,技术门槛和附加值并不是特别高,而且可能因此次疫情,后续很多企业进入该领域,行业竞争会更为激烈。投资者也要谨慎辨别,不要盲目跟风炒作。” 

工信部:近期会有大量口罩上市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丛亮介绍,2月10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的最新数据显示,口罩企业复工率已经超过76%,防护服企业的复工率为77%。

加之纷纷“跨界入局”的企业,国内口罩的产能已较春节前后大幅提升。

不过,目前市面上可供市民购买的口罩依旧存在短缺现象,为何?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分析,我国二三产就业人口总计5.3亿人,极端情况下,仅二产+医疗工作人员+交通运输业复工,每天也需要2.38亿只口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全国每天产能最高达2000万只,整体上产能并不算低。但疫情暴发过于突然、口罩上中下游生产商处于半休状态以及中国人口基数大等因素,口罩出现了短期供不应求的现象,即便是企业拿出全部库存,加班加点投入生产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需求量巨大只是当前口罩生产面临的问题之一。

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介绍,口罩看起来做工很简单,但其实生产流程很复杂,“比如说中间捏紧鼻子的那个钢圈,就不是口罩厂自己生产,而得是上游的生产厂来给它配套;再比如说挂勾耳朵的绳子,也需要其他的协同厂家来配套生产,这就相当于一个链条。”

刘敬桢说,实际上,中国生产口罩的速度可达0.5秒/只,但口罩生产出来之后,还要走一个解析、消毒的流程,一般需要7天到半个月。

工信部官微发文称,医用口罩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灭菌后,口罩上会有环氧乙烷残留,不但刺激呼吸道,还有致癌物。因此必须通过解析方式,使残留的环氧乙烷释放,达到安全含量标准,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出厂上市。工信部认为,近期将会有大量口罩上市。

张瑜分析,短期内影响口罩产能的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是生产周期,口罩灭菌后7—10天的静置解析期是硬性约束;第二是设备,由于制作口罩的设备紧缺,短期无法快速供应;第三是厂房环境,生产口罩的净化需要在10万级净化车间完成,净化级别比纸尿裤的生产还高。

张瑜预测,至本月底,随着新生产线的投产,口罩日供有望达到2亿只。扣除交运、医疗两大刚需行业,留给其他行业的口罩数量可能在每天1.6亿只左右,能够满足第二产业80%的需求。

责编 | 姚冬琴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