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精选 > 正文

医护人员“战疫”手记:来自湖北抗击疫情一线的最美逆行者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燕 |综合整理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还在继续。在这场看不到硝烟的“战疫”中,有这样一群人,每天都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全力奋战,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除了坚守在湖北抗击疫情一线岗位的医护人员以外,目前,全国已经有近2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逆行”向前。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早日战胜疫情,守卫人民健康。

一线医护人员是如何工作的?面对汹涌的疫情,面对亟待救助的病患,他们的内心又有哪些波澜?特殊时期,他们用文字记录下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前线最真实的一幕。

“明年等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再相逢!”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叶黎文

2020.01.23

第20天,明天就除夕夜了。下夜班就可以回家了,一大早带着忐忑的心情去上班,路上接到闺蜜的电话,说武汉封城了,我当时反应很平淡。今天一天病号仍然很多,又有新发疑似的,轻症的建议回家隔离,重症的建议去定点医院,窗外某社区从早上开始就一直循环播放佩戴口罩等注意事项。有病号告诉我没有地方去,市长热线也打了,我也无能为力只能告知注意事项让他们再等等,过几天事情肯定会好转。下午7点的时候胡老师带来疼痛科主任代替我,让我休息一下,晚上一点钟来接班,可以休息一下了。护士长让我睡觉的时候带上口罩,也对,现在谁感染没感染不好说,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别人。

2020.01.24

第21天,不眠夜。一起上班的小伙伴给我屯了三盒断货药,让我记得吃,然后给了我全套支付宝五福(可爱的小伙伴)。去呼吸三给彩霞老师送东西,碰到刘主任,刘主任说你可以叫叶坚强了,小小身板。彩霞老师说今天早饭都吃完了,开心。赶紧回去睡觉,头要炸掉了。醒来看到有人发的汉口医院的情况,真的是人山人海。闺蜜群里说武汉“封锁”了怕我没吃的,一人给我买了箱零食。导师打电话说要派人来支援湖北,想是郝哥哥又不想,还是平安的好,导师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想吃青岛的三文鱼,是不是为难人?

除夕夜,希望大家都能熬过这一关,平平安安。明年等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再相逢!

“我们这些奋战在临床前线的,也是通达又坚强的”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赴鄂医疗队队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明宗娟

2月2日,因为凌晨12点要接夜班,晚饭后收整好行装,便躺到床上,准备眯一会儿。一个多小时过去,翻来覆去,仍无睡意。索性拿起手机,读池莉,读方方。池莉的《霍乱之乱》像是疫情的预言,但最终的结局是战胜。方方也说,武汉最慌乱的日子已经过去,而武汉人听话又通达,幽默又坚强。我想说,我们这些奋战在临床前线的,也是通达又坚强的。

昨晚11点整从酒店出发,不到五分钟的车程,我们很快就进入了武汉市第九医院。一行16人的队伍,拥在清洁区的通道里,大大限制了我们更换衣物的速度。真不敢想象,台下十分钟就能穿好的防护服,实战时竟然需要将近1个小时。

两层帽子、两层口罩、两双手套、三层鞋套、防护服、护目镜、隔离衣的标配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安全感,但也导致行动的极其不便。在密闭的空间里,顷刻之间就会感到呼吸困难,甚至头晕、头痛、恶心、心慌,像要窒息一样。不停练习深呼吸,憋气的感觉似乎逐渐适应,但鼻根不堪受压,很快就出现了疼痛。皮肤娇嫩的耳根,也阵阵灼痛。偶尔面部、鼻子或者脖颈出现莫名的搔痒,却无法随意地挠抓,只能强忍着,让人痛苦不堪。

护目镜容易起雾,大部分队友还戴着眼镜,一层雾气再加一层雾气的氤氲,只能雾里看花。为了找出最佳的视角,我们一个个歪头斜脑,皱眉瞪眼,尝试着透过那小部分被水汽豁免的镜片,看清眼前的世界,眼前的战场。

交接完查房,我们要尽快熟悉His系统,了解监护室里外所有患者的病情及诊治方案,查看呼吸机的模式及参数,必要时作以调整。监护室外的病人大多已经休息,也有几个还在发热,还有血压高、血糖高的需要临时处理。有一个中年男性,病情已经稳定,却不停诉说睡不着,睡不着不是因为身体不适,而是心里难受。为何难受呢?我想隔离病房的诊治并未让他感到恐慌,层层包裹的我们也不会让他害怕,反而有亲切的关怀给了他温暖,但人到中年的身份让他辗转反侧。他是病人,也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

平日工作里处理惯了普通病房,进到监护室,真的是压抑难受。这些病人饱受疾病的折磨,监护仪不同节奏的心跳声,嘀嘀嘟嘟的报警声,从来不会消停,痛苦的呻吟也是此起彼伏。百步的空间,来回穿梭,很快就热出汗来。一名55岁的大叔,呼吸困难尤为显著,各项生命体征都频繁报警。反复调整呼吸机参数,追加各种药物处理,直到最后胸外按压、应用强心剂,持续的心肺复苏仍未能从死神边上把他拉回来……

埋头补抢救记录的时候,几滴水珠掉落在键盘上,分不清是镜片的水汽,还是额头的汗珠,抑或分明就是眼里的泪水……

从监护室出来,模糊的视野里,瞥见了护士台上的一株水仙。连日的忙碌,让人无暇给它照料,花盆里的水几进干涸,水仙的茎叶也显出枯黄,多半儿耷拉着,甚至打折了,憔悴得跟通宵达旦的我们一样。但让人慰籍的是,在这凛冽的寒冬,在这无人顾及的环境,它却百毒不侵,开出了洁白无瑕的花朵,并且还有很多花骨朵儿蓄势而发含苞待放。

都说水仙花寓意吉祥,那么顽强的凌波仙子啊,你快快振作起来,保佑大家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好吗?

“到达武汉后,我的睡眠时间已经碎片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赴鄂医疗队队员、呼吸科主治医师查琼芳

2月6日,援鄂第十三天,武汉,春雨蒙蒙,早春的天有些冷。

昨晚六点开始夜班,今日快十点回到酒店,近16个小时的夜班,估计是我有史以来最长的夜班,而且是个不吃不喝的夜班。

夜班的前半段时间在无比忙碌中度过。收病人、写病史、整理之前死亡病人的病史......很久没做这事了,有点陌生,把一张张化验单打印出来,贴好,再填写病案首页。在这里,你需要身兼数职,是给办公室消毒的保洁员、是住院医师、也是主治医师......郑队在我们开始进入病房工作的时候就强调,在医疗管理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十八项核心制度来进行,而病历书写就是其中重要一项。

到达武汉后,我的睡眠时间已经碎片化,但至少碎片化的睡眠让我不觉得累。而我们组的李医生,她白天没法补眠(同房间的姑娘白天休息),夜间靠安眠药才能睡觉。

我们组重病人多,事情也多,我让组员去眯一会儿,主动留守在主任办公室,把对讲机放在附近,随时可以处理病情。这次条件好多了,进去前半小时,先紫外线消毒,然后找个舒服点的椅子,穿上棉大衣,左边取暖器、右边负离子消毒机。今天的我聪明地穿上了两双袜子,这样子暖暖的,心里的安全感也高了,带N95口罩7个小时了,勒紧后耳朵疼的厉害,换个外科医用口罩,呼吸也顺畅多了。听着外面滴答滴答的雨声,想想自己还有什么没做完,做几个深呼吸,放松一下心情。护士平均1小时左右呼叫一次值班医生,我可以边碎片休息边精神抖擞地处理一些病情。

……

八点交好班郑队告诉我们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很快我们就会有可视观察装置和智能问诊机器人到位了,昨天又到了300套防护服,我们的装备还是相对充足的。病房里有两个相对年轻的危重患者,为了尽可能的挽救他们的生命,需要尽早气管插管。看着周新组长和熊副组长争着插管的样子,似乎给新冠肺炎病人插管是一件毫无风险的事情,真让人感动。今天下午,中央督导组专家会莅临指导,检查我们的工作,感受到队领导们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回到酒店,吃完早饭,洗漱完已是11点,还有精神,就大量补充水分,维生素C,茶叶、黄芪......哈哈,我的流程可是一套一套的。

下午2点醒来,投喂时间到了,群里呼唤,喜茶到了,这个在上海要排队很久才能排到的网红现在天天投喂我们,后面还有费列罗的巧克力,还有面巾纸、一次性浴巾套装,还有给女同胞准备的面膜......

我们的后勤保障小队就像田螺姑娘一样:下雨了,房间门口的收纳盒里装好了雨伞;天冷了,我们的秋衣秋裤、棉大衣、军大衣按着尺码可以领到;手干裂了,皮肤粗糙了,可以领到护肤品......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但整个社会都在支持我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帮助我们解决后顾之忧。

有时间刷微信,发现家族群有小朋友给我画了画。没想到6岁还不到的小朋友也会关注这次疫情,也会关注在武汉的我,这说明我的家人都在后方关心着我,念叨着我。还记得临行前孩子在崇明,她在家庭微信群里用语音关照过我,小舅婆婆当心身体平安回来。当然小舅婆婆这是用上海话叫的,真是一个很暖人心的孩子。画的也很传神,感觉夜班后的自己又满血复活了!

你们是解放军吧?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放心了”

空军军医大学赴鄂医疗队队员、986医院血透中心护士长李芳

今天是大年初四,从除夕夜23时58分落地武汉天河机场算起,竟已过去了将近96个小时。

穿上“空军蓝”一年多,我第一次享受专机待遇,就是和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143位战友驰援武汉、防控疫情。飞机上,大家在马达轰鸣声中相互依偎,闭眼休憩。恍惚中,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那一刻,飞机落地了。这座城市我来过,曾经喧闹繁华,如今却在落寞伤痛中等待抚慰……

25日早9时起,我们与当地卫生机构对接,人员分组。下午转场当地医院附近驻地,分发防护用品。晚9时,对接武昌医院,了解疫区基本情况,部署救治工作。

“你们是解放军吧?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放心了!”

在进入医院的半道上,一位戴着口罩、捂得严严实实的大姐一路小跑,不停地追着问我。

看着她惶恐不安的眼神,我用力点了点头,但心情却有一点紧张。我暗暗告诫自己:一定尽责、尽心、尽力!

武昌医院是1月23日紧急改造成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医院,在我们到来前,病人就已经收满了,由于时间仓促,病区的一些基础条件还不够完善,但这已让群众看到了更多希望。我们986医院的队员主要负责5楼病区。

步履匆匆,大年初一很快过去了。拿起手机,泪水润湿了眼眶。视频里孩子依然活泼可爱,父母慈祥安宁,爱人亲切坚定,我的心暖暖的,爱让人类既柔软又坚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6日早8时,第一批队员正式进驻医院,与当地医生交接。望着他们被口罩磨破的脸颊,被汗水湿透的衣背,我的眼泪再次盈满眼眶。可想而知,这最初的几个日夜,他们是多么辛苦。

核对病员人数、整理护理文书、规范消毒隔离制度、病区防护流程、终末处理、病员生活护理……细致而高效的准备工作结束后,我们开始查房。下午分组再次演练防护措施;晚8时30分,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第二天诊治工作。望着灯火通明的医院大楼,想起武昌医院的同仁们已经在这里坚持了三天三夜,很多人几乎没能睡一个完整觉,这让我们备受感动。尤其是交接时他们充满信任的眼神,使我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们来了,就要担负起全国人民的信任与重托,打赢这场为了人民健康的保卫战、攻坚战,做好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

晚上8时,劳累了一天的我们刚刚脱下汗水浸透的防护服,感控科主任许朝晖就背着洗消桶来给我们消毒了。

落地武汉的96个小时,点点滴滴,累并充实!我看到武汉医生的苦苦坚守;我看到143名战友的严谨有序;我看到4名极危重患者正在好转……尤其令我们激动的是,两位患者经过空军军医大学医疗专家的诊治,可以出院了!

目力所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只有一次,每个平常的日子都值得记录。晚安,我的亲人!晚安,我的战友!晚安,武汉!

孩子,为妈妈骄傲吧!”

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赴鄂医疗队队员、全科医学科医生张慧娟

2019年岁末将至,辞旧迎新的工作在紧张而忙碌中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并为下一年的奋斗积蓄着力量。

正当我在总结和畅想之际,武汉疫情暴发了。医院高度重视防控和救治工作,向全院职工发出走上“战场”的倡议。此时我的内心是忐忑的,对于未知的风险我怕!然而我不惧!我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有父母的全力支持,此时我充满信心来迎接挑战。但内心还有一丝不忍,儿子再有100多天就要迎来高考,会不会因此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十年磨一剑,在关键时刻,成绩差一点就会给孩子留下终身遗憾,而我也将会自责一生;但是,如果不报名,就是背弃了自己的理想,背弃了自己的誓言,背弃了自己的职业操守,想到急需帮助的患者,我更是于心不忍。二十来年,我一心工作,从未当过逃兵,“非典”没有,“甲流”没有,这次更不应该有!我毅然决然报名。

在重灾区的医院里,我们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连续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甚至都不能直起腰来,一个弯腰下蹲的动作可能就会造成暴露,笨重的穿着对护士的技术是一个考验。在操作前我们都要跟患者解释“有可能会出现不能一针见血的失误”,患者回复“没事,扎吧,能忍受,更能接受”,这让我深深感动,和谐的医患关系让我再次体会到“理解会让天更宽,心更近”。此外,我们也对每个角落进行认真的清洁擦拭,病人出院我们严格执行终末消毒处理,保证下一位患者不会造成交叉感染。就这样我们送走了一个又一个的疑似患者,当看到他们出院时,我们由衷地替他们感到高兴,也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

此时,我想骄傲的对儿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遇到疫情,妈妈在苦难面前敢担当,在急难险重面前豁得出去,妈妈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短暂的隔离再次让妈妈成长,心灵在汗水和泪水的洗礼中得到升华。最后,希望你也不负家人的期望,不畏险阻,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备战高考!

(摘自相关医院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内容有删减)

责编:吕江涛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