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精选 > 正文

上海复工首日众生相:“大考”刚刚开始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  |  上海报道

日前,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接受东方卫视采访时表示,武汉来沪人数排全国首位,切不可掉以轻心。

2月10日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上海复工的第一天,《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绝大多数必须到岗的员工虽然害怕有传染风险,但都已做好自我防控工作,比如带饭、比如不坐地铁改骑单车,但也有少部分员工干脆请假在家不去公司。而另一方面,某文化传媒企业扛不住了,复工第一天就要让部分员工签停职协议,另有服装行业老总对记者表示,如果再停业两个月,就等于把去年全年利润亏了,迫不得已要开工了……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英在2月10日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上海进行了抽样调查,制造业80%的企业有意愿复工,复工率达到70%;软件行业80%以上复工,以居家办公为主,居家办公占到70%。

1

2月9日晚,上海虹桥火车站复工人潮(宋杰 摄)

在上海,防控疫情经济答卷的“大考”这才刚刚开始。

员工赞叹:开工第一天公司送口罩,好暖!

2月10日上午一到岗,泰禾集团上海区域的李先生就惊喜地从行政处领取了当周的口罩,他忍不住第一时间在朋友圈“晒”了出来,朋友们纷纷留言:“现在能送口罩的公司真是好公司啊!” 李先生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每日弹性工作表,向到岗员工每日发放口罩,真的很暖心。”

2

上海复工第一天,有企业送员工口罩(朋友圈截图)

“送口罩”的公司远不止这一家。上海商赢互联网医院人力资源负责人宋小姐对记者说:“我们优先给5名支援一线的地勤人员配送医用防护用具,每天每人供应2个医用口罩。”

此外,上海商赢互联网医院每天要求员工填写《信息健康登记表》,并给予湖北或途径湖北的同事自觉做好隔离观察的温馨提醒。公司建议防疫期间不集中开会,尽可能采取视频或音频会议,如必须集中开会,应严格控制开会人数,建议每次集中会议参会人数不超过 10 人且不超过1小时。

“对我而言,最大的防护就是不坐地铁, 骑单车上班, 虽然家里离单位有11公里,但是安心。”吴先生对记者说。据了解,吴先生所在的单位负责政府审批工作,必须到岗。

“我们公司不错,每个部门每天只能有一个上海户籍的去公司,10号-17号是轮流值班,每个部门微信群里远程打卡上班,楼下指纹闸机配了酒精棉花,中央空调不开,可以去问行政要暖宝宝。研究报告和系统免费开放给客户,支持客户也在家上班,”克而瑞品牌部葛女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小企业:有的在“硬扛”,有的在“下岗”

“复工”第一天,发愁的也不少。

“公司去年年底刚投资近2000万元建成国内最大的蹦床主题乐园,试营业25天完成了将近3万人次客流到店。但现在不能开业,一个月房租加工资近40万元付出去,每个月还有一百多万元营业额不能做,净亏损。这个疫情即使3月底结束,上半年也白忙活了,没有人敢在疫情刚结束就出来玩的。我还有另外一家公关公司,主做大型活动的,上半年四月份之前的业务已经全部取消了,给全员放假到2月底再回来。”上海创业者董先生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董先生告诉记者,圈里类似小公关公司已经直接裁员了,“我和员工商量工资减半,先到3月底再说,后续还不能复工,只能裁员了。”

在上海从事服装行业的李先生2月10日这天也“复工”了。他无奈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不开门不行啊,我也想待在家里不出门。但每天租金和空调费加起来400元,加上服装库存积压贬值很快,正常情况现在营业额应该是每天2000-3000元,现在等于说就是0,接下来又要备夏季的货。幸亏我现在刚好没有专职店员,不然还得再损失点工资。我的店规模不大,假如现在这样持续两三个月,等于把去年的利润全亏了。如果是商业街那些知名大店,租金和人工成本很高的话,那亏的会更多。”

此外,还有上海中小企业主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当前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应尽快拿出能够实实在在帮得上企业的举措来,类似“延迟复工期安排在家工作的需要支付双倍工资”、“员工在家看孩子工资由企业承担”的政策虽然对员工是利好,但对中小企业无异于雪上加霜,有的企业主只能干脆直接解聘了。

“我接到领导通知,去公司办手续,停薪我倒可以接受,毕竟特殊时期,但社保都不给交了,还不开除,要么自己主动离职,要么就回家留职,这个我就很难接受了。”上海某文化传媒公司员工沈先生2月10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该公司70%的员工将面临停薪留职的局面,目前已经在陆续办理手续。

“公司难过我们可以理解,现在就是想争取一下社保继续缴纳。”沈先生说。

3

2月10日午间,上海高架路上的车流比平时稀少很多(宋杰 摄)

到岗后发现感染新冠肺炎,能否认定为工伤?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复工第一天就有公司员工在社交平台咨询关于一旦传染了能否算工伤的问题。

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鞠秦仪律师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关于“员工到岗后,发现感染新冠肺炎是否能够认定为工伤”这个问题,应当要分为两类来分析,一类是从事防控救治新冠肺炎的医护及相关工作的人员,一类是从事社会生产的普通工作人员。

针对前者,《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有关保障问题的通知》写明: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和救治工作中,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或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的,应认定为工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而针对后者这类非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到岗工作后感染的,是否认定为工伤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其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原因、感染情况进行综合认定。   

“根据现有的病例来看,新冠肺炎的感染往往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无论是乘坐交通工具、出门聚会还是到岗上班,都存在感染的可能性,所以很难认定该感染一定是由于工作缘故,也就意味着认定工伤存在相当大的难度。”鞠秦仪律师说。

鞠秦仪律师认为,从员工的角度,自身在复工时要做好防护,积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这样也是保护自身和家人的安全。从企业的角度,在复工的同时,也要按照相应的规范和复工指南,最大限度保证员工的安全。因为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无论是否涉及到工伤的问题,只要存在到岗员工被感染的情况,根据现在的防疫做法,企业的相应人员也会被采取隔离措施,企业的运转必然会受到极大影响。所以,无论是到岗的员工,还是组织复工的企业,都应当提高警惕,共同防范。

责编 | 吕江涛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