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精选 > 正文

除了屋藏两个多亿现金,《国家监察》还点出了赖小民案的一个关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贺诗  |  北京报道

1月13日晚,央视五集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播出第二集,除了详细披露赖小民案诸多“触目惊心,让人瞠目结舌”的细节,亦点出了赖小民案成为“典型案例”的关键原因。

专题片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重要任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其中的重点。但近年来查处的国有金融行业的腐败案件反映出,腐败问题是导致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这个领域党员干部的监督亟需加强。

1

而赖小民案正是被视为腐败问题导致金融风险的典型案例。

两个多亿现金藏屋内,“一分钱都没有花”

2012年9月,赖小民出任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融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18年4月1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赖小民个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19年2月,天津检察机关依法对赖小民涉嫌受贿、贪污、重婚案提起公诉。

在专题片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干部监督室副主任陈清浦总结了赖小民案的特点,“我们也曾经办过多件金融领域的案件,但是都不像赖小民事后查清的违纪违法的这种数额、危害程度、犯罪情节、犯罪手段,都是触目惊心,让人瞠目结舌。”

2

在案件调查过程中,专案组在北京某小区发现了赖小民藏匿赃款的一处房屋,里面有多个保险柜,存放的现金超过两亿元。

为逃避调查,赖小民要求行贿人用现金交付,收钱后他自己开车来这处房子,亲手放到保险柜里,路上还会特意多绕几圈,以防有人跟踪。他和一些关系密切的知情人之间,说到这处房子都是用暗语,管它叫做“超市”。

“拿了就往那儿一放,就像经常会去超市嘛,把这个名字叫超市”,已身陷囹圄的赖小民在接受采访时明显表达了悔意,“一分钱都没有花,都放在那里了,最后组织上都收了。所以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最后又不敢花又不敢用,还提心吊胆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细节与2017年热播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中的一处剧情非常相似。在该剧中,贪官赵德汉也在家中被搜出超过2亿元的现金,他悔恨地说:“我一分钱都没花,不敢啊。”

3

4

实际上,“超市”里藏的巨额现金,只是赖小民违法所得的一部分。除了现金,他还收受大量房产、名车、名表、黄金、字画。他的违法所得最终数额还需经司法机关最终认定。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赖小民违法所得金额巨大,除了本人的贪欲,也反映出金融行业腐败不同于其它行业的一些特点。

陈清浦指出,金融领域的特点是资金密集、资源密集,“实业领域一个项目也就是两三个亿,金融领域一个融资就达几十亿,赖小民也知道自己的‘价格’,知道他能给人带来多大的好处。”

赖小民本人也坦承,在金融行业干久了,钱仿佛变成了一个数字,找人要房要车,成了一件相当自然的事情,“天天跟钱打交道,接触的老板动不动上百亿,给你点钱对他来说小菜一碟,自己也觉得很正常,非常麻木了。”

为赖小民个人升官,华融公司成金融风险制造者

华融公司是一家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控股的国有非银行金融机构,主业是经营处置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但赖小民激进经营、急速扩张,开设几十家子公司、分公司,迅速发展成为拥有银行、证券、信托、投资、期货、金融服务等全牌照的金融集团,严重偏离主业,甚至违背国家政策,参与一些明令禁止国有金融机构涉足的项目。

华融国际(华融公司下属子公司)原总经理白天辉坦言,要想继续升官,赖小民需要业绩的支持,“他不会考虑长期的风险,只要第一时间把规模做出来,实现短期利润,至于这个项目三五年后出现风险,他不会管。因此我们只能去投一些相对高风险的项目,比如说房地产、股票等。”

赖小民在追求政绩的同时,也疯狂谋取个人利益。在他的直接干预下,华融公司向与赖小民存在利益输送关系的私营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这些项目是赖小民自上而下指定合作的,审批程序倒置,下属知道这是董事长的意思,对这些项目的评估把关、风险防控也流于形式。

白天辉说,“有很多项目都是赖小民直接交代的,为了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把一些从市场角度考察的很多因素,要么是忽略了,要么是给美化了。”

在专题片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曹春霞提到,面对监管机构的提醒,赖小民不以为然,甚至斥责监管人员不专业,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金融领域本身专业性比较强,隐蔽性比较强,所以很多事情看似合规。但层层剥离开来,都存在巨大的风险。”

本是不良资产处置者的华融公司,在赖小民的引导下,渐渐异化成了金融风险制造者。出现问题之后,赖小民并未回归正途,反而利用所谓的专业经验,用饮鸩止渴的方式加以掩盖。

“赖小民说了,如果出了风险,我华融就是干不良资产的,我能解决”,白天辉说,赖小民所谓的解决,不是靠技术和运营,而是靠拿更多的钱再去填更大的窟窿,形成恶性循环。

从管理层到食堂大厨,都有赖小民的老乡

党委书记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如果不领导纪检监察工作,反而带头违纪违法,必然导致作风和腐败问题多发。

赖小民自己就说,“党委书记、董事长、法人都是我一个人挑,纪委书记在自己领导的党委下面管,哪有多少权威?纪委书记是我的党委委员、我的部下,说实话他很难监督我。”

华融国际原董事长汪平华直言,在华融公司没人敢和赖小民对着干,“基本上都是老赖说啥就是做啥,我们个人的官帽子,每年拿多少绩效,能获取多大资金支持,都是老赖一支笔说了算。你要是顶他两次、三次,估计你工作岗位就调整了,这有活生生的例子。”

赖小民用手中的人事权,排挤异己、任人唯亲,将国有企业当作自己的私人领地。他是江西瑞金人,华融集团从管理层到食堂大厨,很多岗位他都安排了自己老乡圈的人。

赖小民的用人导向,也使得反对的声音大多沉默,投其所好的人大行其道。华融公司的政治生态严重恶化。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三监督检查室副主任李中华分析说,赖小民本人从内心就排斥党的领导,把华融公司变成了他的“家天下”,“内部、外部的监督全部失效,导致了赖小民案的结果,这是近年来金融领域里面影响极其恶劣、教训极其惨痛的这么一个案件。”

赖小民案揭示了华融公司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纪检部门难以履职、监督严重缺失的状况。这种现象在其他金融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新一轮派驻机构改革向15家中管金融企业直接派驻纪检监察组,正是针对发现的监督薄弱环节对症施策。过去几年里,15家金融企业移送司法的案件总共只有10起,而派驻改革不到一年,已经移送近20起。

责编 | 李慧敏

(编辑:李慧敏 )
(发布编辑:何颖曦)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