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陕西 > 正文

镇安县巩固提升两手抓 ,写好脱贫“后半篇”

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部鸿篇巨制,那么脱了贫、摘了帽只是完成了其前半篇。摘帽以后怎么干?镇安县给出的答案是:及时将工作重心由精准帮扶、脱贫退出转移到精准巩固、全面提升上来,写好脱贫攻坚“后半篇”。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镇安打出了四套组合拳。

第一套:《六条铁律》,摘帽之后不懈怠

2018年6月,镇安县印发书面通报,点名道姓通报脱贫攻坚干部作风问题41个,在全县形成有效震慑。针对通报中的问题,召开集中约谈会,对通报曝光问题涉及的29名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开展集中提醒谈话。“在脱贫摘帽六条铁律执行方面做得不到位,我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难辞其咎,主要是因为站位不够高、责任压的不够实、监督不深入细致导致的。”“约谈是提醒更是鞭策,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找准存在问题,深刻反省差距和不足,将脱贫摘帽作为第一要务,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立行立改。”……约谈对象对通报问题做深刻检查和反省。

这是镇安对全县脱贫摘帽“六条铁律”执行情况进行全覆盖式专项督查后,发通报、提醒谈话的情形。

脱贫攻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为了巩固脱贫成果,针对部分干部作风飘浮、工作落实不力等问题,镇安出台《脱贫摘帽六条铁律》及《脱贫摘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为遏制干部松劲懈怠问题,镇安县委在《六条铁律》的基础上又制定出台了《六条铁律补充规定》,要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所有县级干部每周驻村不得少于“一天一夜”、包户干部不得少于“两天两夜”、驻村工作队不得少于“五天四夜”,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时,纪检检查部门也继续跟进,强化督办检查,加大追责问责力度。

2019年11月24日,镇安县脱贫攻坚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11月督查情况进行了通报,全县11名干部因请假没有请假条、驻村工作日志填写不认真、未严格履行签到手续等问题被通报。2016年以来,镇安县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13件184人。

“六条铁律”,严明了工作纪律,传导了压力,落实了责任,密切了干群关系,树立了干部形象,巩固提升了脱贫成果。

第二套:“一账一平台”,资金安全有保障

据统计,脱贫攻坚战期间,镇安多渠道筹措资金,4年来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3.75亿元,为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

这么大的资金数额,如何杜绝扶贫资金管用脱节、趴窝挪窝、一拨了之、绩效不高、监管不力,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用在刀刃上?为此,2019年,镇安在2018年建立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台账的基础上,又探索推行扶贫资金“一账一平台”管理机制。

“一账”是建立扶贫资金管理台账,包括县镇村三级“项目建设类、民生保障类、政策补助类”三类资金管理台账,全面反映县、镇、村扶贫资金精准“用到哪、怎么用、啥效果”。

“一平台”是扶贫资金监管平台,包括公开公示、行业监管、社会监督、咨询服务四大板块,确保资金使用公开公平公正、精准安全高效。2019年12月,镇安县扶贫资金监管平台系统,已经完成模块设计、信息录入和系统测试,上线运行。

为保障“一账一平台”管理机制的组织实施,镇安县新组建了副科级建制的扶贫资金监督绩效评价中心,在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将监管条条延伸到镇村和部门,并创新设置了监管、咨询、服务等功能。直接对社会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有效巩固脱贫成果。

第三套:实施“353”:农村设施管到位

2017年,回龙镇和坪村为村上主要道路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夜晚来临,村路明亮如初,村民在路上休闲散步,拉拉家常。但是时间久了,有的路灯不亮了,有的还被车撞倒在地。由于没有明确管理责任人,没有具体的维修经费,路灯“趴了窝”,煞了村里风景。

和坪村同样还面临村上活动广场设施、小水利设施管理等问题,有的是能管但是没有经费,有的管属权在县级部门和镇办,村上不好出面。

在脱贫攻坚中,镇安建设了一大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如果管理不到位,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便会削弱,乡村振兴也无从谈起。

为破解这一难题,2019年8月,镇安紧扣“易权到村”和“村民自治”两个重点,探索推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353”管理机制,重点围绕有人、有钱、有机制管“三大目标”,紧扣范围、权属、标准、资金、责任“五个明确”,通过专业、市场、自主管护三种途径,努力实现村有、村用、村管,形成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的良好局面,确保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发挥长效作用。

现在的回龙镇和坪村,路灯又亮了,体育设施也有人看护了,环境也更整洁漂亮了,群众舒心了。

目前,镇安共筹措管理资金2600万元,成立镇管理所15个、村管理站150个,选聘管理人员1487人,确定管理岗负责人740人,推动全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全面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实现了把群众的事交给群众办,增强了群众“主人翁”意识,真正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管护的良好氛围。

第四套:推行“双委制”,集体经济保增长

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人才缺乏、管理不善,经营困难、后劲不足,互助资金管理不规范、优亲厚友等问题,镇安探索推行“双委制”,一方面将所有村的互助资金委托给县农商行规范管理;另一方面,除了村上有能力管理运营的集体经济项目,将其余村集体经济经营项目委托给龙头企业或第三方运营管理。通过签订委托书,采取托管、租赁、入股等形式,引入专业团队,采取市场化手段,厘清权责关系,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的运营质量和效益。

“过去村上没有收入,买袋茶叶、买打印纸都发愁。现在好了,村集体一年有20多万元收入,村干部说话硬气了,腰杆子也直啦。”高峰镇渔坪村支部书记张福成讲起村集体经济,情绪高涨。

渔坪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345户1250人,其中贫困户102户307人。村子立地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群众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辛苦耕作一年,还是难以摆脱贫困现状。

脱贫攻坚使深山里的群众走上了致富路。群众脱贫了,村集体不能“拖后腿”,在4支力量帮扶下,渔坪村集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目前,该村以光伏电站、互助资金、三代四联分红为主,300KW的光伏带动45户贫困户,每户分红3000元,村集体收益7万元;互助资金配股50万元,利息收入2.2万元;以渔洞河水资源入股,招商引资企业发展冷水鱼养殖产业,前三年每年村上收益2万元,见效后每年村集体经济分红3万元;发展牡丹1186亩,“三带四联”村集体年收益4万元。加上2017年前1万元积累,全村集体经济达20万元以上。

如今产业兴、群众富、村庄美,张福成胸有成竹:“我们村蚕桑建园已达104亩,下一步新建小蚕共育室,在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基础上,村集体经济又能增加收益。”

枯燥的数据,却是最有力的事实——

米粮镇光明村筹资21万元,租赁群众耕地200亩,发展烤烟产业,然后将烟田反包给群众种植,按照生产经营占30%、资金占30%、村集体占20%、固定资产占20%的比例分红,2019年村集体可增加收入4万元。

达仁镇丽光村租赁群众土地200亩,发展密植桑园,同时配建小蚕共育室10间,养蚕工厂1500平方米,蚕农收入80万元,村集体每亩提取600元,除地租外,每年净收入6万元。

回龙镇宏丰村流转土地223亩,建设大棚117座,委托给镇安县瑞通宏达公司经营管理,负责为食用菌种植户提供菌袋、技术服务指导、产品回收销售等服务,2018年村集体增加收益6.64万元。

云盖寺镇云镇社区发挥古街优势,利用“云镇手工挂面”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品牌,成立云镇挂面专业合作社,村集体通过提成不断增加收入。

永乐街道办镇城社区通过自主融资,在县城南新街黄金地段建成1800平米商铺,全部对外租赁经营,社区集体每年收取租赁费175万元。

西华村按照“一轴两翼三片区”的产业总体布局,确定以中药材、食用菌等七大产业为重点,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一至两项“长短结合”稳定增收的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截止2018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64.19万元,其中村集体积累10.99万元 ,贫困户分红53.2万。

“双委制”的推行,有效解决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人才缺乏、管理不善、经营困难、互助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发布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