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公司 > 正文

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荣获“2019中国创新榜样”:真正做到产学研融合共进,高效助推创新创业和产业升级

123456_副本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让科研和技术走出象牙塔,真正做到产学研融合共进,高效助推创新创业和产业升级。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孙冰)12月22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经济周刊》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经济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行。本届论坛以“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为主题,超过400位来自政商学界的重量级嘉宾共聚一堂,呈上一场思想盛宴。

本届论坛正式发布了“2019中国创新榜样”名单,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荣膺“2019中国创新榜样”。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崛起,科技与创新是最重要的驱动力。如何让技术走出象牙塔,佛山市南海区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下称“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探索出了一条时代新路。

在今天的珠江西岸,正在形成一条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其中大小制造业企业所面临的最大痛点之一,就是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不足,他们都非常希望能够获得最新的创新成果和先进技术的助力和赋能。而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条连接产业和科研的重要纽带。

成立以来,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就紧盯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的发展目标,重点以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半导体装备和3D打印为核心,对接国内外高端人才队伍及重大科研成果,促进创业团队与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构筑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及孵化的全流程服务体系,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基于此,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创新性地将数控装备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深度结合,以一体化的方式为产业和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

在技术研发上,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依托半导体智能装备创新中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中心、工业机器人技术研究中心、3D打印应用创新中心等技术平台资源,已研发核心产品/装备200多件,授权发明专利超400件。

比如,在芯片封装技术方面,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联合广东工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微电子所、华进半导体等资源,在国内首次实现板级多芯片集成方案。再比如,在机器人应用研发方面,研究院联合博文机器人开展机器人抛光打磨关键技术、教育机器人、巡防机器人研发,共建机器人抛光打磨平台。此外,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还在3D打印、机器视觉、工业互联网等方面,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性技术。

在成果转化上,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采用了场地、资金、人才、技术、管理“五位一体”的资源服务模式,通过连接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聚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要素,并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打造了一个智能制造供需生态圈,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全方位的资源保障。

2017年6月,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联合佛山高新区打造“智汇+”众包平台,这是一个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展示、互动交流、供需对接、产品交易为一体的线上线下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完成1400+个解决方案,走访调研2000+家企业需求,推进79+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因此被授予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平台的成果交易总额超1.3亿元,众包项目超1000个,成果总数超20万个,成果转化项目超1000个。

同时,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也在企业孵化方面取得了骄人业绩。截止2019年底,累计已培育170多个高科技创业团队,孵化156家技术研发型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500个,获批授权专利1600余项。目前,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服务的地方企业、高校、职业院校、中小学校等单位超3000家,累计销售额超20亿元,税收超1亿元,实现技术服务收入超10亿元,带动新增产值50亿元。

当然,这一切的核心和基础都是人才的引育。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已经累计引进高端人才280余名,其中,国内外院士7人,国家级人才20多人,国内外著名教授专家8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有伦、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煜、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张宏等一大批顶级专家学者,成了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的“最强大脑”。

此外,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还充分发挥高端创新育人平台优势,在人才培养上主动与产业升级对接,与市场需求对接,探索出了一条“高校-产教研中心-科技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与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打造了一个开放式、分层次的育人平台。

编辑:陈栋栋

编审:张伟

(发布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