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宏观 > 正文

江苏省溧阳市政府荣获“2019中国创新榜样”:把青山绿水作为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

123456_副本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把青山绿水作为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率先开展“生态创新”实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贾璇) 12月22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经济周刊》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经济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行。本届论坛以“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为主题,超过400位来自政商学界的重量级嘉宾共聚一堂,呈上一场思想盛宴。

本届论坛正式发布了“2019中国创新榜样”名单,江苏省溧阳市人民政府荣膺“2019中国创新榜样”。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如何从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乃至对周边城市形成辐射带动能力?江苏溧阳用行动给出了答案——生态创新。

处在长三角几何中心的溧阳,把青山绿水作为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率先开展探索,生动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何为“生态创新”?在全国人大代表、溧阳市市长徐华勤看来,“生态创新”是溧阳基于长三角区域分工协作和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的现实选择。

溧阳的先天条件给足了徐华勤选择的底气。“三山一水六分田”的地貌,引无数游客打卡。全市林木覆盖率达31.2%,天目湖、南山竹海周边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7月18日,溧阳荣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成为江苏省内唯一获评的地区。

底气背后是行动。为持续涵养绿水青山,溧阳铁腕治山理水。

据介绍,近年溧阳投资4亿多元生态修复废弃矿山50多个;投资7亿多元治理64座水库、32座重点塘坝,投资6.3亿元开展新一轮天目湖水源地保护行动,采用PPP模式投资12.8亿元实施区域治污一体化工程,投资14.8亿元开展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此外,溧阳主动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淘汰落后产能,钢铁、水泥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14年的50.5%下降到22%。强化“以亩均论英雄”,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产值、亩均税收分别增长13%和16%。

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产业、科技、人才等因素在这里与生态聚合裂变。中科院院士杨国桢先生曾这样评价溧阳的发展,“以绿色旅游、绿色生态为基础来加速科技、人才、产业集聚,是一个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想法”。

目前,溧阳形成四大经济占据半壁江山局势。经过三年努力,先进制造经济、高端休闲经济、现代健康经济和新型智慧经济发展,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突破50%,为溧阳转型发展、加速崛起注入了新动能。

重磅企业的加入,为溧阳的产业增添活力。以上汽集团、宁德时代为龙头等知名企业40余家,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基地正在加速形成。

高端人才集聚加快产业步伐。通过生态的吸引,产业的催化,集聚了陈立泉、李泓等行业知名的院士专家和顶尖人才。仅中科院物理所就吸引包括32名博士在内的高层次人才100多人。

经济活力上去了,百姓的腰包也鼓了。溧阳把沙河水库、大溪水库打造成了全国第一家水利设施类的上市公司“天目湖”,旗下的农副和旅游产品100余只。沿线农副产品富硒软米、两湾白芹等成为游客竞相采购的“爆款”。

据不完全统计,网红打卡地“溧阳1号公路”带动沿线10万农民增收。11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和休闲农业星级企业、19家省级乡村旅游区(点)陆续建成,乡村旅游“溧阳模式”俨然形成。引进蓝城集团改造戴埠杨家村,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土地流转收益,还提供了近200个就业岗位,当地“农民”华丽变身为“农业工人”。

2019年,溧阳实现农旅收入40亿元,带动5.4万农户增收。

溧阳围绕“聚焦上海、接轨南京、对接深浙、联动皖南”总体部署,以生态推动区域分工协作、城市能级提升,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长三角休闲康旅目的地、南京科技创新资源南下与杭州科技创业资本北上的交汇点、承接深沪先进制造产业拓展的集聚城和苏皖省际边界地区生态创新合作的示范区。

今年,溧阳被江苏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6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地区之一。将来,溧阳将继续积极探索以“生态创新地、城乡融合体”为特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路径,力求实现“绿色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溧阳方案。

编辑:陈栋栋

编审:张伟

(编辑:陈栋栋 编审:张伟 )
(发布编辑:崔晓萌)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