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陕西 > 正文

杏坛耕耘二十载 造福桑梓千万家 ——西安博硕文化培训学校20年发展掠影

文|王遂社 张代弟

20岁,正值青春弱冠之桃李年华;

20岁,恰逢挥斥方遒之活力四射;

20岁,宛若奇花初胎之矞矞皇皇!

历经20年发展壮大,西安博硕文化培训学校已经成为西安本土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培训机构,被誉为“行业翘楚,杏坛典范”。

1

(王群 摄)

培养目标:博硕兼备

1999年那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英姿勃发、志存高远的王华锋辞去公职,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勇敢地踏上了兴学创业之路。

赤子情怀加上先进理念,让这棵看似不起眼的幼苗,生枝散叶,华盖婷婷。学生很快就从18人、100人、上升到500人、1000人、3000人。目前,在校生已经超过4000人,拥有大雁塔、小寨、高新区等8个分校。“既然从事教育,就要为孩子的一生负责。”王华锋所主张的教育应有“厚其积储以大效于世”之格局,为博硕学校标注了鲜明的特色。

2

(王群 摄)

“厚其积储”就是博硕兼备的严整体系:博指有宽度、有广度、有温度的内涵,硕指有深度、有高度、有厚度的底蕴;老师成为博采众长、博闻多识、博古通今的硕彦名儒,学生成为格局博大、气度博雅、志趣博深的社会精英。与之相对应,教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学生追求品质优良、品德高尚、品学兼优;方法路径是:通过道理入脑、情感入心、践行入实,将理性指导、灵魂驱动和价值实现融为一体,把国家层面的价值观目标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博硕兼备,立德树人。这是培养目标,也是成长哲学。

3

(王群 摄)

致胜“密码”:追求“剩余物”。

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发现学习意义,探索方法规律,学会应用变化”。在王华锋看来,教育的秘诀不在于教给孩子多少外在的知识,而是解放孩子的精神,释放孩子的潜能,激活孩子内心强烈的欲望,让存在感、获得感和成就感激活蓬勃的内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博硕教育一直倡导问题精准、路径清晰、目标明确。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主线,以学情为依据,以习得为重点,以促进思维发展为目的。老师的提问,不仅有质疑,有思考,有判断,还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升华与提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感悟与启示,昭然若揭、幽远深邃的唤醒与引领。学生的反应,不仅要乐于展示,敢于质疑,善于合作;还要强于进取,勇于超越,精于变通。

一间教室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剩余物”的积累,引爆了学生的动力,提升了教学的活力,丰富了思维的魅力,使“课堂和学校成为令学生激动、让学生向往的地方”。

4

(王群 摄)

使命担当:活动育人

研究表明,“当学生感受到教育者对他们抱有高期望值时,他们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所谓高期望值,就是眼界和格局的期望。只有老师不断思考一些“形而上”的东西并去实践,他们才会有超越分数的格局,学校才能有真正的教育。好老师不仅能看到课本,更能呵护学生灵魂。

“渺小的国民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要超越渺小,必须培养以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为内涵的主体性,途径只能是从皮肉上熬出信仰,从痛苦中锤炼意志。使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刻骨铭心的经历与感受。王华锋以身作则,穿越腾格里沙漠、走玄奘之路、登奥太娜雪山、参加以色列信仰之旅、游历北欧三国,在行走中磨砺意志,脱胎换骨,坚定信念。在他主导下,从2006年开始,学校每年都要组织老师和学生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的夏令营和研学活动,足迹遍及华夏神州、港澳日韩。“野战排”还把帐篷搭进了孩子的灵魂深处,通过设身处地地体验,驱除“渺小”和怯懦,强化意志和胆识。教在今天,想到明天,在行走、追问与思辨中,把知识变成能力,把能力变成智慧,把“牛腩”转化为“肌肉”。所谓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无不得益于知行合一的执着与坚韧,得益于成长的淬炼与超拔。 

5

(王群 摄)

20年栉风沐雨,20年茹苦含辛。20年呕心沥血,20年高歌猛进!20年来,博硕学校以初心打造品质,以使命激励情怀。对学生,注重全人格培养;对老师,倡导全方位提升。精品研学,对标清华北大;师资培训,携手京沪欧美。夯实基础,助莘莘学子圆梦;国际视野,建鼎鼎一流功勋。

6

(王群 摄)

20年,先后有5万多名学子从博硕出发,在担纲领衔、造福社会的感恩之旅大显身手。王华锋用一所学校的芳华靓丽一座城市,博硕精彩人生。

7

(王群 摄)

杏坛耕耘二十载,造福桑梓千万家。才闻弦歌奏风雅,忽见桃李满天下!

(发布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