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四大家族捐钱捐地,能否解决香港社会深层次矛盾?

有四大家族牵头,香港的社会民生问题会否迎来新的转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燕 | 北京报道

编辑:谢玮

编审:张伟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第19期)

p96 视觉中国

图|视觉中国

李嘉诚基金会10月4日宣布,为支持本地中小企业度过时艰,纾缓压力,李嘉诚基金会将捐资10亿港元,配合特区政府支持措施和发放机制,及时帮助有需要的本地中小企业。

“配合政府新宣布的20亿中小企备用资金,期望基金会这10亿能起带头作用,欢迎各界提供意见,合心合力,集思广益 ,一以贯之。” 基金会主席李嘉诚在新闻稿中说。

随着香港局势发展,香港各界除了进一步呼吁止暴制乱,更多人开始将关注的问题投向影响香港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李嘉诚基金会之前,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新世界”)就宣布,将捐出部分农地用于兴建公共房屋等,希望纾缓香港社会房屋短缺问题。

有四大家族牵头,香港的社会民生问题会否迎来新的转机?

新世界带头捐地,

纾缓香港社会房屋问题

9月25日的集团业绩发布会上,新世界执行副主席兼总经理郑志刚宣布,集团将捐出不同地点总共300万平方呎(合27万多平方米)的农地,捐赠对象包括香港特区政府、社会企业或慈善团体,用于兴建公共房屋及相关设施,以回馈社会。

郑志刚表示,已经与社会企业“要有光”达成合作,捐赠了临近天水围港铁站的三幅占地约2.8万平方呎(约2601平方米)的农地来兴建全港首个大型“创意社会房屋”项目——“光村”,提供超过100个面积各300平方呎(约27.87平方米)的住宅单位,给一些低收入家庭租住,预计最快2022年建成。未来亦有意将300万平方呎农地中的100万平方呎继续捐给该机构。如果政府有需要用之建设公共房屋,新世界集团也欢迎做进一步研究。

美银美林研究资料显示,新世界持有农地面积约1700万平方呎,也就是说,此次新世界共无偿捐赠出其在港农地储备近1/5的面积。

按照今年香港政府订立的农地补偿回收价1124港元/平方呎计算,新世界此次共捐出价值约33.72亿港元的农地,可谓大手笔。

郑志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捐地是为了支持、纾缓香港社会的房屋问题,可以给政府用来兴建公营房屋,或是给一些社会企业、慈善机构来建造创意型的社会福利性质的房屋。他同时强调,为避免被外界认为有利益冲突,捐出的土地周遭均无集团的发展项目和其他土地储备。

值得注意的是,新世界并非香港首个无偿捐地的地产开发商。2013年,恒基兆业地产将一幅位于屯门10万平方呎(约9290平方米)的土地捐给博爱医院,用于兴建长者宿舍。2015年,恒基兆业地产再次捐出位于元朗6.3万平方呎(约5853平方米)给香港慈善组织保良局,用来兴建青年宿舍。以上两个项目预计2021年落成。2016年,新鸿基地产亦捐出元朗一幅10180 平方呎(约946平方米)土地给香港公益团体圣公会,用来兴建青年宿舍,预计2022—2023年落成。

香港地产界发声,

配合特区政府增加房屋供应

面对新世界的大手笔,其他3家地产豪门纷纷出面表态。

长实集团日前回应香港媒体问询时表示,农地作房屋发展完成需要时间,可能较长时间才能让有需要人士受惠,但集团会就这方面做出研究。

恒基兆业地产则表示,过往曾捐地兴建安老院舍、青年宿舍及提供单位做过渡性房屋,恒基兆业地产可以与政府磋商,积极协助增加房屋供应,照顾不同阶层的需要。

新鸿基地产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此前曾表示,明白香港房屋供应严重短缺,愿意积极配合特区政府增加房屋供应的措施,并会尽最大努力加快兴建住宅项目。

美银美林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香港四大地产商手中共计有1.02亿平方呎(约947.6万平方米)的农地储备,大多位于香港新界。

其中,恒基兆业地产的储备最多,约4500万平方呎。新宏基地产和新世界紧随其后,李嘉诚名下的长实集团储备最少,约900万平方呎。

香港地产建设商会执委会主席梁志坚发声,表示认同新世界捐地的做法。他同时指出,地产开发商的利益是次要,最重要是法律上可通过。但有地产商愿意捐地是好事。

中原集团主席施永清在接受电台节目访问时表示,新世界捐地对增加土地供应有帮助,但香港需要数以千万呎土地,故宜多管齐下增土地供应,其中最快方式为增加地积比率。

香港专业地产顾问商会会长蔡志忠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香港房地产开发商愿做此举是一个好的开始。房屋问题是香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拥有大量土地的香港开发商应负起社会责任,这对缓和香港当下社会矛盾、扶助弱势群体都将有促进作用。他表示,房屋问题是现在香港建制派和泛民派都承认香港应亟待改进的地方,因此可由此入手,推进社会和解,“这需要经济界人士做更多事情。”

“假使四大开发商每家也能像新世界一样捐出300万呎农地,那就是1200万呎农地,按5倍的容积率计算,可以建造6000呎房屋,即约15万套公屋。目前香港有超过20万人在排队申请公屋而不得,如果这得以付诸实践,将可让许多香港人更快成功上楼。”蔡志忠说。

p98 香港房屋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 月底,共有147900 宗一般公屋申请,一般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为5.4 年。

香港房屋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 月底,共有147900 宗一般公屋申请,一般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为5.4 年。

解决住房问题,香港不能再等了

近月来,随着有关香港楼价的矛盾再次引起社会冲突,香港多名议员建议政府须立即着手解决住房一事,其中的关键,就是建议政府以不同方式获得土地新资源,并做发展用途。

土地供应不足是香港楼价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香港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公开的数据显示,香港土地面积1111平方公里,在已建设的24.3%的土地中房屋用地仅占6.9%。2005年后,香港土地开发进展缓慢,公营、私营房屋落成量大幅减少。根据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及房屋署数据,2007—2016年,当地平均每年住宅落成量约25700个单位,较前10年下跌超过50%。

香港《长远房屋攻略》2018年进度报告指出,未来10年,香港公私营房屋新供应比例定位7:3,但事实上,香港政府能觅得土地并不足以支撑这一目标。

除了地产商捐地,香港各界也在寻求新的解决途径。

9月初,香港民建联在报刊登全版广告,促请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增加土地供应,大量兴建公营房屋,缩短公屋轮候时间,争取达到“3年上楼”的目标。

9月25日,由香港前特首董建华牵头的智库“团结香港基金”建议,特区政府应参考新加坡组屋模式,推出“港人组屋”计划,政府应重推“租置计划”,具体内容包括以平均单位市价的二五折出售公屋单位,为40岁以下首次置业但不符合申请居屋资格的青年提供“首置免息贷款”等。

9月26日,香港地政总署发布公告,称根据《收回土地条例》等多项法规,拟收回逾748幅私人土地,涉及面积约68公顷,以发展位于香港北部新界的新市镇工程。

《收回土地条例》是香港特区的一项法令,根据其规定,每当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决定须收回任何土地作公共用途时,行政长官可根据本条例命令收回该土地。据香港媒体梳理,1997—2017年期间,特区政府共引用该条例收地196次,其中用作兴建公共住房仅11次。

蔡志忠表示,香港政府应在房屋问题上做更多工作,尤其期待政府能在10月的施政报告中发布更多“大刀阔斧改善香港人住房的动作”,出台长远并可实施的房屋政策,以稳定人心。“香港以往奉行的‘小政府大市场’的管理理念已越来越行不通,政府真的要加大力度改变,考虑类似新加坡的组屋政策。”


2019年第19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9年第19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