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厨房 > 正文

新中国经济70年·全国科学大会|亲历者杨乐:我赶上了科学的春天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重要观点。

70年logo

全国科学大会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重要观点。这次大会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国家百废待兴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邓小平的讲话澄清了长期束缚科技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打开了长期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捁。1981年,党中央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发展方针。从此,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深刻影响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事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轨迹。

p68 1978 年3 月18 日,全国科学大会会场。新华社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会场。(新华社)

p69

我赶上了科学的春天

1978年3月,北京依然春寒料峭,杨乐和他的同事们却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从当年3月18日到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科技界知名学者5500多人与会,连同列席代表共7300多人。作为广大科技工作者代表,杨乐上台领取“全国科学大会奖”。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号召“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邓小平的讲话令杨乐记忆犹新。

敏感的人们当时就意识到,全国科学大会的筹备和召开,是对“十年动乱”中遭到严重破坏的科技工作的全面拨乱反正,彻底解放了知识分子。此后的发展也一次次用实践证明“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论断是多么强烈地推动了中国的进步。

从“臭老九”到“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当年33岁的任正非也参加了这次大会。2019年,他回忆当时参加大会的情景时说:“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我们听了很多前辈作报告,包括陈景润。当时我们听得泪流满面,太感慨了,国家终于承认我们是这个国家的‘儿子’,邓小平讲话中说我们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全场欢声雷动,我们是工人阶级了,不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了,很兴奋。”

如今的人们也许不太明白任正非所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顶帽子曾经有多么沉重。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赵忠贤在2018年的一次座谈会上回忆起了“文革”中的待遇。那时,他在中科院物理所参与一项国防任务,在和人因工作的问题而发生矛盾后,竟被骂“你个臭知识分子”。赵忠贤的遭遇是我国当时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在“文革”“十年浩劫”中,科学技术领域成为重灾区。解放以来17年的科技工作被当作“反革命的资产阶级科研路线”遭到彻底否定。

杨乐回忆,他和张广厚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1962年毕业,1966年研究生毕业。“文革”开始后,他们不得不停止了研究。那时,他们还住在中科院数学所的集体宿舍。要么政治学习,要么写大字报,要么到学校看大字报,就是不能看书学习研究,否则就会被批为走白专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后来,又到农场劳动、到中学教书、到工厂干活,直到1971年,周恩来总理过问科学院的工作,研究环境稍有转机。

1972年,陈省身、杨振宁等科学家回国访问,他们看到中国的状况后委婉地表示,基础理论研究还是有意义的。1971年底到1972年初,杨乐和张广厚重新开始了研究工作。首先是搜索本领域世界最前沿的进展。其间,他们看到了一篇美国同行的文章,文中提到了杨乐和张广厚的研究成果。原来,“文革”前,杨乐和张广厚发的一篇论文,恰好解决了英国数学家W.K.Hayman提出的一个问题。从那时起,杨乐和张广厚先后在函数值分布理论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

1976年5月,美国纯粹数学(相当于国内的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想深入考察中国的数学研究水平。中方组织了60多场学术报告,但美国人的总体评价是,中国的数学研究与世隔绝,研究水平比较一般。不过,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与杨乐、张广厚的“函数值的分布理论”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一切都亟待改变。

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前后

杨乐说, 全国科学大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在此前后,党中央还有一系列的重大举措来拨乱反正,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新的征途上奋勇前进,比如说给“文革”中间受迫害的老科学家平反昭雪,恢复高考和研究生的考试,恢复学术职称(在党中央的批准下,1977年10月,中科院破格提升陈景润为研究员,提升杨乐和张广厚为研究员)、实施国家津贴,恢复科学系统和学会的活动,制定全国学科发展规划,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等。

1977年7月,邓小平正式复出。1977年8月4日,邓小平亲自提议召开并主持的全国科教工作座谈会,全程5天参加会议的全部议程。

原国家科委副主任吴明瑜如此评价:“如果说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预示着科技春天的到来,那么这次会议就是春天前的惊雷。”

1977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明确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能不能把科学技术搞上去,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

大会各项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许多故事流传至今,依然动人。

陈景润的故事就与全国科学大会紧紧相连,成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重新得到尊重和重视的标志。

1978年1月,《人民文学》发表《哥德巴赫猜想》,之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转载了这篇长文。

一夜之间,科学家成为全国上下崇拜的偶像。

不仅是科学家的春天

1978年,杨乐和他的同伴张广厚一道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杨乐第一次听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全场掌声雷动。“就在今天,中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杨乐当时想。

作为全国科学大会的组织者之一,吴明瑜认为,在全国科学大会前后,邓小平改革的思路已经非常明确了。通过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推动科技教育界的改革,一下子就带动了全国各个方面,促进了全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宣告了全面改革开放的开始,而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已经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在科技领域,全国科学大会之后,从中央到地方,迅速平反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恢复专业技术职称,提高知识分子待遇,改善科研工作条件,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每一项政策的改变都在此后的发展中凸显其价值。比如,允许学者重新走出国门。杨乐说,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国家选派了大批访问学者到美国、西欧、日本等国进修,他们刻苦努力,回国后成为科研战线上的骨干。1977年开始恢复高考的学生,认真学习,许多人毕业后在国内外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逐渐成为杰出的专家学者。

全国科学大会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制定的科学技术发展长远规划,也为中国后来制定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奠定了基础。

杨乐介绍,新世纪以来,从中央到省、市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都大力支持科研和教育,经费支持逐年迅速增加,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努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研和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学术交流和对外开放。

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用诗人的语言宣布:“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数十年过去,时间已经见证并且仍将见证科学春天的勃勃生机。

(撰稿:《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李永华 )

编辑:陈栋栋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第18期)


 

2019年第1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9年第1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