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厨房 > 正文

新中国经济70年·公私合营|亲历者李建勋:民族工商业改造,老店同仁堂新生

1954年9月,政务院通过《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条例规定:对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应当根据国家的需要、企业改造的可能和资本家的自愿。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70年logo

公私合营

1953年至1956年,新中国用4年时间完成了三大改造。这是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与农业改造、手工业改造一起,民族工商业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基本形成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所有制。1954年9月,政务院通过《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条例规定:对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应当根据国家的需要、企业改造的可能和资本家的自愿。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p35 1956 年,上海,公私合营信大祥绸布商店挂牌成立。FOTOE

1956年,上海,公私合营信大祥绸布商店挂牌成立。(FOTOE)

p36

民族工商业改造,老店同仁堂新生

我是在同仁堂公私合营之前的1953年来到同仁堂的。1948年解放军围城打仗,当时的同仁堂虽然名气大,但是因为战争的缘故销售量并不高。我记得当时的统计显示,1948年同仁堂的年生产量为16万元(旧币),销售额只有30万元(旧币),销售情况并不太好。

众所周知,同仁堂是闻名全国的中药店,总店设在北京,创建于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1948年底时,京城同仁堂乐氏第十三世乐松生主事。此时,同仁堂资产约有80万元(旧币),职工190余人。

实际上,早在北平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就把未来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的保护政策送到乐家了,但是乐家人对政策将信将疑,乐松生为此还去了天津他自己名下的达仁堂当了副职,以静观北京的变化。

1948年就已经是同仁堂经理的乐松生能回到同仁堂主事,则缘于1950年同仁堂发生的一起劳资纠纷。请回乐松生以后,劳资双方的谈判才获得成功。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来临,城市资本主义同农村的联系被割断,资本主义独立生存的条件已经失去,资本家第一次发现自己真正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开始意识到,工商业改造已是大势所趋。于是,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开始对前途感到茫然,终日惶惶不安,甚至对生产已是无心过问了。在公私合营之前的同仁堂也曾经是这样的状态,乐氏企业有好几家,谁也不好好经营企业,也不肯带头申请公私合营,同仁堂的发展一度停滞不前。

那时同仁堂虽然有190余名职工,但是做药的工人也就40多个,解放以后,尤其是1950年、1951年,政府不仅没有没收同仁堂的财产,反而加大了对民族资本家的扶持,帮助同仁堂和全国合作总社等签订了销售合同,40多个工人一下子就忙不过来了。

率先合营

1952年,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来到同仁堂视察,由于中药原来只有丸、散、膏、丹四种形式,彭真希望国药也能搞搞创新,他建议同仁堂能够把中药片剂也研制出来。

为了避免损害同仁堂的利益,乐松生先以天津达仁堂的名义成立了国药研究所,并聘请了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郑启栋从事中药剂研究。1953年,郑启栋带领学生们成功研制出了银翘解毒片、香连片、女金丹片和黄连上清片等四种片剂,改变了中药没有片剂的历史。

那几年,在政府扶植下,同仁堂的生产逐步发展起来,这可比同仁堂自己经营强多了。原来同仁堂经营讲究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乐家的子女们所开的店都不能用同仁堂的名字。所以原来一个店的时候人手还能忙过来,可是大量的合同签下来以后,工人们就不够用了。1953年,北京市工会组织就在北京市的其他药店里抽调了100余名表现积极的青年充实到同仁堂,这才让同仁堂的职工人数一下子增加到了280多人。我那时在另一家药店工作,因为我是共青团的积极分子,也一起来到了同仁堂。开始我做“给药丸制造蜡皮”的工作,一年后调到了同仁堂的门市药店做保管员。

乐松生亲眼看到了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保护,他对公私合营的事也积极起来了。于是他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也开始慢慢地说服自己的家里人接受公私合营。1954年,乐松生带头向国家递交了公私合营申请。

1954年8月27日,同仁堂公私合营大会召开,公私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

公私合营对于同仁堂的工人们来说非常高兴,因为他们感觉一下子解放了。原来同仁堂有一个规矩,就是招来工人都要改名字,工人们虽然感觉受了侮辱,但是也没有办法。合营后工人们自己的名字恢复了,大家也都更积极地去做工了。

同仁堂是提前一年多的时间合营的,同仁堂合营后,推动了北京市其他私营工商业的合营。1955年初,彭真到同仁堂检查工作并会见了乐松生,肯定了他在公私合营中的表现。不久,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了乐松生,毛泽东亲切地询问了乐松生的生活、工作和同仁堂生产情况,勉励他为国家医药事业多做贡献。周恩来转达了他的妻子邓颖超对乐松生的问候。邓颖超早年曾在天津达仁女子学校任教,而这所学校的创始人是乐松生的伯父乐达仁。

四马分肥

公私合营后的同仁堂,企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同仁堂内部建立健全了党、政、工、团的领导组织,增建了企业各项的管理制度。国家还投资扩建厂房,增添生产设备,促进生产迅速发展。在管理上,破除了不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经营方式,原来同仁堂是一厂一店,自己生产自己销售,生产面比较小。公私合营后,企业在国家统一安排下,北京市别家店的药同仁堂也可以生产销售;同时在销售面上,也由一家一店自己销售,扩大到全国销售。

同时,在国家的扶持下,同仁堂像中国其他中药企业一样,彻底摆脱了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简单的手工操作逐渐被机械化、半机械化的设备所替代。结果是素以“质高价昂”知名于世的北京同仁堂成药,在公私合营后连续几次降价,成为质高价廉的产品,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1956年,同仁堂建立了工厂管理委员会,简称工管会,目的是对同仁堂实现企业民主管理。工管会只承担决策,而不是一个生产管理的执行机构。工管会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同仁堂的管理体制。

实行公私合营后,企业利润被分成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部分,即所谓“四马分肥”,国家和工人所得占了大头。作为中国民族资本家的代表,同仁堂的乐氏家族经历过彷徨不安到主动接受的过程,但后来发现,“四马分肥”不但没有减少他们的收入,反而给他们带来了更高的红利,工人的收入亦因此翻了番。比如解放前,四大房每年在铺面上提取银子4万两,解放后四大房每年提取5.6万两。1953年,按照“四马分肥”原则,四大房共分得红利171561元,超过原来所得两倍多。仍任经理的乐松生乐不可支:“原来担心合营会影响生产,没想到合营后业务发展这样好。”

公司效益好了,工人的收入亦翻了番。1953年1月,我在同仁堂工作,月收入能买180斤小米。而“四马分肥”后,我的工资开到了每月62.5元,而当时的小米是每斤一毛三,我的工资合480斤小米。收入只是一方面,公私合营后的工人们有了“主人翁”的感觉,干劲十足。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

有一组数据最能说明同仁堂公私合营以后的效果,1949年到1959年10年间,同仁堂的职工从194人增加到540人,其中460多人是纯工人,生产总值也从1948年的16万元增加到了1959年的1251万元。

公私合营以后乐松生的社会工作也多了起来,自己忙不过来,就聘请了乐益卿和同济堂的刘景玉做副经理,自己则抽出时间来做其他社会工作。

1955年,乐松生当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后又出任北京市副市长。1956年1月15日,这一天,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乐松生代表北京市工商界同业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向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报喜。

(本文为《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的报道)

编辑:邹松霖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第18期)


 

2019年第1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9年第1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