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安徽 > 正文

合肥:打造生态强市 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9月25日上午,合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丁志松介绍了合肥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吴晓光  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 吴晓光 摄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合肥市生态环境保护事业飞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逐步实现了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生态“高颜值”、发展“好气质”大美合肥的良好愿景,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顶层设计筑牢“生态屏障”

发布会上,丁志松介绍说,在顶层设计方面,合肥市首先提高政治站位,建立“高位推进”机制。在安徽全省率先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双主任制的合肥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实行党委主要领导负责的“河长制”,建立市领导包保突出环境问题制度。

同时,合肥市立起制度屏障,凝聚“绿色发展”共识。从顶层设计入手,围绕巢湖治理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制定完善政策。一系列政策、制度、办法的制定出台,进一步完善了合肥市生态环保工作的政策和制度框架体系,全市上下形成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打造蓝天白云水清岸绿大湖名城的广泛共识。

继河长制之后,合肥市坚持改革创新,开创“合肥治理”模式,建立入河排污口治理长负责制度(简称“排长制”),全市157个入河排污口共设立由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的“排长”102名,解决治水“最后一公里”落实问题。在安徽全省率先探索实行林长制,合肥市设立各级林长4584个,其中市级19个、县级212个、乡级1155个、村级3198个,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工作全覆盖。此外,合肥市还8次围绕巢湖开展巡湖活动,在市级层面推动跨区域河流联防联治,建立“三河联席会议”制度。

合肥市突出环境改善,共享“生态文明”成果。据统计,2018年,全市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查出“散乱污”企业1826家,全部完成整治;加快培育战新产业,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18%左右、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0%以上。着力实施林业增绿增效和绿化提品,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开展生态示范创建,肥西县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合肥高新区成功创建省内首家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改善环境促经济转型发展,以生态示范创建促环境民生好转,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福祉。

全面攻坚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据丁志松介绍,为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合肥市的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首先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近年来,合肥市攻坚克难“治水”,水环境持续好转。以控源截污、节水净水、生态修复为重点,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全市水环境持续好转。水源地保护整改工作全面完成,生态环境部交办的饮用水水源地市级40个问题、县级17个问题和再排查的80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其次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该市下大气力全面整治涉气环境问题,强化控煤、控尘、控气、控车、控烧等“五控”措施,严格落实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全市空气质量持续好转,PM2.5、PM10年均浓度已实现连续5年“双下降”,并提前完成了PM2.5“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2019年上半年,该市PM2.5年均浓度51.2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70.7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6.7%、11.7%,空气质量优良率66.3%。

第三,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合肥“土十条”全面实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核实工作圆满完成,全市468家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清单核实完毕,与85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签订了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同时建立固体废物污染防控长效机制,全面调查固废企业清单,深入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扎实开展固体废物排查整改,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行为。

第四,纵深推进巢湖综合治理攻坚战。围绕“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巢湖”总体要求,以巢湖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纵深推进“河长制”、全面建立“湖长制”,加快推进巢湖综合治理。连续实施六期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投资近200亿元。2019年1-8月,巢湖东半湖水质保持Ⅳ类,西半湖由Ⅴ类好转为Ⅳ类,全湖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浓度较去年同期均明显下降。

第五,实施生态环保与修复建设行动。扎实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内项目清理行动,巢湖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禁止新建、扩建排放水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清理整顿饮用水水源地及巢湖红线范围内违法建设问题375个。同时全面加强滨湖生态带建设,规划建设环湖10块湿地,总面积1万公顷。截至目前,完成湿地修复面积43.1万平方米,清退湖面面积4.5万平方米,恢复岸线1.3公里。

第六,统筹推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重点支持工业绿色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合肥市累计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省级“绿色工厂”23家,2家企业获批为国家“绿色设计”试点企业;9个绿色专项获得国家支持。推进光伏城市建设,合肥市建成各类光伏发电并网项目超过1.8万个,装机规模超2.2GW,持续多年居省会城市之首。巢湖市作为全国首批100个试点县(市),实现全域17个乡镇(街道)160个行政村垃圾分类试点全覆盖。

驰而不息打造生态强市

丁志松介绍说,为打造生态强市,合肥市强化学习,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入脑入心入行”。培育壮大绿色产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在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持续聚焦发力,努力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鼓励引导重点企业、重点园区依托“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绿色园区”创建,不断提高绿色化生产水平。

同时,借力科技,绘制污染防治攻坚战“一张指挥图”。合肥市强化部门通力协作,加快建设覆盖全流域的地表水质监测网络,实现入湖河流市考断面、主要排口、主要支流水质实时监测。推进重点排污单位和主要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一体化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天地空”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推广空气微观子站、小型标准站建设,构建机动车排气污染“天地人车”监控平台,网格化监控空气质量。开发集监测数据采集、数据融合、数据处理、模型推演、预测预警、应急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环境大数据平台,实现环境可视化管理,探索污染防治攻坚战“一张图”指挥。

为确保水、气、土及其标志性战役“打得赢”,合肥市全面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柴油货车治理等系列专项行动,加强区域联防联控。构建严密的危险废物产生、收集、处置等全过程监管体系。

此外,合肥市科学谋划,构建齐抓共管“大环保”,增强基层环保队伍力量,保证基层网格发挥作用。同时加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法院联动,开展跨区域、多部门联合执法,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典型案件。探索建立“河(湖)警长制”,实现“警长”与“河(湖)长”全配套,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进程中,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吴晓光 王文瑄)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