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宏观 > 正文

外媒记者:“中欧专列给沿线国家带去了更多机会”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贺诗)9月23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短期访学班(下称“访学班”)部分成员来到西安国际港务区,现场采访“长安号”中欧班列有关情况。

中欧班列是一种新型运输形式,相比海运和空运,具有明显优势。西安国际港务区陆港集团副总经理赵越介绍说,货物从陕西西安运到德国,若走海运需50多天,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直达德国汉堡,仅需16天左右,物流成本则与海运基本持平。同时,相比空运,“长安号”的运输成本只有其1/5。

西安国际港务区(刘龙 摄)

西安国际港务区(刘龙 摄)

访学班中的不少成员此前对中欧班列都有所耳闻,有的甚至还做过中欧班列的相关报道。

“我知道从义乌到西班牙马德里也开通了中欧班列,‘长安号’与到马德里的班列有什么不同?”西班牙埃菲社北京分社社长加西亚·哈维尔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长安号’运送的货物侧重于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赵越介绍说,西安国际港务区正着力打造科技型加工制造企业基地。2018年,仅在智能终端制造方面,就引进了深圳等沿海城市科技型加工企业49家,目前,中百佳电子、思赢电子、大疆实业等11家企业已落地西安港,产品将出口美洲、欧洲、中亚、日韩、南亚等地区和国家。

实际上,利用地理优势,西安港也与义乌、宁波、上海、厦门等货源地进行直接合作,开行西安至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港口、沿边口岸及主要货源地的班列,强化西安港国内、国际物流枢纽和集散功能。目前,西安港已成为国内“一带一路”商品的集散中心。

访学班成员在西安国际港务区采访(贺诗 摄)

访学班成员在西安国际港务区采访(贺诗 摄)

2018年,“长安号”中欧班列共开行1235列,是2017年的6.37倍,运送货物总重达120.2万吨,是2017年的5.18倍,重载率达到99.9%,实现了重载率、货运量、实载开行量三项指标全国第一。

赵越介绍说,截至目前,2019年以来,“长安号”已开行1073列,今年达到1800-2000列的预定目标问题不大。

对此,哥斯达黎加《民族报》记者阿曼多·梅尔加感慨道,“可以想象,中欧班列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沿线国家带去了更多机会。”

编辑 陈惟杉


(网络编辑:王宁)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