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安徽 > 正文

安徽合肥:“水陆空铁”全面发展 跻身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9月2日上午,合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负责人依次发言,通过数据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合肥市基础设施和交通建设成就。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现场。吴晓光  摄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现场。吴晓光  摄

十八大以来,合肥公路、铁路、空运、水运全面发展,综合性交通枢纽建设取得亮眼成绩,立体城市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数据显示,目前,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拥有客运航线90条,其中国际和地区航线13条,每周航班达2068架次,创历史新高。2018年新桥机场跻身千万级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111.1万人次,同比增长21.5%,增速在全国37个千万级机场中位居第4。

当前,新桥机场二期建设正高标准推进,按照规划,到2030年,年客运吞吐量将达到4000万人次。同时,合肥境内的庐江电力通用机场即将开工建设;肥东白龙、肥西官亭、合肥(滨湖)等通用机场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铁路方面,合肥的枢纽地位不断加强。目前,全市铁路营运里程526.2公里,快速客运铁路289.2公里,铁路网密度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已与四大直辖市互通高速动车,14个省会城市开行高铁动车,高铁当日往返通勤圈已经形成并不断扩展。

2018年合肥铁路发送旅客3983万人次,而2010年,这一数字仅为1518万人次。预计随着枢纽建设的进一步提速,到2030年,作为全国19个重要综合铁路枢纽之一的合肥,年旅客发送量将超过5000万人次。

十八大以来,合肥水运实现飞跃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航道总里程有706公里,其中通航里程472公里,Ⅳ级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从无到有取得重大突破,达到176公里,环巢湖高等级航道网初具规模。

据了解,合肥港集装箱综合码头自2010年12月开港以来,持续“加速跑”,集装箱吞吐量常年保持高位增长,2018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万标箱,年均增长近30%。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码头69座、泊位125个(其中千吨级泊位61个),年综合通过能力5500万吨、50万标箱,生产用装卸机械271台,生产用仓库510783 平米。2018年合肥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787万吨。

未来,合肥港将形成“一湖六线、一港七区”的总体布局体系,逐步发展成为以大宗散货、件杂货、集装箱运输为主,兼有旅游客运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对外通达能力提升的同时,合肥市内部公路交通条件也得到大幅改善。截至2018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08万公里,公路密度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21倍。其中,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1.89万公里,遍布全市农村地区。

加速构建“高快一体”立体城市交通网络

自2008年第一条高架桥通车至今,合肥已建成通车10座高架桥,高架通车总里程已突破72公里,未来合肥市高架路网将形成“环+放射”型格局,实现从“到达”到“快速到达”的飞跃。

在空中高架桥腾飞的同时,地面路网建设也在“加速度”,畅通一环、方兴大道快速化改造(始信路—长江西路)、长江西路快速化改造等也在同步进行。

合肥轨道1号线、2号线投运,轨道交通实现“十”字换乘,轨道交通3、4、5号线和1号线三期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合肥市民的地铁出行梦变成现实。2019年以来,客运总量为1.15亿乘次,日均客流量达48万乘次,线网运行图兑现率100%,列车准点率99.98%。

早在2013年,合肥“1331”市域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正式公布,截至2018底,共计完成各类建设项目426项,累计完成投资约603亿元,建成道路418公里,房屋812.4万平方米。

其中,有3项工程获得“鲁班奖”、6项工程获得“全国市政金杯奖”、2项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2项“金刚奖”、30余项工程荣获安徽省“黄山杯”奖。

2019年,合肥市重点局承担各类在建项目131项,总建筑面积464万平方米,道路总长度101公里。截至7月底,已完工13项,累计完成投资额53亿元。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市重点局将助力26条道路放行通车,包含滨湖科学城15条城市道路,完成12项房建工程。(吴晓光  王文瑄)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