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公司 > 正文

移动出行“国家队”进场 “滴滴挑战者”T3出行打算怎么玩?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 北京报道

移动出行市场又杀来了一个重量级玩家。7月22日,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苏宁、腾讯、阿里巴巴等共同投资打造的智慧出行平台“T3出行”正式上线。

T3出行正式上线(孙冰摄)_副本

T3出行正式上线(孙冰 摄)

“三大央企主机厂+三大互联网巨头”合力下场,T3出行可谓是移动出行圈从未有过的“身世显赫”,仅启动资金就超过了97亿元人民币。

但如今的移动出行市场,在经过了数轮烧钱大战之后,已经形成了滴滴一家独大的格局。不过,在总融资规模超过200亿美元和干掉了30多家竞争对手之后,滴滴的发展也没能一帆风顺,安全、合规仍是悬在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对手强大,模式待解。对于T3出行来说,如何在出行市场中找到立足和破局之法?网约车究竟有没有能够走得通的商业模式?这些都是需要迎接的挑战。

C2C还是B2C 用“滴滴模式”打不赢滴滴

“移动出行市场的烧钱大战似乎已经散场了,T3出行为什么还要来?移动出行到底还没有没下半场?”作为T3出行的董事、CEO,崔大勇直言,他经常要面对这样的疑虑。崔大勇此前历任一汽轿车销售公司总经理、一汽服务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崔大勇(孙冰摄)_副本

崔大勇(孙冰 摄)

“在出行领域,老百姓真正的根本需求无外乎是能马上打到车,能安全到达目的地,能乘车环境舒心和能不花冤枉钱。这四个基本需求并不高,但现在就是没能够得到满足。”崔大勇告诉记者,这也是T3出行进入移动出行领域的初衷。

“我们预计2019年,移动出行市场规模将会超过3000亿元,未来可能会到5000亿甚至1万亿,这是个非常庞大的市场,足够养活很多人。”崔大勇说。

据崔大勇透露,2019年,T3出行将会进入南京、重庆、武汉、广州、杭州、天津六个城市,2020年将覆盖绝大多数省会城市。“在网约车合规运力组织发展上,我们在今年会达到2万车辆,到2021年,我们力争会突破30万台。2025年,我们将成为一个百万辆级合规运力的出行公司。”他说。

但与滴滴作为撮合交易平台的模式不同,T3出行采用的是B2C模式。“C2C的平台撮合模式有它先天的天花板,会导致标准不统一、监管难落地、安全无保障。我国目前各个移动出行平台上注册的司机和从业车辆已经达到3100万,但其中大部分是私家车,合规的网约车数量不足1%,这从根本上决定了C2C平台无法解决监管和安全问题。”崔大勇表示。

当然B2C也有弱点,那就是模式太重,发展和组织运力比较慢。“我们会脚踏实地,进一个城就做好一个城。虽然会慢,但是恰恰就是因为这个慢,才能够保证根本性的安全、合规的运营和用户的体验。”崔大勇说。

从流量到运力 合规是最大变量

“移动出行是民生工程,是生意,更是民意。之前烧钱大战的竞争,谁资本雄厚谁能活到最后。但是现在不是,你必须要安全合规。”崔大勇说。

一位在出行领域从业多年的资深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网约车和移动出行市场的竞争核心,已经从流量变为了运力。“以前,网约车发展的瓶颈是用户和流量,车和车主有的是。但随着国家对合规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市场上的运力已经显现出供给不足的状态了,因此,提供合规运力是新玩家的唯一出路。”他说。

该人士分析,车企有非常大的车辆成本优势,他们可以为网约车定制车辆,这要比私家车主购置正常车辆成本低很多,而全职司机也比私家车主更好进行有效管理。“T3出行的模式相当于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超级出租车公司’,利用技术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他说。

“T3出行与其他平台型公司有本质性的区别,我们有足够的资本和信心在B端做到完全合规运力的组织。我们集中采购定制化、智能化的新能源车,也会整合主机厂、出租车公司、客运公司、汽车经销商等多方优势核心资源。我们定位是‘快车的价格,专车的品质’, 高峰期间、特殊天气不溢价,让老百姓安全放心打得起。”崔大勇说。

而除了三大车企,在T3出行的“创始人”中,还有三大互联网公司。崔大勇表示,之所以选择与三个互联网巨头合作,获得资本上的支持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希望为T3出行注入互联网基因。

“阿里、腾讯等,他们会在云服务、流量、地图、支付平台等资源上对我们给予支持,这些对我们的助力非常强,这也是T3出行核心要素,他们的赋能会起到关键性的助推作用。”崔大勇说。

车企扎堆做出行 不是投资是转型必然

实际上,这并不是车企第一次表现出对移动出行的热情和野心。此前,吉利集团就推出了“曹操专车”,后升级为“曹操出行”,成为互联网+新能源出行的综合服务平台。还有上汽集团的“享道出行”、广汽传祺的“如祺出行”、长城汽车的“欧拉出行”……甚至连造车没多久的小鹏汽车都推出了“有鹏出行”。

在业内人士看来,车企切入移动出行市场,短期来看是个去库存的好办法,长期来看还可以为未来寻找新的增长点和盈利来源。

崔大勇认为,车企进入出行领域不是个投资行为,单纯为了增值,而是战略转型的必然。“对于车企来说,如果将来你接触不到终端客户,不直接提供服务,只能沦落到后端去做制造的话,将来会很麻烦,这个产业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当无人驾驶这个趋势逐渐到来的时候,车企转型出行平台几乎是必须的。”他说。

在崔大勇看来,在整个产业上下游里面,唯一打通的只有T3出行。从车辆研发、制造,到中间的运营、维保,再到后期的充电等等,产业链全部打通是T3出行的优势。“我们既有车企的基因,又有互联网的基因,又有高科技能力,能够三股力量形成合力。而未来,我们也将会立志成为无人驾驶的赋能者、连接者和应用者,中国的无人驾驶行业,T3在其中一定会扮演关键角色。”他说。

崔大勇表示,T3出行计划“三步走”:2019年-2021年,将聚焦网约车运营;2021年-2025年,将稳步拓展衍生业务,构建出行生态,联合产业链伙伴,在智能充电、维修保养、UBI保险、融资租赁等领域开展业务合作;2025年开始,致力于成为智慧出行的引领者和智慧城市的推动者。

“移动出行,没有上下半场之分,一场长跑才刚刚开始。”崔大勇说。

编审:张伟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