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厨房 > 正文

马斯克再次大开脑洞:脑机互动后,语言将不再是唯一的表达方式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燕|北京报道

马斯克的脑洞已经越开越大,最近,他刚刚公布了自己在脑机科学领域的新成果,未来,人的思维方式不再需要通过语言、打字才能输出,而是直接由机器转化出来。

近日,在旧金山的一个公开活动中,马斯克展示了旗下神经科学公司Neuralink在脑机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可扩展的高带宽脑机接口系统。可以通过在头骨上人为制造4个直径为8毫米的微小孔洞,将可以传输数据的电线植入大脑。

马斯克声称,这套装置将是对当前技术水平的重大改进。这个设备与大脑连接的电极数量是FDA批准的、用于帕金森氏病患者装置的1000倍。他希望,未来植入脑机接口芯片的过程可以像眼科的准分子激光手术一样简单。

整个接口系统被分为三部分,首先是为这系统特制的,由微小电极或传感器连接的柔性电线(thread)。据称,这种电线宽度仅为4至6微米,对大脑损害小且能传输更多数据。据介绍,Neuralink脑机接口系统共有3072个电极,将分布在大约100根这样子的柔性电线上。

第二部分被称作“缝线的机器”,即一个外形很像缝纫机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通过高端光学设备,在头骨上制造4个直径为8毫米的微小孔洞,从而把电线“精准”植入大脑。

第三部分是Neuralink定制了的一款微小芯片,可以通过 USB-C 的有线连接方式传输数据。Neuralink表示,他们最终的目标是加入无线系统。到时候,通过无线连接,它甚至可以与iPhone应用程序互动。

目前,目前,这个系统已经对老鼠进行了动物实验。目前正在寻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最早于2020年开始对人类进行临床试验。

Neuralink的神经外科主任Matthew McDougall博士对媒体表示,目前该版本的设备“只适用于严重的未被治疗的疾病患者”。第一个临床试验将针对因脊髓上部损伤而完全瘫痪的人。而Neuralink的最终目的,是可以直接实现人机交互,消除将人们的思想转化为语言,随后通过键盘、鼠标等输入工具传入计算机中的过程,可以带来更快的通信速度。

编审:姚冬琴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