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厨房 > 正文

滴滴总裁柳青:总被朋友问顺风车何时重启,感觉科技不足以解决出行的全部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 北京报道

去年接连发生的两起“顺风车乘客遇害事件”引发的安全质疑,给一直飞速奔跑的滴滴踩下了一脚急刹车。眼下,距离滴滴宣布顺风车无限期下线已近一年,安全问题似乎取代了用户数、订单量、覆盖率,成为了滴滴的首要KPI。

“他们都不睡觉的。”7月2日,久未发声的滴滴举办了以安全为主题的媒体开放日,滴滴总裁柳青在会上如是介绍滴滴的安全团队。“他们夜以继日地在这里,希望能把安全工作做好。一个好的餐厅,厨房首先应该是开放透明的,让公众可以看到过程。我们举办开放日,也是希望大家进来看到滴滴的工作过程,监督我们的工作。”

从柳青透露的信息看,过去300多天里,为了解决安全问题,滴滴确实非常拼。2019年滴滴预计将在网约车安全方面投入超过20亿元,安全工作团队已扩充至2548人。

滴滴已成立了各级安全管理委员会,共有108名管理者和1327名安全岗位负责人签订了安全责任书,2100万人次驾驶员接受安全培训并通过了考试。连滴滴CEO程维也多了一个title:滴滴安委会主任。

但是,在滴滴面壁思考安全问题的同时,整个网约车市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宏观层面的政策要求,还是竞争对手的打法,都已经今非昔比。即使滴滴很好地解决了安全问题,但要说滴滴已经过坎儿,恐怕为时还早。

滴滴“吹风”顺风车回归:前路几何?

“去年这一年,我们认知有很大的颠覆。”柳青在媒体开放日上对包括《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内的媒体坦承,“如何用科技的力量让出行更美好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但一路过来,感觉科技不足以解决全部问题,这个行业其实最重的是服务属性。”

网约车不仅是一个互联网生意,它的本质仍然是交通服务业。为了得到这个结论,滴滴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不仅“超级独角兽”、互联网小巨头的光环暗淡,就连只差临门一脚的IPO也受挫,很多滴滴员工的荣耀感也不复存在。

在经过了300天的面壁整改之后,滴滴顺风车能否重启,何时重启,成为了媒体最为关注的话题。对此,柳青并没有正面回应,但她表示:身边很多朋友是顺风车忠实用户,自己也总被问滴滴顺风车何时重启。目前,滴滴顺风车团队正在规划如何让产品更安全,同时这也更需要共建共治,滴滴很快会举办开放日与外界沟通顺风车的安全体系问题。

据记者了解,顺风车并不像外界推测的那样能够占到滴滴营收的八成多,顺风车业务无论在体量还是收入上占比都不大,但顺风车对于滴滴一直发挥着“蓄水池”作用。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快车平均每天会接20-30单,而顺风车平均每日是1.3单。但顺风车会吸引更多车主变为平台的新运力,其中可能就会有不少人进而成为快车或者专车司机。

“从目前来看,顺风车依然是解决早晚高峰潮汐运力问题的最佳方案,没有之一。虽然顺风车量级和利润永远比不上网约车,但未来发展是可以长期看好的。”该人士说,过去滴滴并没有很好管理好顺风车主,无论是国家的政策要求,还是市场的用户需求,顺风车车主的主要诉求都不应是盈利,还是要以车主出行为前提,价格能够补贴油费即可。

“过去,滴滴只是把顺风车当作低价的快车,因此吸引了大量想以此赚钱的专业跑活司机,出问题的也多是这部分人。一个每天正常上下班的人去违法犯罪的概率是很小的。希望滴滴能够从源头上改变平台的运营规则和定价机制,这样才能做到安全风险的事前预防。”该人士说。

“聚合模式”是未来吗?

挡在滴滴面前的麻烦还不止安全,还有急速变化的市场形势。今年6月,有消息传出称,目前高德打车业务的日订单量已经超过400万单,这意味着高德已经成长为中国第二大网约车平台。

实际上,高德杀入网约车市场仅仅一年时间。去年高德地图就上线了“一键呼叫九大网约车”的聚合模式,滴滴出行、首汽约车、曹操专车、神州专车、嘀嗒出行、易到、携程专车等诸多网约车平台以及出租车接入平台。

今年4月,美团也开始在上海、南京等地上线运营“聚合模式”的新打车业务,神州汽车、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等平台已经接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入驻多家聚合平台的首汽约车,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于首汽约车而言,接入聚合平台可以增加流量和订单;而对于平台,他们接入首汽约车,就接入了合规安全的车源。“但聚合平台只是作为用户的新增来源,首汽约车在出行领域将会通过多元化布局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对于聚合模式,上述业内人士认为,不是特别看好,因为推出得比较无奈,平台方和接入方各有各的“不得已”,恐怕会是极其短暂的过程。“以前,网约车发展的瓶颈是用户和流量,所以只要能够提供流量的平台,网约车公司都是愿意接入的;但随着国家合规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市场上的合规运力已经是供给不足的状态了,这就决定了为流量而生的聚合模式,恐怕很难维系。”

网约车市场的竞争无外乎三大核心能力:用户、运力和服务体验。用户、运力决定一个平台能不能做起来,而服务体验决定一个平台能不能持续健康发展。

该人士分析:“监管的思路其实已经非常明确,解决城市交通出行问题的核心一定是发展公共交通,无论是传统出租车,还是网约车都只能是补充。这意味着对于滴滴等网约车平台来说,运力肯定是有瓶颈的,现在显得不足,是因为过去太多了。因此,更多的努力应该放在提升现有运力的效率。”

编辑:陈栋栋

编审:张伟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