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青山进“银行”,林农变“储户”

福建顺昌:一个林业大县的生态金融试验

“森林生态银行”可化解以前林改过渡期遗留下的历史问题,是打通自然资源变资产为资本的通道,探索“青山”转“金山”的路径。

p97 福建省顺昌县去年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森林生态银行”试点工作,有效破解了林农痛点

福建省顺昌县去年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森林生态银行”试点工作,有效破解了林农痛点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陈栋栋 | 福建报道

责编:张伟

编审:郭芳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第12期)

“国家得绿,林农得利”——17年前,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称“林改”)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然而,“靠山吃不着山”的尴尬局面并未随着林权明晰到户而得到全面化解。长期以来,中国为数众多的林农始终被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林权变现难等问题困扰。

为了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福建省顺昌县去年在全国率先启动“森林生态银行”试点工作,应对林改后森林资源碎片化、分散化、单家独户经营成本高、收益低等问题。

从“预期均山”到“森林生态银行”

事实上,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其依托的主体是顺昌县国有林场成立的顺昌林业资源运营有限公司。

作为“森林生态银行”的操盘人,顺昌县国有林场场长赵刚源将“森林生态银行”的本质概括为“以森林资源为根本,以存储业务为纽带,借鉴银行运营模式搭建的资源运作平台”。

在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业务大厅,工作人员打开的林业资源图展示了殷实的“林业家底”:林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83.3%,境内有杉木林108万亩、竹林66万亩、阔叶林45.75万亩,森林覆盖率79.9%⋯⋯

顺昌县在全国林改中有过多项创新实践,其中“预期均山”的明晰产权方式曾受到国家层面的首肯与推广。“当时是为了稳人心,解决‘山已有主,无山可均’的问题,是明确期权的。现在的‘森林生态银行’是为了解决农民林权变现与提高产出效益,是为了增强林权的流动性。”顺昌县分管林业工作的县委常委陈光兴说。

“我们是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整体化输出’的模式,将分散的林业资源集中到‘森林生态银行’,同时构建以林权交易平台、担保公司、产业基金为主的林业金融服务体系,将金融资本导入林业及相关产业。”赵刚源说。

“森林生态银行”的业务流程分前端和后端两个环节。前端通过林权抵押担保、合作经营、赎买收储、托管经营等方式,“储存”林农碎片化、分散化的森林资源。后端对吸收的森林资源进行造林抚育、集约经营、综合开发,形成优质高效的资源资产包,通过项目收益、抵押贷款、资本运作等方式转化为资金。

“‘森林生态银行’可化解以前林改过渡期遗留下的历史问题,是打通自然资源变资产为资本的通道,探索‘青山’转‘金山’的路径。” “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在顺昌调研后这样点评。

青山进“银行”,林农变“储户”

2018年12月3日是“森林生态银行”开业的日子,顺昌县双溪街道水南村贫困户夏六妹将自家的9亩杉木幼林存入“森林生态银行”。此后每月,她的存折都将收到310元的预期收益。

由于丈夫残疾、儿女长期在外务工,无力管护林子的夏六妹与“森林生态银行”签订了经营托管协议。根据协议,夏六妹在今后20年,每年可从“森林生态银行”领到3720元的预期收益。托管期满,根据林木价值,在扣除管护成本后,夏六妹还能拿到六成收益。

凭借林业管护的专业优势与管家式服务,“森林生态银行”与林权所有人的合作经营模式也受到认可。

2017年,洋口镇谢坊村580亩集体林地进入第二轮分山,由于面积不大,全村1000多口人每人只能分到几分面积,分山方案无法达成。“森林生态银行”与谢坊村达成一致,同意以租赁的形式合作经营,租期30年,谢坊村持30%股份,由“森林生态银行”逐年支付保底收益。

除了贫困户夏六妹及谢坊村村民,具有一定林地规模与管护能力的林业大户也在“森林生态银行”解了燃眉之急。

55岁的曹光华是顺昌县富金农林竹木合作社负责人,这个由62人组成的专业合作社,拥有7000余亩杉树林。自“森林生态银行”成立以来,该合作社已先后办理了两笔业务。一笔是去年870亩杉树林的赎买,一次性变现近千万元;另一笔是刚刚办理的抵押贷款,抵押了800亩杉树林,贷款总额300多万元。

“原来我们变现只能通过采伐木材,想在商业银行办理林权抵押贷款,银行既没有专业团队评估,也看不懂图纸,还担心出现火情等意外情况,所以一般不受理。”曹光华坦陈,“森林生态银行”不仅为林农提供了专业化服务,还有放款快、利率低等优点。

“‘森林生态银行’打破‘砍伐木头’‘林木买卖’等传统变现方式,有力地促进了森林资源保护。”陈光兴说。

“行长”的赎买难题

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林区的矛盾开始显现——林农承包抚育的林子被划入重点生态区位,限伐甚至禁伐。

“现有的天然阔叶林、重点区位林,在第一轮分山到户时作为一般商品用材林分给林农,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天然阔叶林实行禁伐,省上给予每亩15元补贴;重点区位林实行限伐,没有任何补偿,林农利益受到损害。”在林业系统工作了39年的“林二代”赵刚源对林农的处境感同身受。

不砍,林农利益受损;砍了,生态效益受损。针对这一矛盾,“森林生态银行”立足生态,正在尽最大能力通过赎买去实现重点区位林的国有化。

赵刚源说:“我们已赎买了一部分,但量还不大。我们买回来也不能砍,如果是人工起源的重点区位林可以砍伐60%,可以套种一些楠木、红豆杉等名贵树种。天然阔叶林就没办法了,只能搞一些林下经济补充。省里给每亩1000元补贴,但我们向林农赎买都在每亩6000元以上,资金缺口很大。”

在“森林生态银行”业务大厅,工作人员用数据佐证了“森林生态银行”赎买工作的艰巨性。截至目前,导入“森林生态银行”的5.8万亩林地林木中,重点区位林共计7000多亩,占比不到15%,而顺昌县一般商品用材林被划为天然阔叶林与重点区位林的面积总计高达12.6万亩。

自“森林生态银行”运行以来,赎买难题始终困扰着“行长”赵刚源。

赵刚源认为,赎买重点生态区位林,仅依靠县国有林场无法持续进行,“现在我们咬咬牙,才买了7、8千亩,如果12万亩都买,根本做不到。”

赵刚源希望加大对重点生态区位林赎买补助标准,逐步将重点生态区位林国有化,为持续改善森林结构、提升森林生态承载能力提供保障。


2019年第1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9年第1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