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专访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德维:

全球化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力?

全球化新时代的成功之道

p22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谢玮丨北京报道

责编:张伟

编审:郭芳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第12期)

从2007年至今,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已经走到了第十三个年头。今年7月1日至3日,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新领军者年会将在大连举行。在地缘政治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本届年会的主题是“领导力4.0:全球化新时代的成功之道”。 全球化新时代有哪些内涵?如何理解领导力4.0?今年会议上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

围绕这些内容,6月24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世界经济论坛北京代表处专访了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德维(David Aikman)。

《中国经济周刊》: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新领军者年会主题为“领导力4.0:全球化新时代的成功之道”,这一主题的内涵是什么?应当如何理解 “全球化新时代”?

艾德维: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世界经济论坛是一系列持续的沟通和对话。今年1月在达沃斯,我们提出了全球化4.0的概念,这是全球化的新时代。在工业革命之后,我们迎来了第一次全球化的浪潮,整个欧洲的连接更加紧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其他国际机构的建立,我们建立了现代全球化的基础。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则是由数字化推动的,伴随着社交媒体、互联网科技的传播,但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结束。全球化4.0,也即全球化新时代很大程度上是由4个因素驱动的。

第一个因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下,新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兴起,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技术相继出现。第二个因素是我们所面临的全球性环境威胁,包括空气、土壤以及水污染都普遍存在。第三个因素则是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第四个因素则是不断加深的社会不平等问题及其带来的社会治理压力。今年夏季达沃斯年会将会继续进行这些讨论,并将提升至另一个层面,更加专注于讨论为充分适应全球化的新时代和新现实,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将专注于帮助领导者们发展应对全球化新时代所需要的技能和洞见。

《中国经济周刊》:那么,应当如何定义新的“领军者”?

艾德维:就我个人来看,全球化的新时代要求领导者们更加清醒,具备对当下世界变革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系统的视角,并且应当具备应对新兴挑战的洞见。举例而言,对于科技产生的巨大变革,没人拥有技术治理架构的路线图,没人能够完全预见新技术可能产生的多种商业模式及其影响。因此,领导者们需要开发这些技能组合,并且应用灵活的思维模式去应对这些挑战,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议题。

《中国经济周刊》:围绕这一主题,论坛将如何进行议题设置?

艾德维:今年,我们将继续与社会中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开展对话与交流,与大家分享他们对未来趋势的洞见。但更重要的是,世界经济论坛始终关注对于公共议程的讨论。我们有来自全球政界、商界领袖和社会精英的参与,聚焦持续整年的重大议题。我本人最感兴趣的一个议题是寻找先进制造业的灯塔工厂。今年,我们将参访中国的灯塔工厂,分享他们在工业物联网以及先进制造业的经验,以便其他人可以从他们的经验中学习。

此类议程和工作进程全年都在推进,我们将把所有人集中在我们的会议上,与他们同步最新的进程。我们将有机会走进这些工厂,展示这些工厂运作的成果以及运行的奥秘。

《中国经济周刊》:正如您所提到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驱动力,引领了全球化的新时代,现有的经济模式和治理模式能否适应这种转变?

艾德维: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确实处于压力之下,多边机构也备受压力。我们都应意识到,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很多挑战——无论是生态环境威胁迫在眉睫,还是科技变革不断涌现——都在从根本上改变全球互联的方式,我们并没有足够的治理机制来处理这些调整。无论是国际合作还是公私合作,我们都需要新的合作模式和机制,并且建立系统化、可持续的合作机制。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对现有的经济理念和评价指标进行一些讨论,比如,当前经济评价模型是有点过时的,不一定会考虑环境服务,不一定会去考虑数字资产。所以我们需要围绕新经济和社会进行全面讨论,去探寻新的经济评价机制,更好地理解环境的价值。我们也应当考虑,如何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创造就业机会,如何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我们知道,当前的治理体系中并不常常涵盖IT治理,原有经济治理体系似乎失效了,因此集中讨论这些问题非常重要。

我真的非常高兴新领军者年会能够在中国召开。这是一次全球化的会议,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如何从信息科技发展中获益这一领域,中国有着与众不同的实践。我想全球其他地区都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p24 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德维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p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德维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中国经济周刊》:那么在您看来,应对这些挑战的最佳策略是什么?

艾德维: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虽然当前合作似乎很难,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很低,但是环境问题并无边界,科技也是无国界的。因此,无论是在政府之间,还是在领导者之间,乃至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彼此的合作、协调与对话是绝对必要的。在当下的数字世界中,一切都是互相联系的。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我们需要领导者具有开阔的思维,尤其是能够考虑到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

《中国经济周刊》:达沃斯论坛进入中国已经13年,您如何评价它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在达沃斯舞台上的作用?

艾德维:说到这点我真的感到非常欣慰,达沃斯新领军者年会已经持续13年了,会议和对话的质量始终持续提升。如今,新领军者年会已经成为达沃斯日程上第二重要的事情。每年,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会议召开6个月后,夏季达沃斯让我们得以持续推动相关议程,推动领导者们持续推进合作。让我更加兴奋的是,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参与度都在不断提高。这使得来自不同行业的参与者可以分享自身的经验和成果,在世界议程和关键问题上的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

《中国经济周刊》:对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贸易摩擦的担忧仍然存在,对此您如何看,这种担忧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

艾德维:贸易争端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已经凸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会损失高达0.5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率。尤其是考虑到,这些经济资源本可以用于减少收入不平等、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以及改善全世界居民的生活。当然,在这样的局势下,对话和沟通将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当然我们知道双方仍在致力于沟通和协调,毕竟整个全球经济都依赖于两大经济引擎的良好协作。

《中国经济周刊》: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您看来,中国发展最重要的成就和经验是什么?

艾德维:就我个人而言,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过去的40年中,中国的发展奇迹,在人类历史发展上是绝无仅有的。40年前,中国的经济总量仅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而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占据了世界经济总量的20%,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中国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收入的增加让更多的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联合国能够实现千年发展计划的减贫目标,真的要归功于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中国还在不断地投资未来,致力于实现自身的复兴,确实创造了国家发展的奇迹。因此,我认为,能够在中国举办这样一场全球盛会是非常重要的,以便让人们能够来到中国,亲身体验并且了解学习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真的非常棒。



2019年第1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9年第12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