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寻找绿色发展的答案 广州从化打造特色小镇样板

在第一届“绿水青山论坛·从化大会”期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实地走访发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已经在从化开花结果。

96--米埗村打造的“网红稻田”-《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肖翊_-摄

米埗村打造的“网红稻田”《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贾璇 | 广州从化报道

责编:陈栋栋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第10期)

如何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面对人类这个共同的难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给出了药方,也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随着“两山论”逐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思考并积极实践,在治山理水、显山露水中寻找发展机遇。

在第一届“绿水青山论坛·从化大会”期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实地走访发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已经在从化开花结果。

稻田间的网红民宿

在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米埗村的核心区,水上绿道与陆上绿道接驳,灰白色的小楼层叠交错,加之青青绿绿的稻田铺展开来,静心感受,还能感受到稻田的葱茏和泥土的芬芳。

主打“稻香文化”的知名民宿米社·莫上隐就坐落在这里。从今年初试营业至今,这家民宿瞄准高端精品民宿水准,采取分段试业、分段优化的经营节奏,服务内容得到提升,小酒吧、下午茶等服务一应而全。

米社平日的价格为每天680元至1180元,周末价格为780元至1380元,“我们一共有6个房间、9个床位,节假日必须提前预订,一房难求。”米社管家小芳介绍说。

谁能想到,曾经的米社被村民这样评价:“房子破旧、环境也差,和现在根本没法比”。

2008年,米埗村在13个经济社实施整体搬迁后,村行政服务中心也搬到了碧水新村,旧村落区域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了管理和服务真空,衍生出了人居环境脏乱差、群众办事难、党组织软弱涣散等问题,一度与隔壁的从都国际会议中心形成了“门里欧洲、门外非洲”的鲜明对比。

为改善村居环境、提高村民收入,2017年7月,米埗大胆启动特色小镇建设,成为从化首批十大特色小镇之一。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小镇先后对民居外立面、巷道改造升级,同时,美化村道景观,增添景致,对原有绿道进行修复与清理,还打造了三处休闲娱乐的小广场。此外,突出抓好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点依托优质生态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和周边高端会议会展资源,全力打造米埗小镇,大力发展高端民宿经济。

2018年,米埗村率先成立了从化首家以民宿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整饬房屋外立面170多栋,约3万平方米,建成米社·莫上隐等6家高端民宿,还建成了灌区精神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米社·莫上隐也是广东省首个采取政府引导、“公司+农民合作社+村民”的乡村民宿产业发展模式,即由民宿运营公司向村民租用房子进行全面改造,作为特色民宿经营,同时又返聘村民参与经营活动,增加村民收入。

除了租用村民房屋改建成民宿外,还把不能用于改造建设民宿的村民房屋,改造成回迁房,把出租房屋后无房居住的村民安置至回迁房,解决村民住房问题。目前,这一模式已经在米埗村全面推开。

民宿的主人将房子出租,每月的租金高达6000元。米埗村第一书记肖丽说,“游客都比较喜欢我们这边的生态和风景,特别是大城市来的游客最喜欢的景点是前面那块稻田。”肖丽所说的那块稻田如今已成为“网红稻田”。

米社的生意经只是米埗村民宿群的一个缩影。

按照规划,“米埗民宿群”以良口镇米埗村洛一社、洛二社和洛三社为中心,整体规划打造成高端民宿群。目前,米埗小镇“米埗民宿群”周边已完成民居外立面改造工作,部分精品民宿已进入装修施工阶段,米埗小镇“米埗民宿群”的岭南风貌特色民宿群雏形日渐清晰。

据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米埗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0万元、1.87万元。2018年,集体经济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1万元、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60%。

回乡创业的莲麻小伙

位于广州最北的莲麻村被群山环抱,小镇范围内,5.35万亩山林青山叠翠,森林覆盖率高达90%。但由于交通不便,莲麻村曾是广东有名的贫困村。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莲麻村采访获悉,近年来,莲麻村通过开发乡村旅游和发展酿酒业等,不仅甩掉了贫困帽子,还成为小有名气的旅游度假村。

“保护好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这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底线。”莲麻村党支部书记潘安娜说。2015年,莲麻小镇正式启动建设,经过一年的全力打造,在2016年国庆时开始运营。莲麻小镇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注重乡村建设与特色发展相融合,广泛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并通过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引入特色产业来激活乡村活力和农业生产力。

据介绍,莲麻小镇先后配套建设了卫生站、通信基站、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村民法治议事大厅、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和旅游问询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破损多年的道路得到了修复提升,脏乱差的面貌得到了极大改观。

“得知特色小镇发展红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村寻求商机。”潘安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得知家乡的老师傅肯传授做酒曲的手艺,2014年,在广东佛山工作的白杰鹏辞职回乡,接手了父亲的酒铺。

为打破莲麻酒坊经营规模小的瓶颈,白杰鹏费尽心思拓宽销路。2015年,莲麻小镇把酒类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打造。经过招商引资成立莲麻酒业公司,附近的吕田镇人杨斌看中了莲麻的酒业,投资超千万元,这样一来,白杰鹏的酒坊红火起来,一年收入近40万元。

莲麻小镇还充分发挥流溪河水源头文化、绿色生态文化等优势资源,聚力发展民宿、酒坊、炒茶铺、豆腐作坊等特色产业,努力推动莲麻“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目前,莲麻小镇已开办标准民宿21家,酒坊8家,酒铺8家,酒馆11家,炒茶铺4家,豆腐花和豆腐作坊3家,凉粉铺1家,养蜂园27家。

随着莲麻小镇经营项目增多,规范经营管理尤显重要。如今,村里的民宿和农家乐,采取“政府+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来打造,由村集体筹建的公司进行统一规划管理,避免无序发展和恶性竞争。

2016年至今,莲麻村先后荣获广州市第三批市级“美丽乡村”、“国家美丽宜居村庄”、“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据统计,2018年,莲麻村实现村集体收入8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1万元,对比2014年分别增长450%和163%。

在告别贫困的同时,莲麻小镇走上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道路。


2019年第1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9年第1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