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厨房 > 正文

哈药集团或将变身无实控人公司,中信资本再度无缘控股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贾国强 | 北京报道

哈药集团这家东北老牌药企的混改,最近又有新进展。

5月27日晚间,哈药集团控股的两家上市公司哈药股份(600664.SH)、人民同泰(600829.SH)双双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哈药集团增资扩股事宜的进展公告》。两份公告均表明,哈尔滨市政府已原则同意哈药集团新的增资扩股方案。

这是哈药集团上一次即2017年底至2018年上半年混改终止后,又一次推动混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比这两次混改方案,相同点在于,哈药集团的实控人哈尔滨市国资委都意图放弃控股权;不同点在于,前次的合作对象是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信资本),而此次合作对象是在哈尔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征集投资者。

业内排名从第1到第15,2名高管被调查

作为首家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推动旗下公司上市的药企,哈药集团曾是国内医药行业的领头羊。

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2009年,哈药集团连续5年蝉联中国制药百强之首。

然而,到了2017年,哈药集团在中国制药百强名单上已下滑至第15名。

哈尔滨市国资委网站显示,截至2017年末,哈药集团资产总额162.56亿元,净资产94.6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3.51亿元;2017年利润总额7.02亿元,同比降低36.19%;净利润5.01亿元,同比降低43.26%;上缴税金13.88亿元,同比降低4.7%;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58亿元,同比降低81.97%。

以哈药集团控股的哈药股份为例,2013年是很明显的业绩拐点,这一年哈药股份营业收入高达180.92亿元,为上市以来最高年份。此后,它的业绩逐年下滑,营收在2014年~2018年分别为165.09亿元、158.56亿元、141.27亿元、120.18亿元、108.14亿元。

仅6年时间,哈药股份的营业收入从2013年的180.92亿元减少到2018年的108.14亿元,下降了四成多。

多年营收的不断下滑引发监管部门注意。今年4月24日,上交所就营收下滑等问题问询哈药股份,要求说明近年来医药工业收入大幅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

5月16日,哈药股份回复称,2015-2018年,哈药股份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32%。细分行业来看,化学原料药下降幅度最大,年复合增长率为-30.29%。产品分类来看,抗感染药下滑绝对值最大,2018年销售收入较2015年减少16.95亿元,下降58%。

哈药股份分析下滑原因主要包括,其一是环保政策收紧,其二是2015年推行的招标降价,其三是医保控费力度加大,其四是产品结构老化,其五是营销力不足等。

一位不愿具名的医药行业研究员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哈药集团是抗生素药的龙头,不过随着国家2012年以来对抗生素使用的严格限制,它的业绩就急转而下了。”

这名研究员还称,与哈药集团的管理层出现问题或也有些关系。

记者注意到,哈药集团原副总经理刘占滨在2014年5月因涉嫌受贿被立案调查。

今年5月27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黑龙江省纪委监委消息: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姜林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04年10月至2011年10月,姜林奎曾任哈药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2015年8月,时任黑龙江省省长的陆昊在调研哈药集团时强调,“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哈药集团的经营业绩远未发挥出应有潜力。董事会和管理层要深刻吸取以往经营、管理中的教训,着力解决生产能力充分利用、产品营销和内部管理,特别是在加强内部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治腐败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哈尔滨市国资委两次让渡控股权

对哈药集团业绩下滑等问题,哈尔滨市国资委给出的药方是推进混改。

哈药股份公告显示,2017年12月底,中信资本与哈尔滨市国资委签署协议,中信资本对哈药集团实施增资并认购哈药集团新增注册资本15亿元,本次增资完成后,哈尔滨市国资委持有哈药集团的股权下降为32.02%,中信资本旗下三家企业(中信冰岛、华平冰岛、中信资本医药)合计持有哈药集团60.86%的股权。

在哈尔滨市国资委2018年1月2日所出具的《关于哈药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控制权事宜的说明》显示,向中信资本让渡出哈药集团及其下属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是积极推进该市国有企业混改工作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哈药集团的股权和治理结构,并有利于提升哈药集团及其下属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益和业绩能力,也符合哈药集团及其下属上市公司各股东的共同利益。”

不巧的是,这次混改方案遇上了新政出台。当年5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下称“36号令”),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变动行为进行有效规范。

哈药股份公告显示,其后,哈尔滨市国资委研究认为,本次增资作价,对哈药集团所持哈药股份的股票给予了一定流动性折让,不符合第36号令三十二条规定(即国有股东非公开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价格不得低于提示性公告日前30个交易日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并在6月底终止了此次哈药集团增资事项。

不到半年,哈药集团于2018年11月再次宣布重启混改,并于2019年4月24日公布了增资扩股事宜的具体方案。

这次增资方案显示,哈药集团拟通过增资扩股形式引入不超过三家投资者,增资金额不低于16.2亿元,拟引入的全部投资者合计持有的哈药集团股权比例为20%,人民同泰公告显示“本次增资完成后,哈药集团可能由国有控股企业变为国有参股企业,哈药集团的控制权可能由哈尔滨市国资委拥有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哈尔滨市国资委为何两次让渡哈药集团控股权?5月28日上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向哈尔滨市国资委新闻处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时,尚未获得回复。

“这次哈药集团混改案例和格力混改案例很像。此次混改是集团层面的改革,力度还是非常大的。哈药集团处于完全竞争类行业,此类行业可以国有控股、国有相对控股及国有参股。混改是国企改革的突破口,而控股权是国企改革的难点问题。”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丽莎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周丽莎认为,此次混改模式是增资扩股,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实现资金变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中信资本这次为何被排除在外?

至于有哪三家投资者会增资哈药集团,还有待时间揭晓。

这次增资方案明确规定,哈药集团原有股东不参与本次对哈药集团的增资。这意味着,继去年中信资本意图控股哈药集团失败后,将再次无缘控股哈药集团。

中信资本官网介绍称,该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主攻另类投资的投资管理和顾问公司。公司核心业务包括私募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结构融资及资产管理,为多样化的国际机构投资者管理总额超过260亿美元的资产。中信资本目前在全球投资11个板块超过150家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6月,中信资本、美国华平投资、黑龙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通过增资20亿元进入哈药集团的,股权占比分别22.5%、22.5%、10%。哈尔滨市国资委持有哈药集团的其它45%股权。

这种稳定的股权结构直到2017年6月初,中信资本旗下公司收购美国华平投资所持有的22.5%股权,持有哈药集团45%股权,与哈尔滨市国资委持股比例相等。

虽然两者并列第一大股东,但中信资本出具说明函称,认可哈尔滨市国资委作为哈药集团实控人身份,不谋求哈药集团的实际控制权。

两年之间,从承诺不谋求哈药集团控股权,到差一点成为实控人,再到被排除增资扩股方案之外,未来还会不会继续谋求控股权?5月28日上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此向中信资本企业关系董事谭嘉雯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前,尚未获得回复。

编辑:孙庭阳

编审:张伟


(网络编辑:何颖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