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宏观 > 正文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卫征:中国数据经济独角兽企业已超美国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周琦 | 论坛现场报道

5月18日,由《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主办,廊坊市人民政府、中国大数据应用联盟、润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承办的2019数字经济大会在河北省廊坊市京津冀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举行。

卫征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卫征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大会上,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卫征在演讲中认为,遥感数据实际上是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智慧,这样一个链条的打通,最终为我们的经济、生活提供各种服务。

根据工信部编制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网信办2019年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显示,数字经济2018年的规模已经达到了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增长了15%以上。同时国际也非常关注中国的数字经济,我国以电商、云支付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已经领先全球。

卫征说,从超级独角兽企业的分布看,2017年的6月份,美国有8家,中国有7家。2018年中国有13家,已经反超美国,美国有12家。而且在产业上,中国已经占据前五名。从产业的估值来看,13家企业的估值基本超过美国一倍以上,这表明了中国的数字经济正在迅猛发展,而且这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发展关口和契机。

数字经济在中国发展这么迅速,对于空间信息领域而言,应该怎么把握产业方向促进发展?

卫征介绍,遥感数据有其特性——宏观、真实,而且有更高的信息密度,这种信息密度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挖掘手段,然后形成专业的产品。“这个系统有集合、形态、数量、光谱、时间等信息,但实际上是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智慧,这样一个链条的打通,最终为我们的经济、生活提供各种服务。”

这个过程,是我国信息消费或者产业升级的过程。

卫征认为,现在应用的很多大数据,包括在电商、物流、金融等方面,主要是围绕人的个体展开的,是大众日常的基础信息消费,但以遥感为主的空间信息大消费,则围绕人的群体性需求展开,“比如我们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群体性需求,是社会治理、开发型的消费,这是量与质的关系。前一种消费已经发展了20年,靠走量发展,在量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数据进行质量的提升,推动科学升级。”

空间信息产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卫征介绍,狭义本质上是指空间信息产业就是一个空间信息的支配服务,和共享经济一样,是基于通讯网络终端下的服务;广义则包括软件、终端等一系列的交互,共同形成信息产业化。

据悉,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目前形成纵横交错、多维加密的全国运营服务网:纵向的是多个部委,纵向推动行业内应用;横向是跟很多省一级的数据中心合作,推动省级的应用推广。多维则是通过地方的学会、协会、商团、学校合作形成服务体系。

编辑:郭芳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