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预期管理需要“婆婆嘴”

中国投资者要适应股市开放下的新情况,不要被一叶障目,看不到A股市场交易量从4000亿元增长至8000亿元的重大变化。

《中国经济周刊》 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第9期)

股市的大范围波动,一方面是受各式各样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另一方面说明投资者的信心还存在不足。

《人为事物科学》写道,经济规律实际是人的行为规律,经济学是典型的人为事物科学。

笔者认为,市场经济管理需要把社会公众对经济前景的信心视为重要经济因素。换句话说,抓住了社会公众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就是抓住了市场经济规律的关键,就是抓住了经济规律作为人为事物规律的核心。管理经济就是管理人,管理社会公众对经济前景的信心。

从这个角度上说,信心是一个国家特殊的经济财富。

说白一点,公众信心决定社会投资和消费,社会公众对未来经济预期越好,信心越强,就越敢于投资、敢于消费;社会公众越敢投资、越敢消费,经济就越有活力,社会财富反而会因此不断积累。所以,社会公众对经济前景信心的不断强调,是整个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反过来,就会成为恶性循环。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国家国民的经济信心只能依靠每个人的力量汇聚成海,而且是自我实现。

例如,有些市场人士或者媒体非常关注“北上资金”,甚至把它当作A股市场风向标,认为流出就是“不看好”,流入就是“看好”。

实际上,按照深股通、沪股通的规则,境外投资者是在香港开设账户,然后通过券商通道直接购买A股。因此,只要是境外投资者卖出股票,钱立即回到香港账户,这样的流入流出就如同境内投资者账户,在资金与股票之间的转化是一样的道理。

目前,A股市场每日交易金额8000亿元左右,它意味着8000亿元现金变成股票、8000亿元市值的股票变成现金,在股市下跌的过程中,8000亿元交易金额当中有个几十亿元的境外投资者净卖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笔者认为,中国投资者要适应股市开放下的新情况,不要被一叶障目,看不到A股市场交易量从4000亿元增长至8000亿元的重大变化。

如果我们可以把民众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当作非常重要的经济要素和财富,管理者就应该重视这一要素和财富,拿出更多的耐心、长一张更絮叨的“婆婆嘴”去和市场、社会公众沟通,这或许正是事半功倍、成本最低的市场经济管理方式。

责编:周琦


 

fm

2019年第9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