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金融 > 正文

可否对股指期货市场做空进行“限制性安排”?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5月6日A股大跌再次引发投资者对股指期货“助跌”的讨论,一些期货业内人士也对此进行了分析。

不过,历史告诉我们,股指期货开设的初衷就是为了“满足空头诉求”。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汇率大幅波动;中东战争、石油禁运期间全球部分地区物价飞涨,利率攀升。这样的市况下,股市会受到严重冲击。股票现货市场快速下跌的过程中,往往会进入“越跌越抛、越抛越跌”的恶性循环。更关键的是:现货持有量巨大的机构投资者,在接盘虚弱的空头市场上很难清空所持股票。怎么办?人们想到了期货。开设股指期货市场其间周折很多,1977年10月堪萨斯期货交易所即向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提出开展股票指数期货交易设想,但股指期货真正开张却是在4年半之后的1982年2月24日。

中国股指期货诞生的背景基本基于同样的道理。

首先是开放性股票投资基金公司的“套保诉求”。按当年的规定,股票投资者基金持仓不得低于总资产的60%。也就是说,在没有套保手段的情况下,无论股市如何下跌,股票基金至少有60%的仓位暴露在风险之下,这使得基金经营跑赢大盘的难度大大提升。基金公司要求开设股指期货的诉求也随之越发强烈。

期货市场是零和交易,在禁止裸多和裸空的前提下,根据市场均衡理论,有一份“做空”就要有一份对应的“做多”,否则“做空”无法实现。问题是:在股市下跌的过程中,机构投资者动辄数十亿、数百亿的“做空套保”,谁是“做多”对手盘?投机者吗?股市下跌过程中,投机者又凭什么“做多”?

显然,不处理好这个问题,股指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必然是“助涨助跌”,放大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按照设计初衷,股指期货实际是“为保护现货多头而实际有利期货做空”的制度安排,如果再加上绝大多数投机者顺势而为的操作选择,就极易使股市发生“易跌难涨”趋势性失衡。

笔者认为,对于做空,哪怕是“套保做空”,也应当做出“限制性安排”,让市场“多空力量均衡发展”,这应该是管理者和市场建设者需要认真权衡的问题。

文字编辑:周琦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