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上海 > 正文

小长假去哪儿|梧桐树下、街角巷弄,逛逛上海的“特色小店”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雨菲 | 上海报道

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不仅来自于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天际线,更来自于繁华深处后街市井的海派特色风情。无论是烟火气的馄饨面店、轻食餐厅,还是文艺范的书店、咖啡厅,亦或是岁月感的修鞋匠、裁缝铺子……上海的特色小店,给城市增添温暖的人情味。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说,特色小店体现着上海的城市记忆和人文情怀,上海商业在大规划中也要谋布“小景致”。

小长假将至,去上海特色小店逛逛,感受城市的温度吧!

什么是特色小店?上海市商务委表示,总体而言,特色小店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通常是指在市民、游客、时尚人士或某个特定消费群体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口碑的零售、餐饮或其他生活服务类的店铺。特色小店一般坐落于街边或者弄堂内,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时尚风情和商业文明程度。

统计显示,分布在上海市67条特色商业街区和64条“永不拓宽马路”上的小店有9400多家。经营成本高企、市场竞争压力加剧是特色小店经营日益艰难的主因:一方面,许多特色小店长期处在盈亏平衡点,由于租金和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稍有经营波动就会导致亏损;另一方面,品牌店和连锁商业竞争激烈,电商平台和外卖服务快速发展,形成“两面夹击”态势,客观上也分流了街边特色小店的消费人群,导致一些竞争力不强的特色小店客流减少,经营陷入困境。同时,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购物中心是给上海街边特色小店的第三波冲击,《抢救上海小店》作者俞菱在文中如是说。

为鼓励特色小店的发展,4月19日,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本市进一步优化供给促进消费增长的实施方案》,《方案》中特别提到着力打造展现工匠精神、凸显前店后厂、融合本土生活场景的特色主题街区,支持一批有知名度、有鲜明海派特色的小店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方案》突破性把允许各区重点海派特色主题街区的咖啡馆、酒吧、轻食餐厅等沿街店铺开展“外摆位”试点写入其中。这意味着,今后,上海很多咖啡店、餐饮店、酒吧等,特别是支马路上的这类店铺,就可以推出外摆位经营的模式。大学路上一家有外摆位的茶饮店店主表示,尤其在春、秋两季,外摆位对这条街上的年轻人、外国游客都有更大的吸引力,每家店都根据自己店面的整体风格设计外摆位,感觉上都比较有特色,客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

除此之外,近日上海市商务委等八部门发布了十条关于支持海派特色小店发展的意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完善特色主题街区布局。优化街区功能定位,规范调整房屋使用性质。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允许特色小店开展“外摆位”试点。鼓励举办街区集市,激发特色主题街区活力。鼓励整体开发运营,支持市场化开发合作机制。发挥国有网点作用,降低海派特色小店经营成本。用好社区服务资源,吸引海派特色小店入驻。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扶持海派特色小店发展。加强分类指导服务,营造海派特色小店发展优质环境。引导行业自律发展,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鼓励特色小店发展,是促进消费增长的方案,更是守住城市温度的情怀。无论是承载着海派情怀的老牌小店,还是年轻人聚集的新兴网红店,走进梧桐树下、街角巷弄的一家特色小店停留片刻,便会觉得和整个城市靠近了一些。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