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宏观 > 正文

中科院湿地研究中心秘书长吕宪国:修复湿地要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陈栋栋) 4月20日,首届“绿水青山论坛·从化大会”在广州举行。在“环境保护的中国智慧”分论坛上,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湿地研究中心秘书长吕宪国就湿地保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1555743903568

吕宪国(《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在他看来,湿地有两个主要要素:

一是要湿必有水。湿地就是地,湿地既承载水体,也是连接陆地和水体的纽带,因此湿地非常重要。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是,湿地生态旅游越来越受欢迎。

二是湿地确实非常复杂。根据统计,相当数量的城市、耕地面积是在湿地上发展起来的,有近四成的人口居住在湿地和湿地周边,因此湿地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保护环境对湿地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湿地提供很多生态产品。“现在吃的很多食品,都是湿地的产物。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污染了水体或者带来其他危害,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可使用的生态产品,所以保护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吕宪国说。

吕宪国多年来从事湿地研究工作,主要方向是保护湿地、修复湿地以及如何更好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等战略层面。他认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是要求人们认识湿地、认识自然规律,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保护好、修复好、利用好。

“全国湿地大面积都面临着退化或丧失。”吕宪国说,恢复重建需要对湿地有客观认识,否则就缺少理论指导。在保护修复过程中,特别强调要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提高生态服务的功能、质量,这对恢复、重建湿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提升湿地服务功能?是自然的?还是人为、人工化的?到底哪个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更强、质量更好、更稳定,都提出了新的课题。

据吕宪国介绍,中科院在1995年成立了湿地研究中心,为国家制定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以及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等提供智力支持。今年2月,中国科学院还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签署共建湿地研究中心的协议,为湿地保护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支撑。

首届“绿水青山论坛•从化大会”由人民日报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政府、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共同主办,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解读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记录传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范例,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担当。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刘冰倩)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