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公司 > 正文

年收入超400亿但市值只有230亿 比亚迪电子为何被低估?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邹锡兰) 今天提到比亚迪,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会想到新能源汽车,但实际上,比亚迪集团还有一大块年收入超过400亿的业务被很多人忽略了,那就是比亚迪电子(0285.HK)。

比亚迪最初从做手机电池和手机代工厂起家,2007年将这块业务分拆出来,并在香港联交所单独上市。根据比亚迪电子(0285.HK)发布的财报数据,2018年全年营收410.5亿港元。从苹果、三星,到华为、OPPO、vivo都是比亚迪电子的客户。仅从营收规模上来看,比亚迪是全球第二大手机代工厂。

但是,比亚迪电子的股价却长期遭遇资本市场的严重低估,总市值仅230亿港元左右,远低于公司的年销售收入规模。这其中有何原因?这会不会是一块被低估的“沙里金”呢?

幕后英雄“新生”

1995年,王传福扔掉了北京的“铁饭碗”,南下深圳下海创业。从一个只有20人初创团队的“作坊公司”,发展为今天拥有全球员工24万人、市值过千亿、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国际高新技术企业。24年时间,比亚迪从一家手机代工公司、电池公司,逐渐发展成为横跨电子、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四大产业的企业集团,其新能源车足迹已遍布全球6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城市。

作为比亚迪的崛起业务,从最早功能机时代的诺基亚,到智能手机时代的苹果、三星、OV,手机电池和手机零配件一直是比亚迪的“优势项目”。今天,在智能手机的OEM与ODM两个领域,比亚迪占据着约20%的全球市场份额,是这个高光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幕后英雄”。

比亚迪电子的财报显示,2018年,比亚迪电子在手机、笔电零部件收入约180.12亿元。比亚迪电子是安卓阵营一哥,2018年全球每3部安卓金属智能机,就有1部来自比亚迪电子,比亚迪的金属结构件年产能超过2亿件。

近几年,在5G到来和消费升级的趋势下,3D玻璃和陶瓷等新型材料得到大量应用,这意味着比亚迪3D玻璃业务和陶瓷业务将迎来高速成长,爆发力十足。

2018年比亚迪电子的3D玻璃产能已颇具规模,已进入主要客户的3D玻璃供应链,并成为其主要供应商之一。2018年,比亚迪电子玻璃业务实现了数倍增长,预计到2019年底,可达80万片/天,位列全球3D玻璃第一梯队。

而在陶瓷及塑胶方面,凭借多年的材料研发积累,比亚迪电子现已掌握陶瓷制粉技术,可为客户提供自制陶瓷方案。未来,比亚迪电子还将持续投入资源于陶瓷工艺的研发,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及产品良率。复合板材方面,比亚迪已实现年产能达1亿至1.5亿片水平,并从国内外主流客户获取了大量订单。

5G、IoT、汽车智能化三大风口

但如今,比亚迪电子的主营业务已经不局限于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包括金属部件、塑胶部件、玻璃机壳、陶瓷等零部件制造及电子产品的软硬件设计、组装、测试),还增加了新型智能产品和汽车智能系统等新业务。

比亚迪电子的财报显示,在新型智能产品业务方面,2018年比亚迪电子共录得营收43.4亿元,已在整体业务中占有近10.57%的份额。而在汽车智能系统业务方面,比亚迪电子在2018年年内也实现了11.9亿元的销售收入。

实际上,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IoT、汽车智能化正在成为行业浪潮。比亚迪的手机笔电、新型智能产品和汽车智能系统业务这三大业务板块,都会迎来巨大的成长空间。在比亚迪电子CEO王念强看来,在未来5-10年,比亚迪电子三大业务领域均有望突破千亿元规模。

著名国际研究机构IDC预计,全球智能家居市场将于2022年达到9.39亿台设备,包括家居机器人、游戏硬件、工业控制模块、智能音响、商用收银机及智能可穿戴等产品,五年复合年增长率可以达到18.5%。

来自中国移动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我国物联网已有3.8亿以上的连接,测算显示,5G在2020年首次全面商用即可实现1.2万亿元的间接收入,2021年就能达到2.3万亿元,2022年将升至4万亿元左右。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此前透露,预计至2020年,全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规模可达到人民币1000亿元以上。腾讯汽车则预测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保持40%以上的增速,2025年将突破2000亿元。

汽车智能化正在成为触手可及的产业浪潮,这使得包括智能多媒体中控,智能网联、通讯模块等在内的汽车智能系统成为新的产业“风口”。

在这个领域,比亚迪无疑是非常具有优势的。据了解,比亚迪电子在为原有全球知名汽车产业厂商提供多媒体模组,通信模组的基础上,配合母公司车型,研发出更多切合消费者需求的创新型系统级产品。

招商证券(香港)发表研报预计2019年,比亚迪电子的车载电子、物联网业务将在2019年实现收入翻倍,占总收入15%以上。

 “代工厂”估值不合理

目前比亚迪电子的市值只有230亿元左右,甚至远低于超过40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规模,这除了与近期港股市场低迷的大环境有关,另外一个估值过低的重要原因是资本市场还是以“代工厂”来看待比亚迪电子,这显然已经并不准确了。

比亚迪电子的财报显示,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远超同业,专利数量更是有量级的差距,并非是技术含量很低的“组装厂”。2018年比亚迪电子申请专利232项,累计申请超过6000项,获授权5000余项,高于相关公司一个数量级;2018年,公司共投入15.89亿元用于研发,同比增长32.32%,研发费用占比达3.8%,大幅高于蓝思和可成科技等同业公司;比亚迪电子拥有超过12000人的工程师团队,其中研发人员超过5000人,研发人员占比约7.2%,并拥有多个全球顶级的实验室。

但由于没有对标公司,业务to B而在消费者端很难有感知,外界又不了解公司业务的变化,因此价值没有被看到和重视。如果我们将比亚迪电子的三大业务板块进行拆解对标就会发现,比亚迪电子的市值应至少上升一倍。

比如以“研发+组装”业务为例,比亚迪电子与主营组装业务的闻泰科技在业务规模上相当,因此这一板块的市值就可以估算为245亿港元;而“金属”业务,比亚迪电子业务规模上约为可成科技的6成,市值可估算为273.6亿港元;以同样的方法,比亚迪电子在“玻璃及塑胶”板块的拆分市值约为40.8亿港元和28亿港元。

由此估算,比亚迪电子仅在手机和笔记本业务上的市值就可以达到587.4亿港元,这还并不包括正处于高速成长轨道的新型智能产品业务(2018年该业务营收约43亿港元)和汽车智能系统业务(2018年该业务营收12亿港元),远超于目前的约239亿港元的市值。


(网络编辑:刘冰倩)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